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了山東的油氣行業也將失去一抹靚麗的顏色。
山東 石油 煉化
共1724字|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文 |木頭
如今,山東走在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刻。值得注意的是,在轟轟烈烈的變動之下,這個勇于改變的省份雖然沒有誕生像長慶、大慶一樣的“超級油田”,但早已成為整個石油行業的中流砥柱。沒有山東的石油行業也將失去一抹靚麗的顏色。 在建國70周年之際,山東對中國油氣行業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01
中國重要的石油產地
目前,山東已經形成了以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為主的油氣勘探開發主體,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產地。 2018年山東省生產原油產量2231.4萬噸,占全國原油總產量(2018年全國原油總產量為1.9億噸)的11.7%。在全國省級單位中,僅次于陜西、黑龍江、天津、新疆,位居第五位。
02
第一煉油大省
山東是我國名副其實的煉油大省。數據顯示,目前山東省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1億噸/年,占全國原油總加工能力的28%。地方煉油產能1.3億噸/年,占全國地煉總產能的70%。2018年山東省汽油、柴油、燃料油等產量均位居全國各大省份首位。 2018年山東省生產汽油2788.6萬噸,位居全國第一位,幾乎相當于遼寧、廣東汽油產量之和。
03
處于巨變中的山東油氣行業
盡管山東在中國油氣行業中舉足輕重,煉化企業眾多,但多數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實現煉化行業的新舊動能轉換,2018年10月,山東省印發了《關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內容顯示,“力爭到2022年,將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截止2018年,維持正常或間歇生產(剔除長期無效產能)的山東地煉有51家左右,其中,一次加工能力在300萬噸/年以下煉廠占60%,一次加工能力在500萬噸/年以上的地煉僅占20%左右。這也意味著著,在未來3到6年將有近80%的山東煉化企業將被整合轉移,現有總產能的30%左右將被壓減。在此形勢下,山東煉化行業迎來了一個巨變的時代。先是在2019年8月19日,山東省煙臺市生態環境局龍口分局發布的《山東裕龍石化產業園總體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稱,2019年到2035年,將在山東煙臺建成原油加工能力6000萬噸/年的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876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整合山東地煉行業,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隨后在剛剛過去的9月份,東營、淄博、日照、德州、濱州等地9家地煉企業已達成整合意向,合計常減壓加工能力2500萬噸/年,擁有進口原油使用配額1480萬噸/年。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這樣的行動將會越來越多,隨著整合、改革的深入,山東地煉行業將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而放眼全國,龐大的山東地煉的轉型,勢必會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