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自身所在的這個宇宙充滿了好奇心,一方面是為了了解它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尋找太空中其他的生命體,因此人們設計了高倍數的望遠鏡觀測太空,或者是發射探測器到別的星球上探測星球的情況。比如地球的“鄰居”火星,人類已經對它展開了大量探測,先后有不少探測器直接著陸在火星表面。
據媒體消息稱,在火星蓋爾隕石坑的兩個火星探測器先后獨立地檢測到甲烷,時間僅隔一天,這引發了科學家們的注意。美國宇航局(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于2013年6月15日首次測量了到了該地區甲烷的“強信號”。但是,當時的一些專家質疑這一發現的可靠性。現在,對來自歐洲航天局(ESA)火星快車收集的數據進行的重新分析發現,在好奇號監測到該信號的后一天,火星快車也收集到了這一甲烷數據,有效地證實了它的存在。
該數據顯示,在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報告了甲烷濃度飆升后,火星大氣中甲烷也被火星快車明確的檢測出來,這是一個令人注意的結果。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在地球上,甲烷的誕生往往與生物活動有關,在其他星球上出現的甲烷被認為是尋找生命的有希望的線索。空間天體物理和行星研究所的Marco Giuranna表示,雖然火星快車監測到的甲烷濃度也很低,意味著火星表面的甲烷總量相對較少,但對于火星而言已經非常顯著。據測算,根據檢測結果,火星表面49000平方公里區域的大氣層里平均約含有46噸甲烷。
但一些學者也指出,甲烷不僅可以通過生物反應產生,一些地質過程中也能生成產生,因此它的存在不是生命的明確標志。盡管如此,它仍然可以指引著科學家們應該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2013年發現甲烷的時候,研究者認為它可能是來自火山口內部,但新的分析改變了這一點。
現在,科學家現在懷疑甲烷是從火山口以東的一層冰層下面釋放出來的。羅馬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研究所的共同作者Giuseppe Etiope表示,這項研究可能指向含有淺冰區域的構造斷層。由于永久凍土是對甲烷的良好密封,因此這里的冰可能會捕獲地下甲烷,并沿著突破這種冰的斷層不規則地釋放它。
但研究者也指出,大氣模擬和地質評估是相互獨立的,它們盡管提出了相同的甲烷來源區域,但不一定是同一種過程產生的,目前尚不清楚甲烷排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這仍然需要更多的探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