2024年,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基本平衡,天然氣市場供需寬松,國際油氣價格整體回落。業界專家預計2025年全球石油市場供需格局將趨寬松,國際油價運行中樞或下行。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呈脆弱平衡,需求增速或放緩,預計歐亞氣價持穩,美國氣價或上漲。
對于中國市場,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簡稱“中石油經研院”)院長陸如泉預測,我國石油消費將提早進入峰值平臺期,2025年預計同比增長1.1%至7.65億噸,峰值水平低于此前預期。2025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448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6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2%。
石油市場:供應充裕 價格中樞或下行
2024年,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基本平衡,略顯寬松。在供給端,地緣沖突不斷、歐佩克維持減產,但美國等非歐佩克國家大幅增產;在需求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新能源加速替代導致市場需求偏弱。
2024年,國際油價同比回落。其中,布倫特原油期貨全年均價79.86美元/桶,同比下跌2.8%。在煉油市場,全球產能持續擴張,但運行呈下行態勢。2024年全球煉廠開工率從上一年的平均80%降至78.8%。
展望2025年,中石油經研院認為,國際石油市場將趨寬松,全球將進入累庫周期,國際油價運行中樞將明顯下移,預計布倫特原油期貨全年均價在65美元/桶至75美元/桶區間。
在供應端,歐佩克難以大規模退出減產政策,非歐佩克國家供應量或將大幅增長。中石油經研院預計,2025年全球石油供應將增加180萬桶/日,至1.046億桶/日。在需求側,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同比僅增加80萬桶/日,至1.037億桶/日。
“當前的國際油價存在地緣沖突帶來的風險溢價。如果地緣沖突緩和,預計國際油價或下行10美元/桶至20美元/桶。”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王能全預計2025年國際油價下行壓力較大。
展望“十五五”期間,中石油經研院副院長吳謀遠表示,亞太仍將是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占全球石油需求總增量的54.9%;印度將成為最大增量國。
對于國內市場,我國成品油市場需求在2023年達峰后持續下降。中石油經研院預計,在宏觀政策不斷釋放等因素影響下,2025年我國成品油需求量為3.82億噸,同比降幅收窄至1.9%。其中,新能源汽車推廣對交通領域用油需求替代作用明顯。2025年我國汽油消費量為1.53億噸,同比下降3.4%,降幅擴大0.3個百分點。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也催生加油站向綜合能源服務站轉型。占據國內加油站數量半壁江山以上的兩大石油公司率先行動。中石化已和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新能源車企達成充電服務合作,建設中國頭部充電運營商。中石油在2023年收購了充電領域的頭部企業普天新能源,將其更名為中石油昆侖網聯電能科技有限公司,積極拓展充電基礎設施領域布局。
天然氣市場:供應持續增長 需求增速放緩
2024年全球天然氣庫存處于近五年高位,市場供需呈現寬松態勢,國際氣價整體回落。其中,歐洲TTF現貨均價為10.9美元/百萬英熱值,同比下降15.3%;東北亞LNG(液化天然氣)現貨均價為11.8美元/百萬英熱值,同比下降26.6%;美國HH現貨均價為2.2美元/百萬英熱值,同比下跌13.6%。
對于2025年,中石油經研院預計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速將放緩,供需呈脆弱平衡態勢。從供應端來看,預計全球天然氣產量為4.49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3%,北美、中東是天然氣增產主要地區;在需求側,預計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為4.15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亞洲是主要需求增長點。
與管道氣相比,LNG通過船運、車運等方式運輸豐富了天然氣的流向。2024年美、歐、亞三地比價為1:5:5.4,LNG資源全球流動使得三地氣價聯動性增強。
受益于LNG國際貿易的活躍,歐洲加快尋求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中石油經研院預測,2025年,歐洲需新增1000萬噸LNG以彌補俄氣斷供帶來的供應缺口,而美國是主要的增供來源。預計2025年,歐亞氣價持穩,美國氣價上漲。其中,歐洲TTF現貨均價為10.5美元/百萬英熱值至12.0美元/百萬英熱值;東北亞LNG現貨均價11.5美元/百萬英熱值至13.0美元/百萬英熱值;美國HH現貨均價2.7美元/百萬英熱值至3.5美元/百萬英熱值。
王能全認為,隨著歐盟進口LNG基礎設施陸續投用、歐洲管網互聯互通,預計2025年歐盟有能力擺脫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
歐洲能源貿易的變化改變了全球貿易流向。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由婷表示,歐洲大幅度進口美國、中東LNG資源,或帶動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波動,從而影響其他相關能源產品價格。另外,也促使歐盟內部重新評估能源投資與開發戰略,增加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方案。
資深能源戰略專家、新加坡金鷹集團中國公司榮休副總裁楊漢峰介紹,如今,歐洲逐漸適應了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日子,并迅速找到替代能源解決方案。美國、卡塔爾、土耳其逐漸成為歐洲天然氣市場供應主力。但歐洲買家四處詢貨搶購氣源,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容易加劇階段性資源短缺的恐慌情緒,從而導致全球天然氣價格大幅波動。
對中國來說,楊漢峰認為,中國天然氣進口來源已實現多元化且長期合同占比高。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約,中國天然氣進口將保持總體穩定。
長期以來,我國油氣對外進口依存度維持高位。近年來,我國上游油氣增儲上產成效明顯。2024年,我國油氣總產量首次超4億噸油當量。其中,原油產量達2.13億噸,接近歷史峰值;天然氣產量2464億立方米,連續八年增產百億立方米。
“近六年來,我國海洋原油產量累計增產量占全國增量的70%,為我國原油產量2億噸持續穩產筑牢堅實基礎。”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副司長胡建武介紹,國家能源局將推動2025年全國原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天然氣保持持續增產勢頭,堅決保障國家油氣供給安全。
據中石油經研院估計,2024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為18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43.6%,同比增長1.3個百分點。相比之下,2024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為5.54億噸,同比下降1.7%;石油對外依存度為71.9%,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吳謀遠預測,“十五五”期間,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維持在70%左右,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小幅上升至4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