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14時,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霍爾果斯計量站放空火炬點燃。李元瀅攝
15日,中亞管道C線天然氣到達我國新疆霍爾果斯計量站。劉濤攝
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工程是中國石油在已建成投運的A\B線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滿足國內對清潔能源的需求,規劃建設的又一條能源大動脈。C線與A\B線并行敷設,線路總長度1830公里,設計年輸氣能力250億立方米/每年,設計壓力9.81兆帕。線路走向起源于土烏邊境格達依姆,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
C線于2012年9月全面啟動建設,中國石油和烏哈同行建設者經過共同努力,2013年底完成線路整體焊接工作,實現了線路貫通,2014年5月底具備通氣投產條件。
目前,設計年輸量300億立方米的中亞天然氣管道A\B線,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向國內轉供,已造福25個省市區逾5億人的生活。與西氣東輸三線相連的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2015年年底相關配套設施全面建成后,將提升中亞天然氣管道全線輸送能力至每年550億立方米,屆時可滿足國內23%的天然氣消費需求。
在設期間,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構建了C線建設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中亞天然氣管道建設模式,科學推進工程整體進度,實現了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哈國KSS和烏國的ICTC等“四國”能源建設企業的跨國合作。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黨委書記丁建林表示,為了加快中亞C線工程建設,保障今冬明春天然氣供應,管道局作為C線工程EPC總承包商,充分發揮管道建設專業化隊伍的整體優勢,全面加強項目建設的協調,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特別是還接技術的創新應用,大幅提升了施工功效和焊接質量,為全線按期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全面投產后,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方面,將使中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由6%提高到8%。在節能減排方面,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相當于替代0.73億噸煤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0.78億噸,二氧化硫121萬噸。
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總經理曹亞明表示,天然氣與其他化石能源相比,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在中國能源需求量快速增長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改善能源結構的時代背景下,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構成中的比重,是我國近期內邁向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對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氣源來自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三國,C線工程亦被烏哈兩國政府視為重點工程。C線建設使烏哈兩國由管道過境國轉變為天然氣供應國,改變了這兩個國家對外天然氣供應格局,實現了天然氣出口多元化。
中亞C線通氣后,負責運營的中石油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一方面要確保全線安全平穩向國內輸氣,一方面還將繼續進行后續站場建設以提升C線輸送能力。此外,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預計也將在年內啟動控制性工程的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