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拉拉油田6/7區塊是中國石油走向國際的“第一站”,被集團公司領導譽為海外創業的“星星之火”。
1993年以來,公司廣大員工始終牢記使命,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科學謀劃、精細運營,僅用3年時間,使瀕臨廢棄的百年老油田起死回生,油氣年產量從8萬噸提高到30萬噸,被秘魯媒體稱之為“秘魯石油界的最大新聞”;僅用6年時間,收回全部投資,打破西方同行“要不了多久中國石油就會卷鋪蓋走人”的斷言。
肩負使命,迎接挑戰,探索科學高效開發之路
選擇已經開發上百年的老油田作為中國石油海外創業的首次“亮劍”,其戰略意圖遠大于項目本身。
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的管理團隊和技術人員沒有退縮,進行反復調查、反復論證,開展了以“應對挑戰、履職盡責”為主題的大討論,從使命、技術、管理、效益四個維度進行深刻分析,提出了“科學開發、精細運營”八字方針,力求“三個拓展”。“三個拓展”是拓展技術,使國內國際勘探開發技術融會貫通,突破技術困局;拓展市場,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拓展文化,為中國石油企業文化增添新的內涵。強化“四精”管理,即技術上精雕細刻,生產上精益求精,運行上精心管理,經營上精打細算,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市場開發的高效化。
思變圖強,“四精”管理,創造老油田開發奇跡
要盡快在6/7區塊有所收獲,“思變”是前提,“精細”是保障。“精”,就是要勇于打破常規、切中問題要害,為關鍵環節優選最佳解決之道,在戰略上謀求“做正確的事”;“細”,則是從源頭上進行科學設計,優化流程,細化標準,達成全要素受控管理,在執行上力求“把事情一次性做正確”。
第一,在設計上精查細選,提高方案成功率。一是精查資料,二是精查井位,三是精查地下地質情況。近3年,我們大膽探索、擴大視野,打破了6/7區沒有上產空間和可行措施的悲觀論調。
第二,在技術上精雕細刻,提高開發命中率。精雕細刻,就是要創新技術,實施精確開發、完美開發,把“不可能”變為“一定能”。18年中,累計發現18個新含油斷塊和未曾動用的新層系,使沉寂的百年老油田重新煥發了青春。
第三,在生產上精耕細作,提高油井采收率。精耕細作就是辦法想盡、方法用盡,實現采收率和單井產量的最大化。把每口井都看做財富,無論產量高低,按照“一井一策一工藝、一層一策一方法”的原則,為6/7區的5000多口井進行“體檢”,建立單井檔案,實行分類管理。
第四,在經營上精打細算,提高投資回報率。精打細算主要是以“創造價值”為核心,堅持“從源頭上降成本,用心花準每一分錢”的信條,通過精準預算、精準投資、精準執行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使6/7區項目效益由“小而貧”轉變為“小而富”。
矢志不渝,艱苦奮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海外傳承
中方人員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嚴格遵循中國石油的企業文化和制度規范,以對事業的高度忠誠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來履行使命。時任七區總監的黃士忠,曾連續4年工作在現場,9年春節在現場度過,被譽為“海外老黃牛”。
面對秘魯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員工堅持在水中作業,飲用雨水20多天,為確保高產井區的油井安全,連續7天7夜奮戰在現場。為節約費用,在項目初期,只有除夕才與家人通一次國際長途,每年回國探親一次。18年來,項目作業區和利馬總部辦公室及駐地一直都在原來條件比較簡陋的地方,并沒有因為項目投資回收了和項目效益好而搬遷到條件好、更舒適的地方。為了第一個海外項目的成功,大家默默奉獻,無怨無悔,把對親人的思念化作工作動力,汗水灑在井場,在他鄉堅守奮斗18年,踐行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誓言。
1993年以來,公司廣大員工始終牢記使命,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科學謀劃、精細運營,僅用3年時間,使瀕臨廢棄的百年老油田起死回生,油氣年產量從8萬噸提高到30萬噸,被秘魯媒體稱之為“秘魯石油界的最大新聞”;僅用6年時間,收回全部投資,打破西方同行“要不了多久中國石油就會卷鋪蓋走人”的斷言。
肩負使命,迎接挑戰,探索科學高效開發之路
選擇已經開發上百年的老油田作為中國石油海外創業的首次“亮劍”,其戰略意圖遠大于項目本身。
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的管理團隊和技術人員沒有退縮,進行反復調查、反復論證,開展了以“應對挑戰、履職盡責”為主題的大討論,從使命、技術、管理、效益四個維度進行深刻分析,提出了“科學開發、精細運營”八字方針,力求“三個拓展”。“三個拓展”是拓展技術,使國內國際勘探開發技術融會貫通,突破技術困局;拓展市場,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拓展文化,為中國石油企業文化增添新的內涵。強化“四精”管理,即技術上精雕細刻,生產上精益求精,運行上精心管理,經營上精打細算,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市場開發的高效化。
思變圖強,“四精”管理,創造老油田開發奇跡
要盡快在6/7區塊有所收獲,“思變”是前提,“精細”是保障。“精”,就是要勇于打破常規、切中問題要害,為關鍵環節優選最佳解決之道,在戰略上謀求“做正確的事”;“細”,則是從源頭上進行科學設計,優化流程,細化標準,達成全要素受控管理,在執行上力求“把事情一次性做正確”。
第一,在設計上精查細選,提高方案成功率。一是精查資料,二是精查井位,三是精查地下地質情況。近3年,我們大膽探索、擴大視野,打破了6/7區沒有上產空間和可行措施的悲觀論調。
第二,在技術上精雕細刻,提高開發命中率。精雕細刻,就是要創新技術,實施精確開發、完美開發,把“不可能”變為“一定能”。18年中,累計發現18個新含油斷塊和未曾動用的新層系,使沉寂的百年老油田重新煥發了青春。
第三,在生產上精耕細作,提高油井采收率。精耕細作就是辦法想盡、方法用盡,實現采收率和單井產量的最大化。把每口井都看做財富,無論產量高低,按照“一井一策一工藝、一層一策一方法”的原則,為6/7區的5000多口井進行“體檢”,建立單井檔案,實行分類管理。
第四,在經營上精打細算,提高投資回報率。精打細算主要是以“創造價值”為核心,堅持“從源頭上降成本,用心花準每一分錢”的信條,通過精準預算、精準投資、精準執行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使6/7區項目效益由“小而貧”轉變為“小而富”。
矢志不渝,艱苦奮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海外傳承
中方人員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嚴格遵循中國石油的企業文化和制度規范,以對事業的高度忠誠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來履行使命。時任七區總監的黃士忠,曾連續4年工作在現場,9年春節在現場度過,被譽為“海外老黃牛”。
面對秘魯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員工堅持在水中作業,飲用雨水20多天,為確保高產井區的油井安全,連續7天7夜奮戰在現場。為節約費用,在項目初期,只有除夕才與家人通一次國際長途,每年回國探親一次。18年來,項目作業區和利馬總部辦公室及駐地一直都在原來條件比較簡陋的地方,并沒有因為項目投資回收了和項目效益好而搬遷到條件好、更舒適的地方。為了第一個海外項目的成功,大家默默奉獻,無怨無悔,把對親人的思念化作工作動力,汗水灑在井場,在他鄉堅守奮斗18年,踐行著“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