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白帆
當下,在全球多項脫碳政策的推動下,船公司紛紛把目光瞄向低碳燃料船舶。相關新船訂單不斷增加,改裝船舶的項目也逐漸增多。
10月18日,全球首艘集裝箱船甲醇雙燃料改裝項目的簽約儀式在舟山六橫島上完成。改裝的船舶為馬士基集團旗下新加坡籍14000標箱集裝箱船,改裝完成后將成為甲醇雙燃料動力船,可使用綠色甲醇燃料航行。
另外,新加坡船東Berge Bulk、挪威郵輪公司、日本郵船等多個船公司均發布了船舶改裝計劃,使其船舶符合綠色動力的標準。除了對既有船舶進行甲醇動力改裝外,氨動力改裝、氫動力改裝等都是當下船舶實現綠色動力的改裝方向。根據挪威船級社DNV估計,包括燃料儲存和燃料供應系統在內的改造成本為500萬到1500萬美元之間。
來自中國船舶集團經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2023年1-9月全球新簽船舶訂單信息來看,LNG、甲醇等低碳燃料訂單占比超過35%。從船型來看,集裝箱船、汽車運輸船等船型是低碳燃料訂單的主要船型,占比均超過50%,其中集裝箱船選擇使用LNG和甲醇燃料的訂單占比達到了84%。另外,克拉克森統計的2022年全球新船投資中,對低碳技術船舶的投資已經超過傳統燃油船舶的投資。
船舶市場的變化主要與當下正在推進的脫碳計劃相關。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的脫碳目標,到2050年時,航運業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在2008年的基礎上減少50%。我國也定下了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在這些政策的督促下,使用低碳甚至零碳燃料來符合船舶運行中的脫碳要求,已成為航運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甚至有望成為未來航運業競爭的高地。
一些政策馬上就要落地。2024年開始,航運業將被納入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在歐盟國家港口間航行的所有5000總噸及以上船舶,要就100%的排放量支付費用;在歐盟國家港口和非歐盟國家港口間航行的5000總噸及以上船舶,要就50%的排放量支付費用。ETS采取分階段實施,預計航運業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可能要分別承擔高達31億歐元、57億歐元和84億歐元的費用。
這些增加的費用,最終無疑會以附加費的形式轉嫁到貨主身上。全球最大的三家集裝箱航運公司已公布了2024年亞歐航線碳稅附加費參考價,其中馬士基的參考價最高。據馬士基公告,2024年,到北歐每40英尺普通貨柜附加費為70歐元,同等尺寸的冷藏柜達105歐元。
無論是新船訂單還是綠色動力改裝,都需要船公司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然而,當下航運市場正處于衰退階段,運力過剩的問題仍在加劇。
航運咨詢機構Alphaliner的最新報告顯示,進入第四季度以來,全球閑置的集裝箱船數量再次增加,共有315艘、共118萬TEU的集裝箱船處于閑置狀態。供大于求導致運費持續下滑,不少航線開始跌破成本價。
受此影響,包括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達飛集團、中遠海控、赫伯羅特等企業在內的船公司巨頭,2023年上半年的凈利潤普遍下滑7、8成。今年下半年,航運市場仍難見好轉,Alphaliner預計2023年船公司整體凈利潤將下降80%至90%。
Alphaliner的數據還顯示,與峰值相比,目前市面上最大的11家船公司估值跌去1350億美元,2022年5月峰值時為2430億美元。行情最好的時候,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大型上市船公司共有7家,而現在已回落至三家,分別為中遠海控、赫伯羅特和馬士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