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信息技術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信息已經和材料、能源一樣成為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基本生產原料,同時它作為一種人類生產的基本產品,在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關鍵性的作用。目前,信息技術已經被認為是支持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掌握了信息資源也就意味著掌握了最先進的生產工具,從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因此近幾十年來,企業的信息化已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電子計算機作為信息存儲和處理的載體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相關應用技術在各行業中的廣泛應用,信息系統在企業經營管理和社會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化、數字化的概念也不斷深入到燃氣行業的技術應用中。它不但體現在具體的業務應用、過程控制領域,同時也體現在一個企業的管理領域、決策領域。我們制定本規劃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推進信息化系統在燃氣行業的應用與發展,以信息化的技術來促進生產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生產管理手段的變革,從而推進企業運作模式的變化,能夠更好地對人力、設備、材料以及各項資源進行計劃和控制,優化生產管理、提供決策調度等。
2 燃氣行業信息系統發展概況
伴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系統在燃氣行業,特別是城市燃氣行業的應用發展相當迅速,從企業的生產管理出發,建立城市管網SCADA系統及GIS系統已經成為城市燃氣企業信息系統中發展最快的應用。
2.1 國外發展情況
國外于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對SCADA系統進行研究,在實際生產管理中得到發展和應用,在工業發達國家,SCADA系統已成為燃氣輸配系統中的普通設施,它是伴隨著相關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不斷發展成熟,各種最新的計算機技術都匯集進SCADA系統中,90年代按照系統開放性的原則,基于分布式計算機網絡以及關系數據庫技術的實現,使SCADA系統與其它相關系統能夠實現大范圍的聯網與數據共享,如今隨著全球Internet技術與應用的浪潮,采用 Internet技術、面向對象技術、神經網絡技術以及JA-VA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新一代SCADA系統也逐步走向成熟,世界各大工業監控軟件廠家紛紛提出了基于WEB瀏覽器的應用軟件套件。
國外燃氣企業在建立企業SCADA系統并取得了較好應用的條件下,逐步開展GIS系統及GIS系統與 SCADA系統相結合的建設,將行業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及重點放在地下管網的信息管理系統開發上,即除對城市燃氣進行實時監控外,還具有采用CAD技術進行輸配管網的自動設計,采用GIS系統完成燃氣管線查詢,竣工圖管理、設備數據庫建立、信息統計分析、用戶信息管理及輸配管網規劃等信息管理的功能,構成一套完整的燃氣輸配調度管理系統。
2.2 國內發展情況
我國于80年代開始引進和開發SCADA 系統,進入90年代,隨著燃氣事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輸配調度管理的SCADA系統的使用獲得了很高的重視和應用。國內很多城市燃氣企業從90年代初著手開始這一方面的工作,大多數采用國外廠家的PLC產品作子站的RTU部分,傳輸方式多以無線為主,中心控制系統也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大型關系數據庫,實現的功能多是以監測壓力點為主。如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燃氣公司相繼從國外引進了SCADA系統,其它一些城市燃氣公司如鞍山、威海、青島、天津、太原、鄭州等也相繼建立了自己的SCADA系統。總的說來,SCADA系統的應用對生產調度起著相當好的輔助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以下不足:
(1)系統穩定性不強;
(2)系統擴展性不好;
(3)自身維護能力不足;
(4)采集數據后期處理與分析不夠。
同時,我們也看到,進入90年代末期,隨著相關通訊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完善,計算機信息系統建設的深入開展,一些企業的SCADA系統無論是在技術和實現的功能上已經具有相當先進的水平。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項新技術在8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的城市規劃應用領域。隨著中國城市建設的步幅加大,為GIS技術在城市規劃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作為GIS應用中的城市燃氣管道GIS也同樣成為城市燃氣行業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GIS系統雖然在城市燃氣企業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很多企業正在實施將管線管網信息在基本地形基礎上圖形化、數字化的工作,并取得一定階段性成果。
3 燃氣行業信息化系統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3.1 企業網絡平臺(Intranet企業內聯網)的建設
近幾年來,以Web、Java為中心的Intranet技術結構可以被稱為信息技術的創造性革命,它能夠使企業信息系統的各種應用輕而易舉從一個層次升入更高層次,并且在任何層次上的投資都基本無損。Intranet革命性地解決了傳統信息系統中所不可避免的缺陷,打破了信息共享障礙,實現了大范圍的協作,是實現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收益的有效途徑。
過去信息系統受限于系統的體系結構、通信協定、數據格式、文化標準等因素,不同硬件及軟件之間的信息交流困難重重。通過標準化的Web、Java技術,Intranet以方便、低成本的方式,集成了整個信息系統,建立企業內外真正有效的溝通。比如可以在Web上發布招聘廣告、職工福利,做電話簿,支持企業的內部通信,同時實現后勤服務。企業決策層可以查詢數據庫以獲取銷售額、年月季報表和市場預測,也可以查詢各分部數據庫來得到最新信息。職工也可以通過Web提出要求,這種要求是交互式的。在項目小組中,可以通過Intranet召開虛擬會議,對項目狀態、現有信息資源、問題和工程進展進行追蹤,還可以利用FAQ,提出問題和給出答案,還可以在Web上發送軟件和其他信息,并得到快速的信息反饋。Intranet對于經營性企業來說也很有好處。比如客戶可以先通過Internet了解供貨商的半保密信息,然后再通過 Intranet/Internet進行雙方的交易并掌握交易情況。世界各地的員工都可以共享企業的重要信息。在市場方面,銷售部門可以得到最新的商品介紹,并了解最新的客戶需求。這樣一來,企業節省了大量的紙張、通信、運作和培訓費用。Intranet通過單一的網絡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該網絡既可作內部網絡也可作外部網絡。對外可以作信息發布,做廣告,甚至組建客戶虛網。對內可建立MIS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還可建立遠程聯網系統,如多方會議系統。
Intranet的重大意義在于應用簡單化,能盡量作到平臺無關性,使企業最終把精力投入到信息本身,而不必顧及傳遞信息的平臺結構。
3.2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的應用
SCADA系統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生產過程控制與調度自動化系統。它可以對現場的運行設備和生產狀況進行監視和控制,將采集的數據通過遠傳的方式集中到調度中心進行處理,并根據一定的策略進行遠程的自動控制,以實現數據采集、設備控制、測量、參數調節以及各類信號報警等各項功能,即實現基本的四遙功能,遙信、遙監、遙調、遙控。SCADA系統的應用領域很廣,它可以應用于電力系統、給水系統、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以及過程控制等諸多領域。
3.3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燃氣行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以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為基礎,提供多種動態的地理信息,利用各種地理信息分析方法,為地理研究提供所必須的地理數據和決策支持,是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顯示有關地理現象信息的計算機綜合系統。與其它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系統相比,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在于,它不僅能夠存儲、分析和表達現實世界中各種對象的屬性信息,而且能夠處理其空間定位特征,能將其空間和屬性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從空間和屬性兩個方面對現實對象進行查詢、檢索和分析,并將結果以各種形式,形象而不失精確地表達出來。因此,從對現實世界對象表達和分析手段的豐富性和有效性來看,GIS是較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系統更為高級的系統。
3.4 其它業務系統在燃氣行業的應用
(1)營業收費系統
(2)用戶管理系統
(3)辦公自動化系統
(4)財務MIS系統
(5)DSS系統等事務系統
4十五規劃目標
4.1總體規劃目標
城市燃氣企業由于各自發展的不同以及所在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信息化系統發展的程度有所差別,從“八五”到“九五”期間,總的發展及應用比較迅速。到2000年,很多公司都已將信息化系統的建設納入到公司的重點發展日程上,在“十五”期間,信息化系統應該是建立在Intranet體系下的一個結構完整,功能相對完善,管理規范,數據安全,運行穩定可靠,以計算機技術及自動化技術為主的管理信息化系統。
4.2 對于信息化系統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企業
(1)建立比較完善的SCADA系統
SCADA系統現在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可選擇產品的范圍較廣,從單片機、PLC到智能模塊化RTU,廠家和系列產品可供選擇的余地很大,可以選擇的集成商也很多,對于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的企業特點和能力,進行SCADA系統的基礎建設,建立滿足企業自身需求的系統,選擇產品主要從穩定性、可擴展性和經濟能力幾個方面考慮,初期建設階段主要是以實現主要生產點監測功能為目標,控制功能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與實施。
(2)初步建立GIS系統
GIS系統是一個涉及范圍較為廣泛的系統,所需的基礎資料相對較多,對企業管網檔案管理的要求較高,同時與當地其它相關企業、規劃等部門的信息系統的現行發展水平都有很密切的關系,因此GIS系統的規劃建立應該是在企業級之上的政府行為,由政府規劃,相關企業來協同建立與管理。在基礎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企業長期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立與維護大量的城市地理信息難度較大,建立系統的周期相對較長。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可以建立主要管網干線、主要管道閥井等設備的相對簡單的GIS系統。
4.3 對于信息化系統有一定基礎企業的規劃目標
(1)提高SCADA系統的運行穩定性、完善SCADA系統功能
SCADA系統所具有的實時性要求系統必須具備很高的穩定性,特別當生產調度系統對SCADA系統有很強的依賴性時,穩定性主要表現在子站和控制中心之間的通信的穩定性和中心運行系統的穩定性。
在已有系統基礎上,應加強控制功能在系統中的應用,以提高系統的自動控制能力,提高生產工作的效率。
(2)完善GIS系統,提高其可用性
GIS系統內容越豐富,所能提供的功能就越完善,可用性就越強。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要不斷收集和完善基本管線資料。一方面是更細化、更詳盡的管網資料,另一方面是單段管線更多的數據屬性。
(3)提高系統的互用性、建立生產調度決策系統
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化成果,在獨立設計應用SCADA系統、GIS系統的過程中,要將這兩個關鍵系統結合到企業Intranet平臺上,并建立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充分利用可管理的信息數據,將動態的SCADA系統數據、靜態的GIS數據以及用戶基礎數據相結合,實現一定的生產運行仿真功能,提供部分固定的優化策略,為生產調度提供靈活多樣的輔助決策,也為管網的規劃設計提供一定的數據依據。
(4)充分發揮企業互聯網的功能
由于企業互聯網的強大功能,使企業內部的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相互交流,為相關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提供有效的手段,提高企業業務管理能力,推動企業進步。
5 如何建立城市燃氣企業行業信息系統
5.1 信息系統總體設計原則
(1)系統可縮放原則
縮放性是企業信息系統平臺要求中最重要的方面,也是企業MIS系統重要的設計原則。企業業務的快速變化,Intranet用戶的不可預測都要求系統結構能適應這種情況。這就意味著在最初設計中,重點投資要放在一個可縮放的結構上并充分支持它的軟硬件。
(2)功能可分解原則
為保證系統的可縮放、高性能、高可靠和安全靈活性,在設計中需要堅持功能可分解原則。按應用服務或任務層次來進行劃分。
相對簡單的分解辦法是將不同的應用服務分配到不同的機器上。每個服務器可以單獨針對它的特定應用而進行配置和調試,從而等到適合各自應用的最佳性能。同時因為每個應用都是獨立存在的,所以其管理更加簡單,重新配置更加靈活。
較為復雜的方法是通過區分任務層次來進行。任務層次的細分可以改善整個系統的安全性,使單臺主機的滲透并不會獲取整個網絡的訪問。
(3)實現高可靠性與高可用性
系統的可靠性與可用性一般是通過在Intranet結構中增加冗余量得以改善,包括網絡連接、數據存貯、系統主機、應用服務等。隨著基于Web的應用尤其是業務應用的逐漸開展,必須提供領先的集群系統和磁盤陣列以及其它相關技術來提高可用性特性。
(4)建立安全性結構原則
網絡的安全性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管理和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設計Intranet結構時,對于信息流通和網絡運轉的安全保障問題要仔細考慮。這主要體現在對計算機病毒和對非法用戶的防犯上。
5.2 從自身條件出發,制定信息系統規劃
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作切實可行的中遠期規劃,,一方面要求技術起點要高,另一方面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分階段、分周期地投資、建設,在初期建設中不必要追求大而全的一蹴而就,可以開發一些迫切需要的中小系統,在實現過程中吸取經驗,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信息化道路。
5.3 重視企業職工素質的提高,建立一只強有力的信息化專業隊伍
管理的信息化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解放了人力;另一方面也就要求管理者與使用者在素質上必須相應的增強。應加強對企業職工相應的計算機知識與操作的普及性培訓,提高整個企業職工在信息化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企業應重視信息化人才的引進與培訓工作,努力提高人員的素質,組建一支精干的企業信息化隊伍。一方面保證本企業已有系統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推動信息化系統的不斷前進。我們注意到很多很好的設備與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往往不如人意,很難達到當初系統設計的目標,這說明建立一只專業的信息化隊伍來消化與吸收新技術、新設備的重要性。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變化,也要求專業技術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
5.4 改變觀念,重視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設
信息化系統可能涉及到企業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信息化系統上的投資短期內無法得到回報,同時可能在建設過程中會走一些彎路,這就要求從領導到基層的全面重視和理解,特別是領導層的重視。要把企業信息化的建設提高到管理的角度來認識,才有可能在人力和資金上得到有力的支持。
5.5 加快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
信息化系統管理往往同科學化管理緊密結合,兩者相互促進同時也相互制約。兩者的共同進步才可能促進管理水平的進步。事實上,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發展,促進了企業內部及企業與環境之間信息交流方式的重大變革,這些變革將應用于企業經營核心環節,給企業業務流程、管理模式、組織結構的重構乃至整體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因此必將導致產業結構以及企業經營方式的革命,同時新的管理模式也將促進信息化系統的不斷完善與提高,此外,我們也應注意的是信息系統在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往往具有巨大的破壞力,這就要求企業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結合信息化建設來規范化、制度化現有的管理方法和體制。
6 規劃及設計中的幾點建議
根據不同企業不同的發展要求,作不同的企業規劃,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6.1 充分認識信息化建設的長期性
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持續發展的過程,可以說它是伴隨著企業的成長而成長,伴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在信息化建設的企業決策制定上始終貫徹如一,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系統建設上出現的問題。
6.2 加強各企業間的信息交流
對于城市燃氣行業來說,許多行業信息系統都是相同的,有必要加強各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特別是學習一些比較成功企業的寶貴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少走或不走彎路,延長應用系統的生命周期。
6.3 加強與專業信息技術公司的合作與交流
對于大多數企業,許多新系統的建立和維護工作總是離不開專業信息技術公司的參與和配合,因此各企業有必要與一些技術強、服務好的專業公司建立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以彌補企業在技術和專業人才方面的缺陷。
信息技術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信息已經和材料、能源一樣成為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基本生產原料,同時它作為一種人類生產的基本產品,在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關鍵性的作用。目前,信息技術已經被認為是支持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掌握了信息資源也就意味著掌握了最先進的生產工具,從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因此近幾十年來,企業的信息化已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電子計算機作為信息存儲和處理的載體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相關應用技術在各行業中的廣泛應用,信息系統在企業經營管理和社會經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化、數字化的概念也不斷深入到燃氣行業的技術應用中。它不但體現在具體的業務應用、過程控制領域,同時也體現在一個企業的管理領域、決策領域。我們制定本規劃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推進信息化系統在燃氣行業的應用與發展,以信息化的技術來促進生產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生產管理手段的變革,從而推進企業運作模式的變化,能夠更好地對人力、設備、材料以及各項資源進行計劃和控制,優化生產管理、提供決策調度等。
2 燃氣行業信息系統發展概況
伴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及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系統在燃氣行業,特別是城市燃氣行業的應用發展相當迅速,從企業的生產管理出發,建立城市管網SCADA系統及GIS系統已經成為城市燃氣企業信息系統中發展最快的應用。
2.1 國外發展情況
國外于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對SCADA系統進行研究,在實際生產管理中得到發展和應用,在工業發達國家,SCADA系統已成為燃氣輸配系統中的普通設施,它是伴隨著相關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不斷發展成熟,各種最新的計算機技術都匯集進SCADA系統中,90年代按照系統開放性的原則,基于分布式計算機網絡以及關系數據庫技術的實現,使SCADA系統與其它相關系統能夠實現大范圍的聯網與數據共享,如今隨著全球Internet技術與應用的浪潮,采用 Internet技術、面向對象技術、神經網絡技術以及JA-VA技術等信息技術的新一代SCADA系統也逐步走向成熟,世界各大工業監控軟件廠家紛紛提出了基于WEB瀏覽器的應用軟件套件。
國外燃氣企業在建立企業SCADA系統并取得了較好應用的條件下,逐步開展GIS系統及GIS系統與 SCADA系統相結合的建設,將行業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及重點放在地下管網的信息管理系統開發上,即除對城市燃氣進行實時監控外,還具有采用CAD技術進行輸配管網的自動設計,采用GIS系統完成燃氣管線查詢,竣工圖管理、設備數據庫建立、信息統計分析、用戶信息管理及輸配管網規劃等信息管理的功能,構成一套完整的燃氣輸配調度管理系統。
2.2 國內發展情況
我國于80年代開始引進和開發SCADA 系統,進入90年代,隨著燃氣事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輸配調度管理的SCADA系統的使用獲得了很高的重視和應用。國內很多城市燃氣企業從90年代初著手開始這一方面的工作,大多數采用國外廠家的PLC產品作子站的RTU部分,傳輸方式多以無線為主,中心控制系統也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大型關系數據庫,實現的功能多是以監測壓力點為主。如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等城市燃氣公司相繼從國外引進了SCADA系統,其它一些城市燃氣公司如鞍山、威海、青島、天津、太原、鄭州等也相繼建立了自己的SCADA系統。總的說來,SCADA系統的應用對生產調度起著相當好的輔助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以下不足:
(1)系統穩定性不強;
(2)系統擴展性不好;
(3)自身維護能力不足;
(4)采集數據后期處理與分析不夠。
同時,我們也看到,進入90年代末期,隨著相關通訊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完善,計算機信息系統建設的深入開展,一些企業的SCADA系統無論是在技術和實現的功能上已經具有相當先進的水平。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項新技術在8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的城市規劃應用領域。隨著中國城市建設的步幅加大,為GIS技術在城市規劃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作為GIS應用中的城市燃氣管道GIS也同樣成為城市燃氣行業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GIS系統雖然在城市燃氣企業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很多企業正在實施將管線管網信息在基本地形基礎上圖形化、數字化的工作,并取得一定階段性成果。
3 燃氣行業信息化系統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3.1 企業網絡平臺(Intranet企業內聯網)的建設
近幾年來,以Web、Java為中心的Intranet技術結構可以被稱為信息技術的創造性革命,它能夠使企業信息系統的各種應用輕而易舉從一個層次升入更高層次,并且在任何層次上的投資都基本無損。Intranet革命性地解決了傳統信息系統中所不可避免的缺陷,打破了信息共享障礙,實現了大范圍的協作,是實現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收益的有效途徑。
過去信息系統受限于系統的體系結構、通信協定、數據格式、文化標準等因素,不同硬件及軟件之間的信息交流困難重重。通過標準化的Web、Java技術,Intranet以方便、低成本的方式,集成了整個信息系統,建立企業內外真正有效的溝通。比如可以在Web上發布招聘廣告、職工福利,做電話簿,支持企業的內部通信,同時實現后勤服務。企業決策層可以查詢數據庫以獲取銷售額、年月季報表和市場預測,也可以查詢各分部數據庫來得到最新信息。職工也可以通過Web提出要求,這種要求是交互式的。在項目小組中,可以通過Intranet召開虛擬會議,對項目狀態、現有信息資源、問題和工程進展進行追蹤,還可以利用FAQ,提出問題和給出答案,還可以在Web上發送軟件和其他信息,并得到快速的信息反饋。Intranet對于經營性企業來說也很有好處。比如客戶可以先通過Internet了解供貨商的半保密信息,然后再通過 Intranet/Internet進行雙方的交易并掌握交易情況。世界各地的員工都可以共享企業的重要信息。在市場方面,銷售部門可以得到最新的商品介紹,并了解最新的客戶需求。這樣一來,企業節省了大量的紙張、通信、運作和培訓費用。Intranet通過單一的網絡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該網絡既可作內部網絡也可作外部網絡。對外可以作信息發布,做廣告,甚至組建客戶虛網。對內可建立MIS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還可建立遠程聯網系統,如多方會議系統。
Intranet的重大意義在于應用簡單化,能盡量作到平臺無關性,使企業最終把精力投入到信息本身,而不必顧及傳遞信息的平臺結構。
3.2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的應用
SCADA系統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生產過程控制與調度自動化系統。它可以對現場的運行設備和生產狀況進行監視和控制,將采集的數據通過遠傳的方式集中到調度中心進行處理,并根據一定的策略進行遠程的自動控制,以實現數據采集、設備控制、測量、參數調節以及各類信號報警等各項功能,即實現基本的四遙功能,遙信、遙監、遙調、遙控。SCADA系統的應用領域很廣,它可以應用于電力系統、給水系統、石油、化工等領域的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以及過程控制等諸多領域。
3.3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燃氣行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以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為基礎,提供多種動態的地理信息,利用各種地理信息分析方法,為地理研究提供所必須的地理數據和決策支持,是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顯示有關地理現象信息的計算機綜合系統。與其它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系統相比,地理信息系統的特點在于,它不僅能夠存儲、分析和表達現實世界中各種對象的屬性信息,而且能夠處理其空間定位特征,能將其空間和屬性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從空間和屬性兩個方面對現實對象進行查詢、檢索和分析,并將結果以各種形式,形象而不失精確地表達出來。因此,從對現實世界對象表達和分析手段的豐富性和有效性來看,GIS是較傳統意義上的信息系統更為高級的系統。
3.4 其它業務系統在燃氣行業的應用
(1)營業收費系統
(2)用戶管理系統
(3)辦公自動化系統
(4)財務MIS系統
(5)DSS系統等事務系統
4十五規劃目標
4.1總體規劃目標
城市燃氣企業由于各自發展的不同以及所在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信息化系統發展的程度有所差別,從“八五”到“九五”期間,總的發展及應用比較迅速。到2000年,很多公司都已將信息化系統的建設納入到公司的重點發展日程上,在“十五”期間,信息化系統應該是建立在Intranet體系下的一個結構完整,功能相對完善,管理規范,數據安全,運行穩定可靠,以計算機技術及自動化技術為主的管理信息化系統。
4.2 對于信息化系統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企業
(1)建立比較完善的SCADA系統
SCADA系統現在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可選擇產品的范圍較廣,從單片機、PLC到智能模塊化RTU,廠家和系列產品可供選擇的余地很大,可以選擇的集成商也很多,對于不同的企業根據自身的企業特點和能力,進行SCADA系統的基礎建設,建立滿足企業自身需求的系統,選擇產品主要從穩定性、可擴展性和經濟能力幾個方面考慮,初期建設階段主要是以實現主要生產點監測功能為目標,控制功能可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與實施。
(2)初步建立GIS系統
GIS系統是一個涉及范圍較為廣泛的系統,所需的基礎資料相對較多,對企業管網檔案管理的要求較高,同時與當地其它相關企業、規劃等部門的信息系統的現行發展水平都有很密切的關系,因此GIS系統的規劃建立應該是在企業級之上的政府行為,由政府規劃,相關企業來協同建立與管理。在基礎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企業長期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立與維護大量的城市地理信息難度較大,建立系統的周期相對較長。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可以建立主要管網干線、主要管道閥井等設備的相對簡單的GIS系統。
4.3 對于信息化系統有一定基礎企業的規劃目標
(1)提高SCADA系統的運行穩定性、完善SCADA系統功能
SCADA系統所具有的實時性要求系統必須具備很高的穩定性,特別當生產調度系統對SCADA系統有很強的依賴性時,穩定性主要表現在子站和控制中心之間的通信的穩定性和中心運行系統的穩定性。
在已有系統基礎上,應加強控制功能在系統中的應用,以提高系統的自動控制能力,提高生產工作的效率。
(2)完善GIS系統,提高其可用性
GIS系統內容越豐富,所能提供的功能就越完善,可用性就越強。在原有系統的基礎上要不斷收集和完善基本管線資料。一方面是更細化、更詳盡的管網資料,另一方面是單段管線更多的數據屬性。
(3)提高系統的互用性、建立生產調度決策系統
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化成果,在獨立設計應用SCADA系統、GIS系統的過程中,要將這兩個關鍵系統結合到企業Intranet平臺上,并建立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充分利用可管理的信息數據,將動態的SCADA系統數據、靜態的GIS數據以及用戶基礎數據相結合,實現一定的生產運行仿真功能,提供部分固定的優化策略,為生產調度提供靈活多樣的輔助決策,也為管網的規劃設計提供一定的數據依據。
(4)充分發揮企業互聯網的功能
由于企業互聯網的強大功能,使企業內部的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相互交流,為相關部門之間的分工合作提供有效的手段,提高企業業務管理能力,推動企業進步。
5 如何建立城市燃氣企業行業信息系統
5.1 信息系統總體設計原則
(1)系統可縮放原則
縮放性是企業信息系統平臺要求中最重要的方面,也是企業MIS系統重要的設計原則。企業業務的快速變化,Intranet用戶的不可預測都要求系統結構能適應這種情況。這就意味著在最初設計中,重點投資要放在一個可縮放的結構上并充分支持它的軟硬件。
(2)功能可分解原則
為保證系統的可縮放、高性能、高可靠和安全靈活性,在設計中需要堅持功能可分解原則。按應用服務或任務層次來進行劃分。
相對簡單的分解辦法是將不同的應用服務分配到不同的機器上。每個服務器可以單獨針對它的特定應用而進行配置和調試,從而等到適合各自應用的最佳性能。同時因為每個應用都是獨立存在的,所以其管理更加簡單,重新配置更加靈活。
較為復雜的方法是通過區分任務層次來進行。任務層次的細分可以改善整個系統的安全性,使單臺主機的滲透并不會獲取整個網絡的訪問。
(3)實現高可靠性與高可用性
系統的可靠性與可用性一般是通過在Intranet結構中增加冗余量得以改善,包括網絡連接、數據存貯、系統主機、應用服務等。隨著基于Web的應用尤其是業務應用的逐漸開展,必須提供領先的集群系統和磁盤陣列以及其它相關技術來提高可用性特性。
(4)建立安全性結構原則
網絡的安全性對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管理和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設計Intranet結構時,對于信息流通和網絡運轉的安全保障問題要仔細考慮。這主要體現在對計算機病毒和對非法用戶的防犯上。
5.2 從自身條件出發,制定信息系統規劃
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作切實可行的中遠期規劃,,一方面要求技術起點要高,另一方面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分階段、分周期地投資、建設,在初期建設中不必要追求大而全的一蹴而就,可以開發一些迫切需要的中小系統,在實現過程中吸取經驗,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信息化道路。
5.3 重視企業職工素質的提高,建立一只強有力的信息化專業隊伍
管理的信息化一方面提高了生產效率,解放了人力;另一方面也就要求管理者與使用者在素質上必須相應的增強。應加強對企業職工相應的計算機知識與操作的普及性培訓,提高整個企業職工在信息化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企業應重視信息化人才的引進與培訓工作,努力提高人員的素質,組建一支精干的企業信息化隊伍。一方面保證本企業已有系統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推動信息化系統的不斷前進。我們注意到很多很好的設備與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往往不如人意,很難達到當初系統設計的目標,這說明建立一只專業的信息化隊伍來消化與吸收新技術、新設備的重要性。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變化,也要求專業技術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
5.4 改變觀念,重視企業信息化系統的建設
信息化系統可能涉及到企業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信息化系統上的投資短期內無法得到回報,同時可能在建設過程中會走一些彎路,這就要求從領導到基層的全面重視和理解,特別是領導層的重視。要把企業信息化的建設提高到管理的角度來認識,才有可能在人力和資金上得到有力的支持。
5.5 加快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
信息化系統管理往往同科學化管理緊密結合,兩者相互促進同時也相互制約。兩者的共同進步才可能促進管理水平的進步。事實上,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發展,促進了企業內部及企業與環境之間信息交流方式的重大變革,這些變革將應用于企業經營核心環節,給企業業務流程、管理模式、組織結構的重構乃至整體的發展帶來新的機會,因此必將導致產業結構以及企業經營方式的革命,同時新的管理模式也將促進信息化系統的不斷完善與提高,此外,我們也應注意的是信息系統在帶來巨大變革的同時也往往具有巨大的破壞力,這就要求企業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結合信息化建設來規范化、制度化現有的管理方法和體制。
6 規劃及設計中的幾點建議
根據不同企業不同的發展要求,作不同的企業規劃,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6.1 充分認識信息化建設的長期性
信息化系統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持續發展的過程,可以說它是伴隨著企業的成長而成長,伴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在信息化建設的企業決策制定上始終貫徹如一,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系統建設上出現的問題。
6.2 加強各企業間的信息交流
對于城市燃氣行業來說,許多行業信息系統都是相同的,有必要加強各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特別是學習一些比較成功企業的寶貴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少走或不走彎路,延長應用系統的生命周期。
6.3 加強與專業信息技術公司的合作與交流
對于大多數企業,許多新系統的建立和維護工作總是離不開專業信息技術公司的參與和配合,因此各企業有必要與一些技術強、服務好的專業公司建立長期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以彌補企業在技術和專業人才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