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太原高新技術開發區賽鼎工程公司開發設計的國內第一套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內蒙古大唐國際克什克騰4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一期甲烷化裝置,順利完成催化劑升溫還原產出合格天然氣已穩定運行72小時。標志著我國煤化工新技術又一次重大的歷史性突破,對我國實現節能減排和替代油、氣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該項目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利用內蒙古東部地區豐富的褐煤資源,采用碎煤加壓氣化、粗煤氣變換冷卻、低溫甲醇洗凈化、克勞斯硫回收、甲烷化及廢水處理綜合利用等工藝技術,年產40億立方米天然氣,副產焦油50。9萬噸、石腦油10。1萬噸、粗酚5。8萬噸、硫磺11。4萬噸、硫銨19。2萬噸。煤制天然氣燃燒后,顆粒物、SO2、CO、CO2,分別只是燃煤的1/660、1/120、1/132和不足2/3。
我國天然氣資源短缺,供求矛盾長期存在。1984年,美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套年產13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工程,至今國外還沒有第二套。2006年,賽鼎工程公司率先提出以低品質褐煤為原料,填補國內煤制天然氣空白的創新思路。2009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復,2010年3月開工建設。在項目建設中,賽鼎工程公司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精心組織設計,采用了提高能量轉化率、降低原料和燃料消耗的16項節能創新技術和6項節水措施,使煤的總熱效率遠遠高于煤發電、煤制油、煤制甲醇、二甲醚等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耗水量最低,達到廢水零排放。
首套煤制天然氣的目標市場是北京地區及輸氣管道沿線的承德市等地區。
該項目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利用內蒙古東部地區豐富的褐煤資源,采用碎煤加壓氣化、粗煤氣變換冷卻、低溫甲醇洗凈化、克勞斯硫回收、甲烷化及廢水處理綜合利用等工藝技術,年產40億立方米天然氣,副產焦油50。9萬噸、石腦油10。1萬噸、粗酚5。8萬噸、硫磺11。4萬噸、硫銨19。2萬噸。煤制天然氣燃燒后,顆粒物、SO2、CO、CO2,分別只是燃煤的1/660、1/120、1/132和不足2/3。
我國天然氣資源短缺,供求矛盾長期存在。1984年,美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套年產13億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氣工程,至今國外還沒有第二套。2006年,賽鼎工程公司率先提出以低品質褐煤為原料,填補國內煤制天然氣空白的創新思路。2009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復,2010年3月開工建設。在項目建設中,賽鼎工程公司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精心組織設計,采用了提高能量轉化率、降低原料和燃料消耗的16項節能創新技術和6項節水措施,使煤的總熱效率遠遠高于煤發電、煤制油、煤制甲醇、二甲醚等能源產品,單位熱值耗水量最低,達到廢水零排放。
首套煤制天然氣的目標市場是北京地區及輸氣管道沿線的承德市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