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市場需求的水漲船高,天然氣也成為澳大利亞能源領域的“后起之秀”,風頭幾乎可以媲美煤炭。根據《油氣雜志》的最新數據,截止到2014年,澳大利亞已探明天然氣儲量超過43萬億立方英尺。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統計顯示,澳大利亞是經合組織國家中為數不多的能源凈出口國之一。
然而,澳大利亞國內的天然氣用戶面對腳下海量的天然氣感受到的卻并非全是喜悅,如今,他們甚至時不時還面臨著“缺氣”的威脅。
LNG出口太火惹的禍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未來兩年內,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三個州,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和昆士蘭的天然氣工業和居民用戶將不得不絞盡腦汁尋求天然氣供應,因為又有新的液化天然氣(LNG)工廠動工了。
近年來,隨著天然氣產量、國際市場需求雙雙增長,澳大利亞的LNG出口異常火爆。澳官方數據顯示,2013年該國出口的LNG總量達到2300萬噸。澳大利亞已經成為全球LNG出口增速最快的國家。
出口量大增帶動了澳國內興建LNG工廠的熱情。據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不僅將天然氣加工成LNG以便出口,還大力開發煤層氣以滿足出口的需求。在昆士蘭州就建有3個使用煤層氣為原料的LNG工廠,去年12月,其中之一實現投產并開始通過船運向外輸送天然氣;其余兩個預計也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投產。路透社報道稱,這是全球首批使用煤層氣的LNG工廠。此外,在澳大利亞北部和西部還有4個采用傳統陸上天然氣為原料的LNG項目正在建設中。
伴隨LNG出口的如火如荼,澳大利亞國內的天然氣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據路透社預計,到2016年,聚集了澳大利亞80%人口的東部地區,其天然氣需求將增長3倍,以LNG量計算可能將達到3780萬噸。
目前,該地區主要依靠澳中部地區的常規天然氣田,以及位于澳洲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之間的巴斯海峽的海上氣田供應天然氣。據澳大利亞電力企業AGL Energy測算,該地區已計劃再建3座新的使用煤層氣的LNG工廠,滿足區域需求,但是這3座新的LNG工廠年產能加起來也只能達到2580萬噸。
與此同時,雖然運營LNG項目的公司口口聲聲表示,擁有充足的儲量,可以滿足澳國內需求,但是澳本土用戶看到的卻是大量天然氣都流向了專注出口的LNG工廠。
今年3月末,就有工業制造商在澳大利亞國內天然氣展望會議上抱怨,國內市場供應已經出現問題,“我們正因為無法獲得穩定的天然氣供應而面臨倒閉的風險”。該制造商的言論絕非危言聳聽。
據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國內許多天然氣用戶此前簽訂的長期供應合約在未來幾年內即將到期,但是,天然氣供應商們如今卻不愿再續簽長期合同,少數愿意續簽的供應商也都要求將價格調至與LNG出口價相當才愿意續約。
據了解,澳大利亞東部各州之間均建有輸氣管道,并且天然氣市場也大多采用長期合同的形式購買天然氣。然而,一直以來,澳國內的天然氣價格要遠低于亞洲市場的LNG價格,直到今年2月,亞洲LNG現貨價格達到創紀錄的低點,兩者間的差距才有所縮小,但仍然不足以吸引供應商向本地賣氣。澳國內天然氣的供需矛盾已經導致其開始探討,未來究竟要如何確定LNG的價格。
新增產能不足也添亂
除了LNG出口的沖擊,遲遲難有新的天然氣開發項目上馬,也讓澳大利亞本土的天然氣供應壓力倍增。
路透社分析師Clyde Russell指出,LNG出口的快速增加的確分掉了澳大利亞相當一部分的天然氣產量,但是,解決澳國內天然氣供應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大量開發新的天然氣供應源,這樣既能滿足LNG的出口,也能保障澳國內的需求。
“缺乏新增產能才是澳大利亞本地天然氣市場面臨的真正危機。”Clyde Russell說,“因為隨著LNG廠的大量興建,此前主要供應澳本地市場的天然氣大量被新建的LNG廠吸收,導致澳國內天然氣價格上漲,國內用戶很難獲得價格滿意的天然氣供應。”
Clyde Russell表示,澳大利亞天然氣新增產能不足,同項目開發常常受到環保組織、農業團體,甚至一些政黨的反對不無關系。此前,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等地的陸上天然氣勘探和生產,就因當地環保組織和農業團體多次舉行反對煤層氣開發和使用水力壓力法的集會,被當地政府開出了禁令。
另有新南威爾士州,此前在當地執政的工黨曾叫停了一個大型煤層氣項目,該項目由澳大利亞最大的陸上天然氣生產商桑托斯公司(Santos)負責運營。今年3月末,在選舉中,支持天然氣開發的自由黨重獲該州的執政權,該項目才又重獲發展機會。然而,Clyde Russell卻指出,每屆政府任期只有4年,一旦反對開發天然氣的政黨上臺,政策可能又會調整,因此,經過這一番變故,桑托斯公司肯定會重新評估該項目的政治風險,項目前途依然難料。
“澳大利亞國內的天然氣行業應該行動起來,讓人們認識到,開發天然氣的重要性。與大量工業行業不振相比,開發天然氣可能面臨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Clyde Russell說,“增加開發力度,才是解決澳大利亞本土天然氣供應問題的最有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