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氣過境蒙古國的對華輸氣管道項目在此前備受質疑,如今已開始具備現實輪廓。12月3日,蒙古國總理呼日勒蘇赫表示該項目得到了莫斯科的支持。他在與梅德韋杰夫會晤后宣布:“我們很高興俄方支持修建途經蒙古國的俄中天然氣管道項目。我明白,今天該項目已經啟動。”蒙古國官員隨后又會見俄氣總裁阿列克謝·米勒,磋商能源合作前景。
過境蒙古國運輸是經阿爾泰對華供氣的替代選項。俄中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自本世紀初就開始討論,因為這是俄氣在西西伯利亞主要產地和俄中邊界之間距離最短的線路。此外,它使俄氣可以在歐洲和中國市場之間分配天然氣。但該項目迄今沒有落實。2014年,俄氣和中石油選擇了東線——東線管道已于12月2日投產。
阿爾泰線路存在不利因素。首先,天然氣將輸往人煙稀少的中國西部,還得將它們從那里運到中國中東部。其次,管道經過阿爾泰在技術上實現難度大,因為末段將穿越大片山地。另一方面,蒙古國線路可以直接將天然氣輸送至中國東北及北京,而在草原上鋪設管道成本低廉。但這個方案意味著過境風險,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關系的先例清楚地告訴俄氣這些風險可能產生的后果。
蒙古國多年來一直建議中俄建設過境本國的天然氣管道,但沒有成功。普京9月的表態成為轉變立場的首個前提。普京請俄氣考慮過境蒙古國的線路,稱其盡管實施起來“不容易”,但“完全可行”。
據俄羅斯維貢咨詢公司天然氣和化工業務負責人德米特里·阿基申評估,管道設計可能用去一兩年,而從西西伯利亞產地至俄蒙邊界的建設工程至少需要四五年。這段時間足夠找到所需氣源。何況,可以利用的不只是地區資源,還有西西伯利亞現有設施。
【延伸閱讀】俄羅斯天然氣通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進入中國
工作人員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巡檢(11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工作人員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巡檢(11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工作人員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巡檢(11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工作人員從管線旁經過(11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工作人員從管線旁經過(11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這是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局部(11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這是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局部(11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這是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黑河首站場區局部(11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2019-12-03 07:58:00)
【延伸閱讀】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引發境外媒體關注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道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即將開通的消息引發了境外媒體關注。
據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2月1日報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上周表示,從12月開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將開始輸送天然氣。
報道稱,根據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署的一項為期30年的協議,加上該工程的俄羅斯部分(即“西伯利亞力量”輸氣管道),預計這條輸氣管道在滿負荷運轉時每年能從俄羅斯向中國輸送38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這相當于中國2018年天然氣消耗量的13.6%左右。
專家表示,這條管道標志著中俄能源合作的加深,它將使中國的天然氣進口來源更加多樣化,同時加強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和能源安全。
報道援引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管道氣交易部負責人熊偉的話說:“這條管道是中國天然氣進口的第二大管道工程。這不僅能為目標地區增加天然氣供應,而且對改善管道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也有著重要意義,還有助于強化市場競爭以降低天然氣成本。”
俄羅斯瓦爾代俱樂部網站11月30日刊登俄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副總經理阿列克謝·格里瓦奇撰寫的文章指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與全球增長最迅猛的天然氣市場,會通過穿越兩國領土的輸氣管道系統聯通起來。
文章指出,在中俄簽署為期30年、總供氣量逾萬億立方米的合同(這也是史上最大的天然氣訂單)之后的5年間,中國市場規模大幅增長,天然氣進口量飆升。2019年末中國的天然氣需求或將直逼甚至突破3000億立方米,進口會創下1300億立方米的新高。早在去年,中國便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頭號天然氣進口國。顯見的是,俄羅斯管道的出現——對接的是中國天然氣消費潛力巨大的東北地區——能夠確保當地清潔能源的穩定使用。中國天然氣保障的多元化及穩定性勢必得到大幅提升。更何況隨著新基礎設施的落成,東西伯利亞的天然氣還可輸往北京以及經濟最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
文章稱,按合同規定,這條管道將在5年內逐步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的供氣規模。不過,若是市場行情或是消費者意愿驅使,速度可以更快。此外,將供氣量提升20%至30%,從技術上講也是可行的。
文章指出,從長遠預期來看,中國市場毋庸置疑是拉動全球天然氣消費的火車頭。市場參與者及專家所爭論的,不過是2030年的規模究竟是5000億抑或6000億立方米——無論多少,對天然氣出口者而言都是巨大機遇。
(2019-12-02 12:58:06)
【延伸閱讀】俄氣完成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注氣工作 即將輸氣
參考消息網10月31日報道 俄媒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簡稱俄氣)新聞處宣布,“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即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俄羅斯境內段——本網注)完成注氣。雅庫特共和國恰揚達油氣田的燃料被輸送到布拉戈維申斯克地區的邊境配氣站。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0月29日報道,塔斯社援引公司通告稱:“這樣一來,管道直線部分已經做好向中國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準備。”俄氣強調,下一階段將向經過阿穆爾州的跨境管道加注天然氣,預計在12月1日前開始對華輸氣。
報道稱,注氣工作從今年夏末開始。俄氣10月11日宣布,一切按照計劃進行,部分工作進度超前。
報道指出,“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是俄氣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聯合項目。管道始于伊爾庫茨克州的科維克塔氣田,經恰揚達油氣田通往阿穆爾天然氣加工廠,然后從那里延伸至中國。
據報道,俄中2014年簽定了為期30年的協議,并于當年開始建設。
俄氣強調,建設工作是在極端條件下進行的。該公司網站寫道:“天然氣管道穿越極端自然環境,途經沼澤、山地、地震活動區和永凍土、多石土地段。”絕對最低溫度從雅庫特的零下62攝氏度到阿穆爾州的零下41攝氏度。
俄副總理德米特里·科扎克9月表示,管道將在最初半年內試運轉。他說:“該線路將嚴格按照天然氣購銷合同的規定從12月1日起開始供氣,但正如合同中所說,頭半年是設備試運行階段。”
(2019-10-31 10:44:39)
【延伸閱讀】中俄天然氣工程獲重大進展,將正式接收俄氣——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道 作為中俄天然氣重要合作項目,隨著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北段最后一道焊口完美焊接,代表黑龍江黑河至吉林長嶺段全線貫通,12月1日起該項目將正式接收俄氣。
香港《文匯報》10月17日報道,在吉林省松原市境內中俄天然氣管道工程施工現場,作為北段整條線路段焊口最后一道未完成的焊口,于10月16日上午焊接完成,代表著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北段管道全線貫通。
報道稱,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是繼中俄原油管道之后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又一重大合作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中國每年將從俄羅斯引進380億立方米天然氣。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自2015年6月動工。該管道中國境內段起自黑河市中俄邊境,末站位于上海市,途經9個省份,擬新建管道3170公里,并行利用已建管道1700多公里。
報道介紹,為合理安排項目建設周期,分為北段、中段、南段,分別核準和建設。
另據新華社此前報道,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中國首條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12兆帕高壓力等級、具有世界級水平的天然氣管道工程,也是從建設到運營全程推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管理的首條智能管道樣板工程。
圖為工人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工地調整管道焊接設備。新華社
(2019-10-21 00:19:01)
【延伸閱讀】美欲立法打壓俄歐天然氣合作 克宮指責美國不敢正當競爭
參考消息網6月3日報道 俄媒稱,一份打壓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管道鋪設、尤其是“北流-2”管道的法律草案已于6月1日在美國國會正式登記備案。立法者建議將法案定名為《捍衛歐洲能源安全法》,強調“歐盟與美國之間的特殊關系以及美歐關系之于保障美國國家安全所發揮的最重要作用”。
據塔斯社6月1日報道,法律草案中提及,“美國必須反對任何意在削弱這一關系的企圖”,為此建議針對與俄在鋪設海上管道上開展合作的自然人和法人采取一整套限制性措施,國務卿“理應每隔90日向國會相關委員會匯報參與俄海底管道項目長度超過100英尺(合30.4米)的個人及企業之信息”。
報道稱,草案中列舉的制裁可針對“出售、租賃技術裝備或推動裝備用于鋪設俄羅斯管道的外國公民”。上述人員以及參與俄項目企業的主要股東將無法獲得赴美簽證。此外,美國政府還可“阻撓和禁止”此類人員及企業圍繞其處于美國境內的財產和利益進行的“任何交易”。總統可實施的制裁包括禁止美國進出口銀行向與俄進行海底管道合作的個人及企業提供支持,拒絕擔保、不辦理保險、不延長貸款、不發放商品及技術出口許可證等。
此外,美國政府可禁止本國所有金融機構向遭遇制裁方提供千萬美元以上金額的貸款,禁止對方簽署任何商品及勞務購買合同、實施任何外幣交易或對處于美國司法管轄權之下的財產進行交易。
另據塔斯社6月1日報道,普京總統的發言人佩斯科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針對俄“北流-2”項目,美國不是誠實競爭,而是對歐盟國家施壓,跟“野蠻西方時代”的行徑如出一轍。
他指出:“美國人在歐洲卻選擇了野蠻西方時代的手段。他們亮出武器,讓歐洲人必須購買美國天然氣,哪怕后者價格至少比俄羅斯的貴30%。”
佩斯科夫強調,該項目無論對天然氣供應者還是消費者而言都是有利的,此外,它“將對歐洲的能源安全作出極大貢獻”。
報道稱,“北流-2”項目包含兩條分支管道,年總輸氣量為550億立方米。它從俄羅斯沿海出發,經波羅的海通往德國,造價95億歐元,預計于今年年底通氣。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合作方包括德國溫特斯哈爾股份公司、奧地利國家石油公司、法國昂吉集團、英荷殼牌石油公司。伙伴方將為項目提供50%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