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張一鳴
隨著冬季取暖季的臨近,全國的天然氣需求或將迅速攀升,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雖然今冬大概率是寒冬,但由于全球天然氣需求遠未恢復,國際市場供應嚴重過剩,國內市場庫存相對充足,供應情況將整體好于去年,但仍有可能出現局部地區短期供應緊張的情況,長遠看,需要彌補儲氣能力不足、調峰能力有限的短板。
價格上揚
進入10月后,進口(LNG)液化天然氣價格已率先啟動一輪上漲行情,上漲至6美元/百萬英熱以上。上海鋼聯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廖娜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與往年普遍關注天然氣供需情況相比,國際LNG的價格從10月份開始上揚,但還是遠遠低于過去兩年的價格。
國內液化天然氣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卓創資訊提供給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全國LNG出廠均價為3814.47元/噸,價格同比去年下跌513.76元/噸,跌幅11.87%;環比上月價格上漲1068.03元/噸,漲幅38.88%。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天然氣資源供應比較充足,供需平衡情況總體要好于往年。考慮到今年12月份和明年1月份是用氣高峰期,局部地區、局部時段有可能出現供應偏緊的情況。此外,受大范圍持續極寒天氣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保供工作仍然面臨一定壓力。
國際能源署此前曾預計,今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將下降3%,即1200億立方米,創造有史以來的最大年度降幅。
國內最大的天然氣供應企業中國石油已率先啟動冬季天然氣的保供措施,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中國石油獲悉,今年以來,中國石油全年預計生產天然氣1280億方以上,冬供期間統籌國內外資源986.7億方,同比增加100.1億方,全力保障天然氣資源充足。
新格局顯現
今年也是國家管網公司全面接管原分屬于三大國有石油公司的相關油氣管道基礎設施資產(業務)及人員,正式并網運營的第一個供暖季,國家管網公司將承擔起今冬明春保供的協同責任。
國家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經營部高級主管唐森透露,2020年冬季經國家管網輸送資源總量超890億立方米,較2019年冬季增長12%。冬季增量將重點向北方7省市傾斜。
廖娜認為,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后,在運行上將會出現一些小亮點和局部的突破,比如開放了一些LNG接收站,今年BP通過大鵬接收站形成了突破性的一單業務,但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后的影響,還需要在未來的兩三年內才會顯現,今年整體上將維持之前的運行模式。
“隨著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相關LNG接收站資產劃入,原來在LNG接收站領域以‘中海油為龍頭、三大油為主體’的國內LNG接收站格局,變成以‘國家管網為超級玩家、三大石油公司實力緊隨其后、其他各主體紛紛建成接收站’的局面。”廖娜說。
一些業內人士呼吁,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后,全國油氣管網已實現一盤棋,應著力于解決歷年冬季國內天然氣市場面臨的“總體過剩、局部緊缺”問題、“南氣北上”瓶頸問題、供氣環節多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