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日經中文網》報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簡稱俄氣)副總裁亞歷山大·梅德韋杰夫表示,俄氣計劃將在東西伯利亞大型天然氣田開發的天然氣僅限于面向中國出口;而該公司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負責人維克多·季莫希洛夫進一步表示,俄可以在之前簽訂的合同框架下增加對華供氣。
據了解,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是今年5月21日在中俄兩國領導人見證下,由中石油與俄氣簽署的長期管道供氣協議。當時中俄約定中俄東線管道2018年正式投產,年供氣380億立方米。
“此次俄方表示愿意增加氣量,是進一步向我們示好,但由于目前市場需求不振,因此我們予以婉拒了,”9月30日有中石油參與對俄談判人士透露,“此外,俄提出東線只供應中國的建議,也是5月沒有議定的內容。”
他認為,在目前的國際大背景下,中俄加強能源合作是雙贏的結果,“既加大了對俄遠東地區的開發,又滿足了中國市場的需要”,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展,中俄能源合作將令中俄兩國獲得更多收益,“目前中俄天然氣西線項目的談判已經正式啟動。”
俄氣伸出的橄欖枝
有跨國石油公司中國高管坦言,俄氣這次確實給中方了一份不菲的“禮物”。“當年中俄管道談判時,俄方始終堅持要將管道通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單一買家的局面。”
據了解,1994年中石油第一次走出國門與俄最大民營石油公司尤科斯商議中俄石油管道協議時,雙方商定管道從由俄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油田至中國大慶的石油運輸管線。該管道全長約2260公里,當時預計花費經費約25億美元。
“這條管道只通到中國,因此在國際油價發生波動時,中方具有較強的談判優勢,但當時俄方急于拓展中國市場,因此同意了管道的走向,”上述中石油人士回憶道,“然而俄政府顯然不希望如此,因此在尤科斯破產、俄羅斯石油公司接手中俄石油貿易談判后,首先要求將管道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以保證市場的多元化,安達線、安納線、泰納線等都是俄方依據這個原則提出的管道走向。”
翻看地圖,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俄遠東太平洋沿岸,是俄方遠東重要出海口,它不但可以輻射中日等東亞地區,而且可以跨越太平洋,將俄油氣資源輸往北美等地。而安納線和泰納線等的遠東終點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納霍德卡。
“將管道通往納霍德卡,再修建通往中國的中國支線,那么俄方就將擁有中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市場,其定價話語權大大增強。”上述跨國油企高管說,“日本也希望俄方能將油氣管道通到太平洋沿岸,為此它們愿意掏這條管道的費用。”
在中俄天然氣管道談判時,俄氣也同樣堅持了俄石油公司的原則,最初提出整條管道還是通往太平洋沿岸,“可以先期先修建中俄管道,但要為通往太平洋方向預先留出管道,對此中方未予回應”。
然而,這次亞歷山大·梅德韋杰夫卻主動放棄了俄一直堅持的原則,“東西伯利亞大型天然氣田開發的天然氣僅限于面向中國出口”,中國將成為俄天然氣資源遠東唯一的買家。
對于放棄這個原則的原因,梅德韋杰夫稱“日本(此前因烏克蘭)對俄制裁非常關鍵,因為實施制裁的根本目的是要削弱俄羅斯”,如此解釋將供氣對象限定為中國的原因。
為了盡可能擴大俄天然氣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季莫希洛夫進一步表示,俄可以在之前簽訂的合同框架下增加對華供氣。
“中俄能源合作市場十分廣大,2015年前中國天然氣消費在全國能源消費占比將達到8%,而現在只有4%。隨著天然氣消費的不斷提高,俄氣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它不吃虧。”上述中石油人士坦言。
中俄西線管道談判啟動
除了給予中方東線的“禮物”,俄方還宣布了俄氣與中石油已啟動了中俄天然氣西線管道協議的談判。
根據此前披露的消息,中俄天然氣西線全長2800公里,由西伯利亞經阿爾泰共和國至中國新疆,最終和中國的“西氣東輸”管道連接,年輸氣量將達每年300億立方米。
“輸氣量到底是多少,俄方表示可以談,600億,甚至1000億也是有可能的。”上述中石油人士透露。
據了解,隨著歐美對俄經濟制裁的加大,俄面向歐洲的天然氣市場地位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因此俄急于將更多資源輸往東方,以緩解本國的壓力。“從以往經驗來看,一般應該先進行天然氣價格談判,只有價格定了,才會啟動管道建設。”卓創分析師王曉坤表示。
因此,中方很多人士均認為,俄方將比照東線價格向中石油提出自己的西線報價。
“一旦西線協議簽署,俄方將要求中石油提供預付款,東線管道就是這樣執行的。”上述中石油人士透露。
在今年5月21日中石油與俄氣簽署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協議后,6月俄已向中石油要求,“先支付250億美元預付款”。
最新消息稱,俄氣總裁米勒表示,該公司已準備好11月在俄中兩國領導人會晤框架下,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簽署經西線對華供氣合同。
“這意味著俄方不會就價格與中石油太多糾纏。”上述跨國油氣高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