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熱點近年來成為一種流行的營銷現象,甚至可能成為某些企業考核指標。但主動制造熱點,是一件“艱難”的事兒,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你是媒體,追熱點可以理解。但我說絕大部分品牌追熱點都是錯誤的行為。為什么?
熱點就是注意力的焦點所在。人類自文明開化以來,就生活在“熱點”之中。
資訊不發達時代,部落、村落的大事小情,會自然成為家長里短的熱點。今天,我們從醒來到入睡,都會伴隨著各種社會熱點。熱點的來源更加多樣,熱點的突發性、及時性也前所未有的提升,人們對熱點事件的參與度也大大加強。品牌營銷,最需要獲得的就是“注意力”。所以,制造熱點、捕捉熱點、追逐熱點,也都自然成為營銷人的“天職”所在。
一、別讓追熱點成為“山寨”營銷!
作為營銷人,當我們看到一些品牌炮制出千百萬人齊齊關注的“熱點”時,可能會與大眾一樣有強烈參與、分享的沖動,也可能會滿懷種種羨慕嫉妒的情結。此時,一些眼疾手快的“聰明”營銷人,就可能迅速做出跟隨、模仿某個當下熱點的“山寨”營銷行動。 “山寨”本是用來指代模仿、復制、抄襲而來的假冒產品。本質上,盲目追熱點,是一種營銷的“山寨”化。我這里只提出“山寨營銷”,不涉及產品和品牌的“山寨”。營銷的本質追求是“與眾不同”,是差異化和創新。以“山寨”思維追熱點,其弊大于利,尤其是當你山寨同行發起的品牌活動時,往往更是使不得!不信?可以看看我對下面兩個知名的追熱點案例的分析——案例一:
2014年10月,幾大旅游品牌掀起了一場“海報大戰”,相信很多營銷人還有些印象。![YY_A_20160921_1474428398431080145.png blob.png](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案例二:
再如,今年8月初奔馳為其新E級車上市造勢的一則海報,直接刺激了寶馬、奧迪這兩個對手,不僅僅引發了這三個品牌的“海報大戰”,最后竟有接近20個汽車品牌借勢參戰。
對寶馬、奧迪而言,應該說是中了奔馳的“圈套”,以沒有概念、目的的模仿,對這兩個品牌而言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
對另外十多個跟風品牌而言,頂多是在玩模仿游戲,因為人們根本無法記住這么多品牌。這種盲目跟風、報熱點大腿的做法,多數都是臨時起意,沒有目的和目標,完全是抱著“湊熱鬧”心態在做營銷,幫別人做嫁衣,做免費的“勞力”而不自知,實在“愚蠢”。距今2035年以前的孟子,對此早有警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不是么?二、追熱點訣竅,杜杜有一套
提到追熱點,營銷人提到最多的也許就是杜蕾斯,該品牌已經成為追熱點的“大神”與頂尖高手,也是今天營銷各界頂禮膜拜、學習的優質對象。但是,我以為,大多數人,都只是學到了杜蕾斯的“皮毛”而已。讓我們看看,一般品牌追熱點和杜蕾斯的不同之處你也許就明白了。杜蕾斯社會化營銷,經常成為營銷從業者所津津樂道的話題。它善用的話題策略主要包括熱點、段子、啪啪知識互動等,其中,制造段子是“客情維護”的常態舉措,而熱點話題只有在適合時才被使用。人們通常印象中以為杜蕾斯是追熱點高手,只不過是因為它追熱點的創意,經常能引起人們的較廣泛的轉發和關注。為什么同樣是追熱點,多數品牌僅僅是追,經常在無意之中幫別人做嫁衣,而杜蕾斯卻能在追的同時還成為被追的對象呢?
1、堅持明確的品牌策略
杜蕾斯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化營銷創意,表面上看很隨意,很隨性,但背后有鮮明的策略作為指導。其品牌傳播關鍵詞包括性感、安全、時尚、幽默等。杜蕾斯品牌策略如下——品牌宗旨:“為全球消費者創造更完美**體驗”。產品定位:“耐久、可靠、優良”。人群定位:年輕時髦群體,追求新鮮情趣,以及充滿激情的享樂與自我釋放。杜蕾斯為他(她)們提供了一個放松心情,發掘自我,釋放內心深處的渴望契機。 品牌調性:“**”——前衛、幽默、有一點紳士,有一點壞,懂生活又很會玩。社會責任:其公益行動一直致力于**的防治和青少年性與人格的健康教育。
2、堅持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
抓熱點和玩創意,是營銷創新的重要途徑。但抓什么熱點、怎么抓熱點卻是很多品牌容易忽略的。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惡俗”乃至無底線的營銷現象,比如過分倡導拜金主義,過分以情色吸引眼球等。須知,有舍才有得,遠離與品牌策略無關的、敏感的題材,才是上策。杜蕾斯抓熱點的范圍很廣,包括了娛樂、科技、體育、經濟、天氣等等,但其能做到以不冒犯、不庸俗的方式,巧妙地引發人們的“**”,根源在于有明確的“底線”。正因為如此,杜蕾斯才不會追王寶強離婚,不會追優衣庫試衣間事件。其內容營銷的底線是:第一,不碰政治;第二,不涉及宗教;第三,不牽涉、不攻擊競爭品牌,甚至任何人、事、物。能在在劃去禁忌話題之余,留給創意人員足夠多的發揮空間,這才是真本事。3、堅持讓自己成為熱點多數品牌的抓“熱點”,僅僅是簡單盲目的跟風、抄襲,缺少真正利用熱點的能力。而杜蕾斯每一次玩熱點,都會有自己的特色。很多時候,杜蕾斯不僅僅是跟風熱點刷存在感,而是通過演繹熱點、二次創作,讓自己與熱點渾然天成地融合成為新的熱點。不僅是借勢,更善于造勢,這才是真正高明的所在。
比如前不久火爆的兩個熱點話題,杜杜這樣抓——
與抓熱點相比,制造熱點是更難的事兒。但這種主動出擊的行為,尤其是當主動的策劃自然地成為社會熱點時,才更顯營銷功力。與熱點結合、有趣膽大、快速反應、堅持原創,這些是杜蕾斯在社交網絡上的操作宗旨。從 “杜蕾斯防水鞋套”,到Air主題超市售貨機、“杜蕾斯上太空”、百人試戴AiR空氣套全網直播等活動,都產生了裂變式的社會反映。這些活動充分借用乃至引領了了微博、微信以及視頻直播媒體的傳播潮流。而且將線上與線下有機結合,線下制造內容,線上“銷售”話題內容。不僅僅是抓住趨勢,更要創造趨勢。要做其他品牌沒有做的事情,只有不斷有新的想法,才能夠領先市場。三、營銷人的價值“三觀”
本文開篇,我從反面說追熱點一不小心就會誤入“山寨”陷阱,并在第二部分以杜蕾斯為例正面講述了如何正確的追熱點。其實,無論正面還是反面論述,都涉及對營銷人在開展營銷時抱著什么樣的思想觀念的說明。通常,作為品牌營銷人員,要經常操心品牌的價值、定位、產品概念等等,但再優秀的品牌策略,也需要正確的執行,才能事半功倍。但在幫助品牌樹立價值觀的同時,營銷人也需要有自己的價值觀。品牌營銷,表面上是通過品牌與消費者溝通,本質卻仍是人與人的溝通。營銷人員在追熱點的同時,不能忘記:你每時每刻都是品牌的守護者,也是品牌的外交官。所以,營銷人應該樹立以下三種觀念:1、品牌觀
沒有對品牌價值的清晰界定和理解,所有的營銷都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營銷人一方面要為品牌注入靈魂,也要堅持以品牌原則為導向思考和做事。可口可樂的所有營銷活動,都體現出品牌倡導的“幸福、快樂”的主張。無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和產品設計,都體現出“空”的品牌哲學。如果你的品牌是以環保為訴求,那所有的一切——產品屬性、視覺形象、營銷推廣都應圍繞此開展。2、創新觀
營銷的本質就是創新和差異化,這不僅僅是應對競爭的需要,也是防止顧客審美疲勞。同樣的品牌和產品,在不同的營銷時段,應該采取不同的戰術來與時俱進。盲目追熱點,絕不是營銷創新,除非你能巧妙利用熱點,或者成為熱點的制造者。營銷人應該追求的是:根據“品牌觀”開展營銷創新,并力爭讓自己的創新成為有一定影響的熱點。很多有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歷史的品牌,至今仍然年輕,與他們在營銷上的不懈創新密不可分。比如,可口可樂的包裝、廣告、品牌活動,年年變化,始終讓人感到有新鮮感。
3、社會觀
按照定位理論,顧客的心智認知很少或很難改變,品牌要做的不是改變觀念,而是影響他人觀念。個體的觀念,也要受到社會普世道德觀的影響。每個不同的文化群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情感。品牌除了產品觀念外,還要有符合社會標準的價值觀,這是品牌個性和情感的價值來源。比如,可口可樂倡導的快樂,不是“獨樂樂”,而是“眾樂樂”,是與人分享時的喜悅和快樂。相反,不恰當的社會觀言行,很容易讓品牌成為負面的眾矢之的。比如這個盲目追熱點的案例——2014年4月15日,馬航MH370失聯客機的搜尋正在澳大利西北部海域展開,一篇旅游軟宣遭到很多新舊媒體的猛烈抨擊和指責,就是因為不恰當的跟熱點而引發的。![YY_A_20160921_1474428486348048843.png blob.png](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