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海上油氣田氣體凈化技術專家,中海油(天津)管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海上氣體凈化團隊負責人劉杰表示,超重力反應器具有傳統設備所不具有的體積小、重量輕、能耗低、易運轉、易維修、安全、可靠、靈活以及更能適應環境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海上平臺天然氣脫硫、脫水、脫碳凈化,因此其在海上油田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劉杰團隊最早將超重力氣液反應技術引入到海上油田,進行了大量的基礎試驗研究和大型中試工作,在多年籌備的基礎上,2013年在南海某浮式儲油裝置建成世界上首套海上超重力-絡合鐵脫硫裝置,
該項目為海上油田世界上首次利用超重力技術(旋轉填料床)對伴生氣進行脫硫,顯著節約了海上平臺戰地面積和建設成本。
劉杰帶領技術團隊不斷改進傳統的絡合鐵脫硫技術,傳統的脫硫技術實現同等規模的脫硫至少需要2000平米,而采用新的反應器、新藥劑和工藝的旋轉床技術只需要60平米即可,節省了設備投資和撬裝體積,實現了脫硫裝置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
研發團隊采用新的核心反應器,提高了脫硫后氣體指標,并重新設計了填料床,減少硫磺堵塞問題,采用超重力作為氣液接觸設備,動力消耗降低。
同時采用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型絡合鐵脫硫藥劑,提高藥劑硫容,該技術應用的新型絡合鐵脫硫劑工作硫容量為國內外同類產品的10到40倍,顯著降低循環液量,降低投資和操作成本。,延長催化劑的使用壽命絡合鐵脫硫劑的選擇性高達99%。
該裝置減少伴生氣SO2排放:700萬m3/年,節約能耗價值: 5871方/年(折合16方/天)原油,防止了硫化氫燃燒成二氧化硫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來源:中關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