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川渝地區天然氣行業發展報告》自2018年首次發布以來,已連續發布3年。報告由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經濟研究所編寫,主要跟蹤分析國內外天然氣行業發展、川渝地區能源和天然氣行業發展、剖析重點和熱點問題,形成對川渝地區天然氣行業發展態勢的認識和判斷,為地區政府、行業、企業用戶及研究機構等了解行業狀況,把握發展趨勢提供參考。
“西油記”摘選了《川渝地區天然氣行業發展報告(2020版)》中的核心判斷,供大家參考。
1.我國天然氣產業穩步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
2019年,中國天然氣產量平穩增長,天然氣消費創新高。2019年,中國共生產天然氣1736億立方米,增幅達8.3%。其中,頁巖氣產量為154億立方米,在2019年產量凈增量中占比提升至27%。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再創新高,表觀消費量突破3000億立方米,達到了3032.5億立方米,增速8%。
疫情爆發后我國1-2月天然氣發展增度放緩,但天然氣生產和消費格局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根本性變化。預計2020年頁巖氣引領天然氣產量小幅增長,產量1840億方左右,增產量約100億立方米,增長率6%,低于2019年8.3%的增長速度。預計2020年市場受國家促經濟、降氣價和環保政策驅動刺激,天然氣消費仍將保持增長趨勢,消費總量略高于2019年水平,達到3200億立方米,消費增長率5.6%,低于2019年8%的增長速度。
2.川渝地區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天然氣消費占比持續提升
2019年,四川省能源消費總量1.78億噸標煤,同比增長3.1%,其中煤炭消費量同比下降9.4%。清潔能源消費占比43.7%,其中天然氣消費占比17%,比2019年增加0.4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3%)一倍以上。2019年,重慶市能源消費總量0.9億噸標煤,同比增長2.9%,其中煤炭消費量下降3.7%。清潔能源消費占比40.4%,天然氣消費占比15.3%,比2019年增加0.1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
2020年,川渝地區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進一步提升。預計2020年四川省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將提高到45%,天然氣消費比重17%以上,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30%以下;重慶市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將提高到42%,天然氣消費比重15%以上,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43%以下。
3.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量居全國第一,勘探成果突出
根據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十三五”資源評價,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39.94萬億立方米。其中,常規天然氣資源量14.33萬億立方米,致密氣資源量3.98萬億立方米,頁巖氣資源量21.63萬億立方米,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最具潛力的盆地。
2019年川渝地區十大重大勘探成果:①川南頁巖氣勘探形成萬億立方米大氣區(中石油西南油氣田、浙江油田);②安岳氣田勘探形成萬億立方米大氣區(中石油西南油氣田);③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風險勘探見到新苗頭(中石油西南油氣田);④川南深層頁巖氣勘探取得重大新突破(中石油西南油氣田);⑤川中侏羅系沙溪廟組勘探取得新成效(中石油西南油氣田);⑥川西火山巖勘探取得重大新進展(中石油西南油氣田);⑦川西棲霞組勘探取得新進展(中石油西南油氣田);⑧陸相頁巖油氣認識得到進一步創新(中石油西南油氣田);⑨綦江東溪構造深層頁巖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中石化江漢油田);⑩南川常壓頁巖氣勘探實現重大商業發現(中石化華東油氣)。
4.川渝地區天然氣產量增長迅速,頁巖氣成為增長主力
2019年,川渝地區天然氣總產量494億立方米(不含煤層氣),約占全國天然氣產量的28.4%,同比增長18%,遠高于全國8%的增長率。常規氣產量為33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占總產量的68.6%;頁巖氣產量為15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9%,占總產量的31.4%,占比提升6.4個百分點,逐漸成為川渝地區天然氣增產主力。
2020年,預計川渝地區天然氣產量547億立方米(不含煤層氣),約占全國天然氣產量的29.7%,增長率11%。其中,頁巖氣185億立方米,增長率19%,占總產量的33.8%。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產量310億立方米,比2019年增長15.4%,頁巖氣產量將突破100億立方米。
5. 川渝地區天然氣管網進一步完善,儲氣庫調峰保供作用突出
川渝地區建成我國最完善的區域輸配系統,盆地管道4.5萬千米,上接氣田、下連用戶、覆蓋川渝、聯通全國,環形骨干管網通過中貴線和忠武線與國家干網連接,形成了“川氣自用、外氣補充、內外互通、戰略儲備”的格局,在國家西南地區能源戰略通道中居中樞地位。未來,川渝地區將建成滿足氣田生產、市場供應、應急調峰和富余氣外輸需求的完善管網體系。
2019年,川渝地區相國寺儲氣庫已完成“七注五采”,日均采氣量1496萬立方米,最大日采氣量達到2443萬立方米,創歷史新高,歷年累計注氣達92.48億立方米,累計采氣61.66億立方米,為川渝地區及京津冀地區的季節調峰保供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川渝地區將在川東、川南、川西地區布局多個儲氣庫群,分批建成銅鑼峽、黃草峽等儲氣庫。
6.川渝地區天然氣消費量增長緩慢,區域內消納壓力增大
2019年川渝地區天然氣消費量330億立方米,占全國消費總量的11%,消費增速4.9%,低于2018年的6.9%,增幅較全國8%的增長率低3.1個點。四川省天然氣消費量為22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6%;重慶市天然氣消費量為1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52%。
2020年,預計川渝地區天然氣消費需求346億立方米,消費增速4.8%,與2019年增速基本相當,低于全國2020年5.6%的增速。2020年川渝地區天然氣產量預計有547億立方米,區域內有200億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產量富余,需要通過外送解決產量消納問題。
7.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加速
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將帶來幾個方面變化。
第一,將改變天然氣上游勘探開采區塊以及中游管網設施基本上僅被國內少數幾大油氣企業持有的狀態,其它企業將陸續進入油氣行業,拓寬進口管道氣和液化天然氣的管網、接收站等基礎設施,提高天然氣供應,促進終端需求增長。
第二,在引入民營資本,拓寬管網建設的資金來源后,可以通過資本化、證券化的渠道,上市募資廣泛引入社會資本,從而釋放管網投資建設的巨大潛力,改善管網投資建設的效益,推動管網建設,改善管網投資建設效益,促進天然氣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再次,有利于實現管網的全面互聯互通,消除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互聯互通是實現資源無阻流通的前提。
第三,自2012年確定“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天然氣價格改革目標,加大市場化改革步伐后,受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程度限制,新進入上游氣源行業并通過管道供氣的企業屈指可數,下游也尚未形成有效、充分競爭的市場氛圍,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后,將改變這種狀態,極大推動國內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改革。
為適應國家油氣體制改革,川渝地區天然氣業務應主動地調整現有油氣管網、儲氣設施和天然氣銷售等運行管理機制,滿足國家“X+1+X”管網運營要求。
本文由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經濟研究所供稿,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經濟研究所是國內唯一以天然氣為特色成建制經濟研究機構,成立于1988年3月。經過30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創新,依托川渝地區天然氣產運儲銷一體化獨特優勢,研發形成了天然氣價格研究、天然氣市場研究、天然氣戰略管理與規劃研究、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技術經濟評價和天然氣經濟信息研究六大技術系列。其中,天然氣價格研究技術全國領先,天然氣市場研究技術行業一流。研究成果對我國天然氣經濟和中國石油天然氣業務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特別是天然氣價格改革建議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采納和應用,在全國天然氣行業內享有盛譽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