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切實承擔起保供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加強統籌協調,逐級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全產業鏈動員。尤其是今年第四季度,天然氣全產業鏈始終處于全負荷狀態——國內天然氣生產保持高壓運轉,儲氣庫進入采氣階段,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日夜兼程,積極籌措全球資源增“底氣”,全面打響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攻堅戰。
今年1月至10月,中國石油天然氣供應量同比增長13.5%;今冬明春5個月天然氣購銷協議量為841億立方米,較去年冬季協議量增長11.2%。
國內主力氣田滿負荷運轉
前三季度產氣超預計進度。今年1月至10月,中國石油生產商品氣80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37.8億立方米。
10月20日,長慶氣區喜訊傳來。靖邊、蘇里格等氣田286口關停井“起死回生”,累計增產氣量突破2億立方米。
今年1月至10月,中國石油生產商品氣80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37.8億立方米。國產氣在今冬高峰月日產量可達3.2億立方米以上。
作為冬供主力軍,中國石油國內天然氣產量備受關注。然而經過多年開發,我國氣田的甜點區不斷縮小,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業務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資源品質劣質化加劇,一批重點氣田進入穩產末期,天然氣產量增速放緩。
在此情況下,中國石油不斷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已投產氣田的產量。
在天然氣供氣保衛戰中,中國石油四大氣區肩負上產重任。今冬明春,四大氣區預計產量達416億立方米,占中國石油總產氣量的85%以上。
預計今年全年,長慶油田天然氣產量由年初計劃的368億立方米提高至380億立方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前10個月,長慶油田產量319億立方米,增幅5.4%。作為西氣東輸的主要氣源地,塔里木油田緊盯全年262億立方米的生產目標,突出老油田綜合治理,前10個月產量218億立方米,同比凈增10.3億立方米,增幅4.9%。
當前,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生產已全面進入提速階段。今冬明春,預計為四川、重慶、貴州、廣西和云南等地區提供天然氣資源量約112.6億立方米。為彌補天然氣保供區的缺口,青海油田克服今年七八月洪水災害對生產帶來的困難,加大產能建設力度,為今冬明春保供夯實資源基礎。青海油田全年計劃生產天然氣62億立方米。
除主力氣區外,大慶油田、吉林油田和華北油田等其他氣區全力凝神聚“氣”,籌措資源保障冬季供應。大慶油田年產氣量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吉林油田擴大中淺層老區措施增產規模,全力以赴保障長春、吉林和松原等城市的用氣需求。華北油田產、運、儲、銷聯動,調集各方資源,預計明年3月之前籌備50億立方米“糧草”,全力以赴迎接即將到來的天然氣保衛戰。
與以往不同,今年天然氣勘探開發呈現新的特點。在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中,超過90%的資源來自低滲透和特低滲透。中國石油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非常規天然氣產能建設并實現冬季集中投產。頁巖氣、煤層氣前10個月累計產量48億立方米。
川南地區是頁巖氣的主戰場。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石油川南頁巖氣產量突破4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0%。為保障供應,今年長寧地區頁巖氣新投產50多口生產井,是去年16口生產井的3倍多。
1月至10月,煤層氣產量16億立方米,增幅8.9%。其中,煤層氣公司產量6.4億立方米,華北油田煤層氣產量8.8億立方米。
在致密氣方面,僅長慶油田今年致密氣產量就將突破260億立方米,四川金華—中臺山致密氣開發試驗區也正快馬加鞭展開致密氣開發技術攻關。
全球籌措資源保冬供
今年前10個月,中國石油銷售天然氣136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5%,增量占全國用氣總增量的2/3。
為保障今冬明春國內天然氣市場消費,尤其是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所需的天然氣穩定供應,中國石油在全球籌措調集資源,通過中亞、中緬天然氣管道和進口液化天然氣(LNG)補充國內供應缺口。
今年前10個月,中國石油進口天然氣增幅30.6%,進口天然氣占銷售總量比例43.5%。
在中亞進口氣方面,中國石油加大阿姆河氣田挖潛力度,實現超計劃供氣。多次奔赴土庫曼斯坦就合同價格展開深入談判。6月以來,哈薩克斯坦天然氣長期購銷協議展開多輪談判。經過不斷協商,10月12日,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輸氣公司成功簽署5年期天然氣購銷協議。按照協議,自10月中旬起,哈薩克斯坦對我國天然氣出口量將增至每年50億至100億立方米,冬供再添重量級勁旅。
今年冬季,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合計日供氣量將穩定在2000萬立方米以上。
除了加大管道氣的引進力度之外,中國石油加強LNG長貿談判,今年與美國切尼爾能源公司和卡塔爾天然氣公司簽署兩個長貿合同。
同時,在現貨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中國石油承受著價格倒掛帶來的巨大壓力加大現貨采購力度,1月至10月采購現貨LNG資源6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6.8%。今年7月,俄羅斯亞馬爾LNG首船天然氣到達江蘇如東LNG接收站,北極氣在冬供中的分量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大。
目前,中國石油江蘇、唐山和大連三座LNG接收站利用率同比提高70.4%。在今年季節性區域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的情況下,天然氣市場呈現淡季不淡、冬季更旺的態勢。在LNG接收站進入冬季保供、檢維修和擴建的“三期疊加”時期,對于機器設備和員工而言都是極大考驗。
前10個月,中國石油銷售天然氣136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5%,增量占全國用氣總增量的2/3。
儲備體系提高安全供給系數
今年注氣期,中國石油10座儲氣庫(群)完成注氣超過9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2%,刷新歷史紀錄,為保供打下堅實基礎。
被稱為天然氣“糧倉”的儲氣庫,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氣基礎設施,也是調峰保供的重要方式。由于儲氣調峰能力欠缺是當前主要短板之一,儲氣庫建設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國務院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構建多層次儲備體系,并提出“供氣企業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的量化要求。
中國石油承擔著我國90%以上的儲氣庫能力建設,為加強保供能力,創新體制機制,排除萬難提升增儲能力。今年注氣期,中國石油10座儲氣庫(群)完成注氣超過9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2%,刷新歷史紀錄,為保供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石油大力推進新儲氣庫評價建設工作。開展庫址篩選和論證工作,規劃到2020年形成工作氣量130億立方米、2025年形成工作氣量270億立方米、2030年形成工作氣量400億立方米。
今年,中國石油已在東北、環渤海、西南、西北等區域啟動了10余座儲氣庫建設工作,確保提升天然氣調峰保供能力。其中,西南油氣田將規劃新建5個儲氣庫。在建設過程中,西南油氣田創新建設模式,與重慶市共建銅鑼溪儲氣庫,目前已展開先導試驗;黃草峽儲氣庫等其余4座儲氣庫也啟動相關評價工作。
在新庫建設的同時,中國石油啟動已建庫達容擴量工程,相國寺、呼圖壁、雙6等一批“十二五”期間建成的儲氣庫將再次擴容提產,中國石油儲氣庫建設大戲正式拉開序幕。
互聯互通打通“任督二脈”
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通力合作,確保今年冬季采暖前形成“南氣北上”300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
在相關部委大力支持下,中國石油下大力氣投入,總投資規模超258億元,加快實施今明兩年33項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戰績頗豐。其中,南昌、江津2座壓氣站反輸流程改造提前1個月完工;8座續建壓氣站已有3座提前建成投產;7座新建壓氣站壓縮機組全部吊裝到位;4條管道工程全部按計劃施工。
隨著“全國一張網”加快形成,中國首次實現“南氣北送”。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通力合作,將通過廣東區域內LNG接收站與西氣東輸二線聯通、通過廣西LNG接收站與中緬管道聯通、實施中衛—貴陽輸氣通道聯絡增輸工程、陜京四線增輸工程,確保今年冬季采暖前形成“南氣北上”300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明年冬季供暖前形成“南氣北上”6000萬立方米/日、陜京四線形成8000萬立方米/日的輸氣能力。同時實施大連LNG、雙6儲氣庫外輸通道增輸聯絡工程,形成東北天然氣輸往華北70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
屆時,將有三路通道為北方冬季清潔取暖“增底氣”。一路是“南氣北上”經中衛—陜京四線—京津冀通道;一路走東北—秦沈線—北京通道,東北天然氣可通過秦沈線、永唐秦管道增供京津冀地區,參與京津冀地區冬季調峰;另一路走天津—北京通道。中國石油大港油田濱海分輸站分別與中國石化天津LNG外輸管道、中國海油蒙西煤制氣管道互聯互通工程建成后,合計可向港清線增供1700萬立方米/日,比去年增供1200萬立方米/日。
為加快互聯互通工程進度,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專門成立互聯互通協調小組,并建立了周例會制度,實行聯審聯辦。生態環境部等相關部委在征地等問題上全力支持,開辟快速通道。國家能源局領導、中國石油有關領導多次深入各施工現場調研指導;總部機關、中油管道公司、天然氣銷售分公司、中油工程公司等合力推進工程建設。
同時,為實現在役管道運行順暢,中油管道公司組織北京油氣調控中心根據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提供的2018年冬季購銷方案,結合天然氣管網運行情況和互聯互通工程投產進度,對管網能力進行了詳細測算和分析,確保冬季管輸能力滿足購銷方案需求。
冬季購銷合同簽下841億方
中國石油向“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等北方冬季清潔取暖重點區域增供,京津冀晉魯豫陜這7個省市安排供氣量同比增加27.5億立方米,占中國石油供氣增量的85%。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為當下天然氣供應新常態。前8個月,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高達18%。供暖季前,中國石油多家天然氣銷售公司的銷售增量和增速均撞破歷史最高線。前10個月,中國石油銷售天然氣136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5%。
今年,中國石油從上一個冬供季就開始備戰,提前與地方政府和用戶溝通,對接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以及供需缺口、持續時間,共同研究落實壓減空間,細化壓減方案,確保天然氣銷售分級應急預案落實到位。在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的統一安排下,中國石油按照“以氣定改、以氣定用”原則,加強供氣計劃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提早與下游用戶簽訂年度購銷合同,避免冬季期間因工業企業無序用氣對冬季民生保供造成影響。
打好合同全面覆蓋攻堅戰。到今年8月,天然氣銷售分公司組織各區域分公司完成2018年至2019年冬季購銷合同工作,按照集團公司上報國家發改委的冬季資源安排,共與1948家用戶簽訂841億立方米合同氣量,實現今冬天然氣購銷合同全覆蓋,較去年冬季協議量增加85億立方米,增幅11.2%。
“雖然我們已經全產業鏈發力,努力達到目前的增量,但是我們還在努力,希望通過持續挖潛,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天然氣供應量。”中國石油生產經營部相關負責人說。
更要打好重點保衛戰。中國石油在今冬明春的資源安排上,堅決貫徹中央關于保障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和民生供應的精神,以民生優先的原則調整資源流向,向“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等北方冬季清潔取暖重點區域增供,其中京津冀晉魯豫陜這7個省市安排供氣量同比增加27.5億立方米,占中國石油供氣增量的85%。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進口氣價和國內銷售氣價平均倒掛0.52元/立方米,其中進口LNG價格平均倒掛1元/立方米,中國石油一年進口天然氣超600億立方米,虧損壓力可想而知。
“無論如何,通過前期大量艱苦而細致的工作,我們對做好保供有底氣、有信心。同時,中國石油也希望和其他相關方一道,為老百姓過上一個清潔溫暖的冬季做出持續努力。總之一句話,我們要做到而且能做到保合同一方不欠、保民生一方不少。”中國石油生產經營部副總經理閆寶東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