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至上
曼谷淀粉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莊建模說,新加坡有本《怕輸》,講述了新加坡是彈丸之地,因此它害怕輸,所以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只能夠向上,不能夠往下,輸的反面就是要贏,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哲學,在政治、經濟、金融、環保各方面都能夠排在世界的前五名之內。
這也恰恰是“世界級”小企業積極打拚,最終取得成功的根源所在。
今年風靡企業界的《藍海戰略》一書,在四個問題上對企業運作的技巧進行了闡述:在對自己的行業要成功的考量因素中,有哪些已不適用而應消除(Eliminate);有哪些因素應該減少(Reduce)到遠低于行業中的標準規定;有哪些因素應該提升(Raise)到遠高于行業中的標準規定;有哪些因素應該在行業中被創造(Created)出來。
在DylanJones-Evans教授看來,很少有小企業成長迅速、規模擴大,事實上,他和他的團隊的一項研究表明,只有4%比例的小企業真正在規模上有所擴大,大部分停留在小規模上。
因此,對于小企業來說,必須要尋找適應自己發展的藍海戰略,以期在市場上獲取競爭優勢。DylanJones-Evans教授指出,另有研究表明,一半的企業發展到第二年的時候就會夭折,所以,要鼓勵企業的創新發展,更多企業的發展意味著更多企業的成功。
莊建模日前在全球華人領袖高峰論壇上回憶自己的創業經歷時說,35年來,他在四個方面進行了創新,最終獲得成功。其中包括革新產品的創新、新能源的開發、開拓新市場的創新、新產品的開發。
他講述了一個案例來說創新的必要性。當曼谷淀粉公司第一次在泰國生產方便面時,將面身的重量從70克減為55克,增加了一包七香油。小小的改動迎合了消費者的口味需要,同時由于量恰恰不夠飽而使得消費者意猶未盡,銷量的奇跡由此被創造出來,延續至今已經超過30年。
“當企業形成系統之后,問題的關鍵將不再是節約成本,而是管理成本,要找到如何讓成本投入更有效率的途徑。”DylanJones-Evans分析說。
找到市場的空白點,也是企業最終能夠落腳的關鍵。環保型化妝品品牌Bodyshop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誰也沒想到它能夠成功,但最終它創造了一個市場,獲得了成功。”DylanJones-Evans說。
領先者滿足顧客
“成為世界級小企業,首先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要成長為其所針對的專門市場的領先者,而這種成長必須是在專業領域里能夠滿足顧客需要的服務和成長。”DylanJones-Evans說。如家和攜程的創始人沈南鵬用自己創業的例子證明了這一觀點。在他看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經濟的服務和產業形式已經改變。經濟型酒店如家的創意來自于對消費者心理的分析,“今天大家對酒店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有一個標準化的、舒適的、安全的,甚至有寬帶上網的經濟型酒店。”
而事實上,這種新型的產品和服務在10年前、20年前未必是中國的消費群需要的。
攜程也是一樣,20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今天個人旅游會發展到這樣的一個程度。今天,作為服務提供商,如何滿足消費者通過便捷的方式取得服務,這也恰恰促成了攜程的出現。
人們會問,從誕生到優秀,這些小企業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在沈南鵬看來,最緊迫的問題是滿足客戶需求—用創新的模式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必須把技術和服務進行充分的融合,滿足客戶對產品越來越高的要求。”
而這恰恰是傳統的酒店業和旅游業所不具備的。因此,如家和攜程這樣的企業成功了,而后者通過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投資者追捧的對象。
研華大中華區總經理何春盛對于滿足客戶需求也有著相似的看法,“市場越來越同質化的今天,有進入‘紅海’的趨勢,所以我們不能再把自己當作工控行業來做,要把自己當作服務行業來做。”
何春盛分析說,研華的優勢在于,它雖然規模不大,員工僅有2000多名,但他們分布在全球各地,這樣的資源能夠保證“只要有太陽,24小時都有我們的客戶服務人員解決問題”。
他計劃將全球的客戶服務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網絡,任何時候撥打電話或者上網查詢,都能立刻得到答案。“事實上,很多跨國大公司都提出了這樣的理念,但在我們這個行業和我們這樣規模的企業中,并沒有人已經提出這一理念。”何春盛設想未來能夠以此為基礎先行一步。
建設團隊
DylanJones-Evans說,小企業的成功,除了有物力、財力的支持以外,人力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吸引好的管理人員,建設一個好的團隊是非常關鍵的。
何春盛在描述研華的用人策略時表示,第一是要本地化,第二是要多用中國經理人。“我們在任何地方,首先要做的是使用當地的員工。”他說。但何春盛也坦誠地說,在大陸,臺灣籍的經理人占有相當比例。“我們會很快完成降低臺灣經理人比例的工作。”在全球各地積極使用當地經理人的同時,何春盛也希望能夠對本土經理人委以重任,“我們是要以中國大陸為主要的戰略基地向外輻射的,因此這些經理人未來可能會被派往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
如何把來自不同國家的經理人組成一個優秀的團隊,趨勢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張明正說,“我覺得信任是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做事的準則、價值標準、做決定的方法是一致的,這才是真正做到溝通可以無國界。”在溝通上,宇龍科技也做得相當好,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郭德英說到成功的秘訣時表示,“每個人都想自己成為英雄,不愿意去溝通,想把自己知道的東西留給自己,但是我們是需要合作的。”因此,建立一個團隊,首先要樹立一種意識,那就是做事是靠一個團隊做事的,必須通過溝通、合作、理解才能達成目標。
“大企業需要專才,小企業需要通才,后者強調人才懂得更多,財務、人事、營銷……”在DylanJones-Evans看來,找到這樣的人才,建立團隊,然后創新、發展,這才是世界級小企業成功的路徑。 來源:慧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