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經過試點建設、分批推廣,中國石化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設備完整性管理模式,保障生產裝置長周期安穩運行,“十三五”期間基本實現煉化裝置“四年一修”,化工事業部副總經理徐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生產裝置的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是煉化企業綜合水平的具體體現,更是設備管理水平的直接體現。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年一大修、大修保一年”到“十三五”時期的“四年一修”,我國煉油和化工生產裝置運行水平大幅提升。
“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煉化裝置運行水平將向“五年一修”的國際先進水平挺進,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經過理論研究、試點建設和分批推廣,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中國石化特色的設備管理模式,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日,就該體系建設中的熱點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化工事業部副總經理徐鋼。
問:設備完整性管理是一項全系統、全要素、全流程推進的管理體系,對于實現生產裝置“四年一修”“五年一修”的目標,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
答:設備可靠是基礎保障,只有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得好、運行得好,實現設備本質可靠,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才能較好地、高質量地、持續地提升裝置長周期安穩運行水平。
設備完整性管理采用國際先進體系結構,先進性和優勢主要體現在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形成了統一的設備管理模式;較好地推進設備信息一體化進程,有效解決信息系統較多、未充分集成、數據不連通、共享困難等問題,有效推動設備管理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注重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讓專業管理有了更廣闊的提升空間。管理體系與技術方法結合,既能帶來管理創新,又將促進眾多實體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問:中國石化在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中的探索,對促進我國設備管理發展有哪些作用?
答:設備既是生產的基礎,又是安全的保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目前,國內的設備管理存在發展不均衡、設備因素導致的事故比例較大等問題,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
中國石化煉化企業設備完整性管理模式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以項目成果為基礎發布了《中國石化煉化企業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1.0版)》,走出了一條“洋為中用、取其精華、保留特色”之路,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石化特色的管理體系和標準規范,對國內設備管理發展具有較大借鑒意義。隨著進一步探索,中國石化將引領帶動行業發展,促進各類資源高效流動,提高我國設備管理的國際影響力。
該體系建設致力于破解目標、人員、管理、技術、信息化等方面的行業難題,提高設備本質安全管理水平。通過推廣應用預知性維修,可使設備各項關鍵績效指標逐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數字化處理設備管理業務全流程,可實現“最少的人管好用好最多的設備”。
問: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之初,只有理論基礎,沒有經驗借鑒,難度可想而知。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答:從2012年試點研究到2018年發布1.0體系文件,設備完整性管理前后經歷了6年多的自主研發。中國石化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和快速發展,給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底氣。同時,克服困難推進體系建設,也是時代發展和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賦予我們的使命。
如何將國際最先進管理理念與中國石化多年積累的經驗和特色做法相結合,是我們遇到的主要困難之一。這要求我們既要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理念,也要對國內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凝練。同時,中國石化設備管理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管理難度大、復雜程度高,各企業管理差異較大,管理模式不統一,轉變思想形成共識的難度也很大。
針對這些問題,一是充分調動集團內部力量,成立由總部、企業、研究單位、專業機構組成的設備完整性管理技術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指導和協調開展設備完整性管理聯合攻關。二是做好頂層設計,先后發布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1.0版文件、設備管理信息化規劃方案、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階段匯編等,強化標準建設工作。三是做好培訓、技術輔導和現場督導幫扶工作,為企業提供專業技術輔導和業務指導。
問:中國石化各企業管理差異較大,存在“局部有亮點,整體不成體系”的困難。我們是如何結合實際情況打通關鍵節點,充分利用已有設備管理成果的?
答:中國石化在設備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制度成果,如中國石化設備管理辦法、中國石化檢修管理制度、中國石化大型機組管理制度等,但未成體系,不能有效覆蓋設備管理全過程,未能充分體現預防為主的思想和風險管控理念。
我們充分認識到“局部有亮點,整體不成體系”的普遍問題和精細化管理需要的矛盾,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研究。化工事業部和煉油事業部與科技部多次聯合立項開展科研攻關,研究適用于中國石化的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的基本架構、管理標準、信息平臺、運行機制、設備KPI等,構建了中國石化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的主體內容。
在前期試點取得實效后,化工事業部和煉油事業部于2018年7月啟動第一批9家企業推廣工作。推廣工作分現狀評估、整體策劃、體系文件編寫和審查、體系實施、管理體系評審驗收5個階段。計劃利用兩年半時間,即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體系建設。
問:在試點和推廣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新問題、積累了哪些好經驗?
答:青島安工院和中韓(武漢)石化在試點工作中付出了大量努力,成績來之不易。但由于前期試點建設范圍有限,推廣工作中遇到了企業組織機構不統一、部分管理要求不適用等問題。
針對新問題,我們從管理、技術和組織架構等方面進行探索。管理方面,優化前期管理,明確設計、采購等階段主要控制節點;優化風險管理、變更管理、設備缺陷管理,建立以“風險管控”為中心的管理辦法;在系統中設置待辦提醒等功能,監督檢查專業技術管理工作的日常執行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并持續改進。
技術工具應用方面,強化技術創新,開展缺陷監測檢測等工作;在初步實現設備分級管理基礎上,開展設備關鍵性量化評價;動設備專業建立以動態可靠性為基礎的預防性維修系統,靜設備專業建立以腐蝕狀態監測、紅外視頻監控等為代表的技術體系,綜合專業進行設備故障強度分析和根原因分析。
組織架構改革方面,建立設備支持中心,增強設備可靠性管理能力,打造“專業管理+區域服務”設備管理架構,形成“設備管理部門管總、專業團隊主建、區域團隊主戰”的工作模式,設備管理由直線型管理變為專業高效的矩陣型管理,努力打造一套基于風險、以預防為主、傳承歷史、標準的管理模式,達到“不同人做同一件事,遵循同一個流程,執行同一個標準,得到同一個結果”的目的。
問:集團公司年中工作會議確立了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標,為實現這一愿景目標,將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
答:使命呼喚擔當。中國石化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的目標,是不斷提高裝置長周期安全運行水平,讓生產裝置安穩運行保證“四年一修”,并積極探索“五年一修”,不僅實現設備本質安全,而且進一步提高裝置運行的經濟性和競爭力,積極為實現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標貢獻力量。
未來,我們將在以下5個方面發力:一是加強風險的根源控制和超前預防,開展預防性工作,建立科學標準的管理體系,確保制度、規范落實到位。二是做好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規劃,優化總部設備管理架構。三是從專業管理、組織管理等方面著手,加快推進體系建設。四是多管齊下,抓好團隊建設等,建設好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五是穩步推進設備管理信息化工作。
生產裝置的安全、穩定、長周期運行,是煉化企業綜合水平的具體體現,更是設備管理水平的直接體現。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年一大修、大修保一年”到“十三五”時期的“四年一修”,我國煉油和化工生產裝置運行水平大幅提升。
“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煉化裝置運行水平將向“五年一修”的國際先進水平挺進,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經過理論研究、試點建設和分批推廣,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中國石化特色的設備管理模式,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日,就該體系建設中的熱點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化工事業部副總經理徐鋼。
問:設備完整性管理是一項全系統、全要素、全流程推進的管理體系,對于實現生產裝置“四年一修”“五年一修”的目標,具有怎樣的積極意義?
答:設備可靠是基礎保障,只有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得好、運行得好,實現設備本質可靠,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才能較好地、高質量地、持續地提升裝置長周期安穩運行水平。
設備完整性管理采用國際先進體系結構,先進性和優勢主要體現在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形成了統一的設備管理模式;較好地推進設備信息一體化進程,有效解決信息系統較多、未充分集成、數據不連通、共享困難等問題,有效推動設備管理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注重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讓專業管理有了更廣闊的提升空間。管理體系與技術方法結合,既能帶來管理創新,又將促進眾多實體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問:中國石化在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中的探索,對促進我國設備管理發展有哪些作用?
答:設備既是生產的基礎,又是安全的保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目前,國內的設備管理存在發展不均衡、設備因素導致的事故比例較大等問題,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差距。
中國石化煉化企業設備完整性管理模式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以項目成果為基礎發布了《中國石化煉化企業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1.0版)》,走出了一條“洋為中用、取其精華、保留特色”之路,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石化特色的管理體系和標準規范,對國內設備管理發展具有較大借鑒意義。隨著進一步探索,中國石化將引領帶動行業發展,促進各類資源高效流動,提高我國設備管理的國際影響力。
該體系建設致力于破解目標、人員、管理、技術、信息化等方面的行業難題,提高設備本質安全管理水平。通過推廣應用預知性維修,可使設備各項關鍵績效指標逐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數字化處理設備管理業務全流程,可實現“最少的人管好用好最多的設備”。
問: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之初,只有理論基礎,沒有經驗借鑒,難度可想而知。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
答:從2012年試點研究到2018年發布1.0體系文件,設備完整性管理前后經歷了6年多的自主研發。中國石化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和快速發展,給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底氣。同時,克服困難推進體系建設,也是時代發展和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賦予我們的使命。
如何將國際最先進管理理念與中國石化多年積累的經驗和特色做法相結合,是我們遇到的主要困難之一。這要求我們既要消化吸收國際先進理念,也要對國內實踐經驗進行總結凝練。同時,中國石化設備管理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管理難度大、復雜程度高,各企業管理差異較大,管理模式不統一,轉變思想形成共識的難度也很大。
針對這些問題,一是充分調動集團內部力量,成立由總部、企業、研究單位、專業機構組成的設備完整性管理技術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指導和協調開展設備完整性管理聯合攻關。二是做好頂層設計,先后發布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1.0版文件、設備管理信息化規劃方案、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階段匯編等,強化標準建設工作。三是做好培訓、技術輔導和現場督導幫扶工作,為企業提供專業技術輔導和業務指導。
問:中國石化各企業管理差異較大,存在“局部有亮點,整體不成體系”的困難。我們是如何結合實際情況打通關鍵節點,充分利用已有設備管理成果的?
答:中國石化在設備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制度成果,如中國石化設備管理辦法、中國石化檢修管理制度、中國石化大型機組管理制度等,但未成體系,不能有效覆蓋設備管理全過程,未能充分體現預防為主的思想和風險管控理念。
我們充分認識到“局部有亮點,整體不成體系”的普遍問題和精細化管理需要的矛盾,有針對性地開展了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研究。化工事業部和煉油事業部與科技部多次聯合立項開展科研攻關,研究適用于中國石化的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的基本架構、管理標準、信息平臺、運行機制、設備KPI等,構建了中國石化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的主體內容。
在前期試點取得實效后,化工事業部和煉油事業部于2018年7月啟動第一批9家企業推廣工作。推廣工作分現狀評估、整體策劃、體系文件編寫和審查、體系實施、管理體系評審驗收5個階段。計劃利用兩年半時間,即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體系建設。
問:在試點和推廣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新問題、積累了哪些好經驗?
答:青島安工院和中韓(武漢)石化在試點工作中付出了大量努力,成績來之不易。但由于前期試點建設范圍有限,推廣工作中遇到了企業組織機構不統一、部分管理要求不適用等問題。
針對新問題,我們從管理、技術和組織架構等方面進行探索。管理方面,優化前期管理,明確設計、采購等階段主要控制節點;優化風險管理、變更管理、設備缺陷管理,建立以“風險管控”為中心的管理辦法;在系統中設置待辦提醒等功能,監督檢查專業技術管理工作的日常執行情況,開展績效評價并持續改進。
技術工具應用方面,強化技術創新,開展缺陷監測檢測等工作;在初步實現設備分級管理基礎上,開展設備關鍵性量化評價;動設備專業建立以動態可靠性為基礎的預防性維修系統,靜設備專業建立以腐蝕狀態監測、紅外視頻監控等為代表的技術體系,綜合專業進行設備故障強度分析和根原因分析。
組織架構改革方面,建立設備支持中心,增強設備可靠性管理能力,打造“專業管理+區域服務”設備管理架構,形成“設備管理部門管總、專業團隊主建、區域團隊主戰”的工作模式,設備管理由直線型管理變為專業高效的矩陣型管理,努力打造一套基于風險、以預防為主、傳承歷史、標準的管理模式,達到“不同人做同一件事,遵循同一個流程,執行同一個標準,得到同一個結果”的目的。
問:集團公司年中工作會議確立了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標,為實現這一愿景目標,將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
答:使命呼喚擔當。中國石化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的目標,是不斷提高裝置長周期安全運行水平,讓生產裝置安穩運行保證“四年一修”,并積極探索“五年一修”,不僅實現設備本質安全,而且進一步提高裝置運行的經濟性和競爭力,積極為實現打造世界領先潔凈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標貢獻力量。
未來,我們將在以下5個方面發力:一是加強風險的根源控制和超前預防,開展預防性工作,建立科學標準的管理體系,確保制度、規范落實到位。二是做好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規劃,優化總部設備管理架構。三是從專業管理、組織管理等方面著手,加快推進體系建設。四是多管齊下,抓好團隊建設等,建設好設備完整性管理體系。五是穩步推進設備管理信息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