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4日,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在京參加 “中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中天然氣的作用”圓桌會議。(馬孝文攝)
天然氣: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駐華代表處代表胡德烈認為,天然氣是當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與其它能源相比有著諸多無可比擬的優勢。他說:“天然氣可以幫助像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解決環境問題,并在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出貢獻。”
清華大學能源研究專家何建坤教授指出,為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要自主決定減排目標,其核心對策是積極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而推動能源革命的核心是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生產體系和消費體系,最終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可持續能源體系。“天然氣是一種清潔、高效、低碳的化石能源,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實現能源低碳化的重要選擇。”何建坤說道。
天然氣是中國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化石能源。2014年中國天然氣消費1800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的比例的為5.7%。何建坤預測,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0%以上。
天然氣汽車:“一帶一路”和亞歐運輸通道的重頭戲
天然氣的甲烷含量達90%以上,是很好的汽車發動機燃料。天然氣汽車在世界特別是在上合組織國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胡德烈認為,天然氣可以成為新的經濟發展領域。天然氣汽車產業可以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產業之一。
“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具有獨特優勢。”圣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烏爾茹姆采夫教授介紹道。 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更加經濟環保,能夠增加汽車的使用壽命,有利于解決類似中國北京的城市交通運輸污染問題。中俄雙方可以將天然氣領域的合作與“一帶一路”對接起來,聯合沿線國家共同建設亞歐經濟聯盟,將亞歐運輸通道建設成一個“綠色通道”。
烏爾茹姆采夫認為,天然氣汽車合作需要中俄以及沿線國家的能源部、環保部、技術監管部門通力合作,簽署技術協議,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世界上50%以上的天然氣汽車運行在上合組織的成員國和觀察員國家,因此在上合組織內確定合作框架是一個好辦法。
攜手落實中俄天然氣領域合作
中國人民大學的關雪凌教授對中俄在天然氣領域合作的戰略意義進行了高度評價。在她看來,在亞歐運輸通道項目中,中俄實施天然氣汽車方面的合作有利于推進地區能源改革,幫助沿線國家當地參與經濟全球化,地緣政治意義重大。
關雪凌說:“亞歐運輸通道擁有四點優勢,分別是資源儲備豐富,已建成的管道設施較為完備,途經多個國家,涉及國家在能源貿易方面合作經驗豐富。”
同時,她也指出,中俄在合作建設國際運輸走廊過程中存在著地緣風險和投資風險。“希望中俄在合作中應當把外在國際形勢因素估計充分,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協定和合作規則,并積極帶動企業參與進來。”關雪凌說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趙忠秀教授指出,中俄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將使中俄成為世界能源合作的范例。兩國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繁榮起著重大作用,是對世界和平的偉大貢獻。
俄羅斯方圣彼得堡國際經濟大學巴比奇教授表示,建立合理的經濟協作機制把亞歐各國的經濟聯通起來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中俄兩國要實現兩個重要目標:第一,建立包括公路海路項目、運輸物流通道等幾個經濟走廊,統籌資源、保護自然環境、開發技術、培養人才等;第二,建設能夠滿足現代城市和城市群需求的能源運輸通道。
巴比奇舉例說:“中俄必須與歐洲、波羅的海沿岸等國家合作,借鑒歐洲在建設萊茵河能源運輸通道、城市群能源配套設施建設的經驗,發展能源和低碳產業。”
會議組委會委員長、圣彼得堡國立經濟大學校長馬克西姆采夫提到,在交通運輸中運用天然氣將提高亞歐區域交通運輸發展水平。中俄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符合中俄友好合作的歷史傳統。他說:“這次會議將會成為中俄兩國以及中俄高校在天然氣領域合作的新起點。” 來源:北京周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