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集團11月13日披露,公司已與葡萄牙Galp能源公司簽署股權認購協議,通過認購增發股份和債權的方式,獲得Galp巴西公司及對應的荷蘭服務公司30%的股權。
此次收購Galp巴西公司30%權益資產價格為35.4億美元,但考慮到增資擴股和部分后續項目
建設投資,此次總資金注入約51.8億美元。這是中國石油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項目收購,同時也是中石化史上第二大規模的海外收購案。
近年來,中石化海外收購的步伐不斷加速,而收購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擴大上游油氣開采業務
有助增加中石化油氣儲備
據了解,Galp是葡萄牙最大的石油公司。通過此項收購,中石化將獲得Galp巴西公司分布在巴西海上和陸上的7個盆地共25個許可證,33個區塊中持有不同比例的權益,并擔當其中陸上8個區塊的作業者。不過中石化披露,這項交易尚需得到中國政府的批準。
中石化稱,此次收購進一步拓展了中石化在海外的油氣業務,將對中石化“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油氣產量增長做出重大貢獻。預計2015年中石化可獲得的權益產量為2.13萬桶油當量/天,高峰期2024年為11.25萬桶油當量/天。
行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收購成功對中石化的主要影響是進一步擴大了上游的油氣開采業務,有利于增加中石化的油氣儲備,并為其后續的油氣產量增長奠定了良好的資源基礎。
而事實上,中石化海外收購油氣資源的步伐一直在加快。
據了解,去年,中石化以7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西班牙雷普索爾石油公司(RepsolYPFSA)在巴西的業務。這是自2009年中石化以83億加元的價格收購阿達克斯石油公司(Addax Petroleum Corp)在伊朗的庫爾德斯坦和西非的石油業務以后中國公司最大的海外石油交易。
此外,2010年,中石化曾以46.5億美元收購美國康菲公司在加拿大合成原油公司油砂合資項目9.03%的股權。
而就在不久前,10月10日,中石化集團公司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與加拿大Daylight能源公司簽署協議,將22億加元收購Daylight能源公司100%股份。但是該交易尚需得到Daylight股東大會的批準及中國政府和加拿大政府的監管審批。
這項溢價一倍多收購的海外資產在當時受到了不少質疑,但是最終獲得了業內人士的肯定。
在全球資源不斷減少的背景下,資源收購越來越激烈。“對于資源來講,不能僅僅著眼于眼前,未來的價值可能更不可估量。所以,即便是溢價收購也是值得的。”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曾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而對于中石化頻繁的海外收購,周修杰表示,既可以增加了中石化的油氣儲備,為其后續發展打下了較好的基礎,有利于保持其油氣產量持續穩定增長。還可以提高中石化的油氣保障能力,避免了原油供應波動帶來的風險。
但同時,專家也指出,此項收購也有一定的弊端。主要體現在當前國際油價處于高位,導致收購成本較高,而后期原油價格走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增加了中石化的經營風險。
最大軟肋
在于上游油氣資源不足
中石化以原油加工為主,過去一年里,由于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暴漲,中石化煉油業務受損嚴重,因此,收購海外石油勘探和開發公司以爭取更多的主動權顯得頗為重要。
作為亞洲最大煉油商的中石化,原油加工能力達到了2.24億噸,但是上游勘探能力卻十分有限。今年三季報顯示,中石化煉油板塊虧損231億元。
有數據還顯示,2010年,我國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已超過50%的“警戒線”,達到55%。油氣資源緊缺困擾著中石化等諸多國內企業。未來10年,中石化的原油需求將大大超過供給。
“作為我國最大的煉油企業和化工產品生產商,中石化對原油的依存度極高。而海外收購,將有利于提高其上游資產配置。”一位石化行業分析師認為。
有分析人士也指出,中石化經營模式單一,成本過高,業務擴大的同時伴隨著風險。其主業是陸地煉油,基本不涉及陸地和海上石油的開采、勘探。由于目前國內資源有限,中石化要想進一步拓展業務,勢必要走向海外。
“中石化的最大軟肋在于其上游油氣資源不足。”行業人士分析說,煉化板塊的原油需求有八成來自于公司外部,這一方面極大的增加了中石化的煉油成本,導致其煉油板塊利潤率偏低,并拖累了公司的整體利潤;另一方面的弊端在于原油大量依賴公司外部增加了公司發展中的風險,導致公司業務發展受外部風險的影響較大。
專家指出,一旦原油供應出現問題,中石化的整體經營將會受到較大沖擊。因此,大力發展上游資產,增加油氣儲備,是中石化降低成本和避免風險的必然舉措。
歐債危機減少收購難度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油企的海外收購并不是一帆風順的。
據了解,中石油集團旗下長城鉆探工程公司在利比亞和尼日爾等6個較大的海外項目合同中止,損失12億;中海油在利比亞的業務因內戰而停止。
專家表示,除了政治風險,石油勘探開采中存在一定的技術風險,尤其是在當前原油勘探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技術風險尤其明顯。
此外,中石化此次大舉進軍歐洲,正是歐債危機大肆蔓延的時候。而此次歐債危機將持續多久尚是個未知數。
由于歐債危機導致歐洲市場消費不振,中國企業收購的歐洲資產保值升值的難度較高。
但同時,行業人士在采訪時也指出,中國企業選擇此時進入歐洲的時機不錯。“歐洲經濟疲軟,企業資金緊張,減小了中國企業的收購難度。歐元的疲軟造成人民幣相對升值,相對而言中國企業付出的收購成本更低。”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