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此計算,日方購進液化天然氣價格為800美元/噸,而中石油購進單價是918美元/噸,日方每噸比中方低100多美元。不僅如此,日本公司還將受讓高庚項目2.25%的股份。
同樣在澳大利亞高庚項目上,為什么日本企業不僅能以更低價購買到資源,還能爭取獲得股權?
事實上,在高庚項目的參與上中國企業更早于日本。早在2001年8月,中海油便與雪佛龍簽訂了備忘錄,2003年10月還簽署了初步協議,但由于價格分歧談判一直未有新的進展,這反而讓日本企業有了捷足先登的機會,2005年日本東京天然氣公司搶先簽署了意向書,成為高庚項目的第一個終端用戶。
需要留意的是,日本企業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便開始致力于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事業的發展。特別是三菱商事、三井物產這兩家公司,擁有與全球石油巨頭并駕齊驅的穩固地位。
在澳大利亞的油氣能源方面,伍德賽德石油公司(Woodside Petroleum Ltd.)是猶如必和必拓、力拓在鐵礦石般主導地位的公司。
澳大利亞西北海面的“西北大陸架氣田”現為澳第二大天然氣項目,由伍德賽德石油公司、日本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MIMI)有限公司和雪佛龍以及必和必拓等共6家公司聯合生產液化天然氣(LNG)。事實上,日本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MIMI)有限公司是三井物產(綜合商社)和三菱商事(綜合商社)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擁有 “西北大陸架氣田”項目1/6的權益。
早在2003年3月,西北大陸架液化天然氣合營公司與日本東北電力簽訂了一個總金額為20億澳元、周期為15年的液化天然氣供氣合同。同年9月又與日本Kansai能源公司簽訂數十億澳元液化天然氣出口合同。西北大陸架液化天然氣合營公司在日本已有近10家液化天然氣用戶。2008年“西北大陸架氣田”年產量達1230萬噸,其中約950萬噸出口日本,這相當于日本年進口LNG的約七分之一。
此外,在澳大利亞另一大型天然氣Browse項目中,三井物產擁有3份勘探許可證的20%股份,豐田通商(豐田集團的綜合商社)擁有10%的股份。在石油方面,日本綜合商社與伍德賽德同樣有緊密合作。2009年4月20日,澳大利亞政府資源和能源部頒發了13份位于聯邦海域的新海上石油勘探許可證,三井物產與伍德賽德聯合獲得4份。
在日本,天然氣占日本能源需求總量的13%。從1979年開始,日本利用天然氣作為發電原料的比例逐年增加,至今已占27%。事實上,日本的全球能源戰略也并不放在“大手筆”上,日本更擅長官民并舉爭能源,不著眼于代理權,而是追求開采權并以主導者的身份參與液化工廠、輸送等業務。
2006年6月中旬,日本通過了《國家能源新戰略》,提出日本應當加速海外油田投資,到2030年,日本計劃把本國公司在海外油田獨立開采原油占本國進口原油的比例從15%提高到40%。在日本《國家能源新戰略》推出過程中,日本政府就不斷敦促三井物產、三菱公司以及帝國石油等公司在海外擴展方面變得“更主動些”。
有日本政府背景的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Inpex)在澳大利亞也有不俗的表現。
2009財政年度內,Inpex公司將把用于上游項目的投資提高20%,投資3100億日元(約32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資金將用于海外投資。Inpex公司目前參與許多海外石油和天然氣項目,包括哈薩克斯坦卡沙甘油田開發項目以及澳大利亞的Ichthys液化天然氣項目。
日本Inpex 總裁Naoki Kuroda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Ichthys項目投資額估計為200億美元,Ichthys項目將為穩定日本能源供應起到積極貢獻,占日本國內需求的約13.3%。盡管當前經濟不景氣,但他對Ichthys項目開發前景保持樂觀,并成為公司一個主要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