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52-42-1](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3月7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大會發言在京舉行。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碳減排的主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永生表示,我國一次能源自給率穩定在80%左右,能效不斷提升,但與現代化建設要求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能源結構不合理。化石能源占比過高,2020年煤炭消費占比仍達56.7%,石油、天然氣分別為19.1%和8.5%,非化石能源為15.7%。二是石油、天然氣自給能力不強。我國是油氣進口第一大國,2020年對外依存度分別攀升到73%和43%。三是能源資源與消費市場逆向分布。煤炭、油氣、水電等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西南,而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東南,制約了能效提升。四是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不夠。能源生產消費領域基礎和原始創新能力不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于人,存在“卡脖子”風險。
他指出,我國要加快結構優化,立足國內保障能源供給。以清潔低碳為導向,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構建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化能源供應體系,使非化石能源到2025年成為消費增量的主體,能源體系到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汲取風、光等產業教訓,加強新能源發展頂層設計,建立行業標準、監管和政策支持體系,避免“一哄而上”,防止“爛尾工程”;大力發展氫能,既要用好工業副產氫,更要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不斷提升“綠氫”比例;發揮我國地熱資源優勢,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實現規模高效利用。深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由燃料向原料轉變并區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壓限”,統籌現代煤化工戰略發展;堅持把油氣作為重要戰略資源,完善勘探開發機制,提升儲備能力,大力開發頁巖油氣、煤層氣,推進天然氣大發展,守住原油產量2億噸底線。
此外,還要把科技自主創新作為能源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化能源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構建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牢牢把握能源發展主動權。重點圍繞氫能等新能源生產消費、油氣勘探開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運行、分布式能源建設等領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支撐引領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要深化國際合作,著眼全球拓寬能源渠道。在立足國內前提下,著眼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在能源生產、消費領域加強國際合作,增強開放條件下的保障能力,確保“買得到”“運得回”。以“一帶一路”為重點,深化重大項目合作,建設一批長期可靠、安全穩定的海外能源基地。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加強與國際能源組織合作,發揮能源市場戰略買家力量,增強與我國油氣消費能力相匹配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提高全球配置資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