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援引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報道稱,切爾尼紹夫還表示,烏克蘭也可能提前解約,尤其是因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并未履約支付過境費。
“烏克蘭停止俄羅斯天然氣過境,預計對歐洲的影響有限。”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王亞飛對界面新聞表示。
原因有二。一是目前俄羅斯通過烏克蘭輸往歐洲的管道氣大幅減少,二是新增的液化天然氣(LNG)產能將有效彌補烏克蘭停止俄氣過境的減量。
金聯創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俄羅斯通過烏克蘭給歐洲供應的管道氣量為91億立方米,占俄羅斯對歐供應量的46%,但僅占歐洲天然氣總供應量的4%。
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共計五條,分別是“北溪1號”管線、“亞馬爾-歐洲”管線、“伊斯坦布爾”管線、“兄弟”管線和“聯盟”管線。其中,“兄弟”和“聯盟”管線途徑烏克蘭,年輸氣能力總計為520億立方米/年。
俄烏沖突爆發后,“北溪1號”和“亞馬爾-歐洲”管道先后被損毀或停運,目前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線僅剩“伊斯坦布爾”、“兄弟”和“聯盟”管道。
因為受到歐美制裁,俄羅斯輸往歐盟的管道天然氣數量近兩年大幅下降。
王亞飛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俄羅斯通過歐洲的管道氣約198億立方米,占歐洲供應總量的9%左右,同比下降24%。
在俄烏沖突爆發前,俄羅斯為歐盟每年提供天然氣約1500億立方米,占到其總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去年,俄羅斯的天然氣占到歐盟天然氣總進口量的15%。
此外,新增的LNG產能正在對俄羅斯輸往歐洲的管道氣進行替代。
王亞飛預測,2023年,通過烏克蘭輸往歐洲的俄羅斯管道氣預計年供應量為120億立方米。烏克蘭停止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后,即12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要尋求替代。
據他預計,2023年底前俄羅斯的Arctic LNG2,墨西哥的Altamira Fast LNG,印度尼西亞的Tangguh 3號LNG產線都將上線;2024年,美國355億立方米的LNG產能預計也將上線。
“俄羅斯經烏克蘭主要影響大國是德國。”王亞飛稱,但德國在今年底將有290億立方米的LNG年接收產能投入運營。
談及烏克蘭停止俄氣過境對俄羅斯天然氣產業的影響,王亞飛表示,這將導致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下降,繼而將繼續拖累產量下滑。
2023年上半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天然氣產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4.7%,達到1794.5億立方米,創下了自蘇聯解體以來的最低水平。
俄羅斯正在拓展新的出口國家,發展戰略從西向東轉移,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成為其重點合作方。
今年6月,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三方簽署了出口和輸送天然氣的合同。根據合同,俄羅斯將在未來兩年內,向烏茲別克斯坦供應天然氣28億立方米。10月7日,俄羅斯向烏茲別克斯坦供應天然氣的管道正式供氣。
中國和俄羅斯是能源合作大國。
目前,中俄已經建成、計劃建設的天然氣管道有三條,供氣總量接近1000億立方米。
其中,中俄東線管道項目于2019年12月正式投產通氣,年輸氣能力為380億立方米。去年該管道對華輸氣量為154億立方米,今年有望達到220億立方米。
中俄“西伯利亞力量-2”管線計劃于2024年啟動,年輸氣能力為500億立方米。該管線被認為是俄羅斯天然氣“重心東移”的重點項目,途徑蒙古國。
第三條管道是遠東管線,計劃最晚從2027年開始通過該管道對華供氣,年供應量為100億立方米。
2022年2月,中石油與俄氣簽署了《中俄遠東天然氣購銷協議》,擬通過遠東管道——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至中國輸送每年100億立方米天然氣。
同年9月6日,在第七屆東方經濟論壇期間,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戴厚良同俄氣總裁阿列克謝·鮑里索維奇·米勒簽署《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協議》相關補充協議。中俄決定以盧布和人民幣50:50的比例支付天然氣供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