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創建示范活動入圍名單,西南石油大學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入選。
西南石油大學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由張烈輝教授領銜,長期深耕天然氣開發領域,多次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是我國天然氣開發理論與方法的主要創建者、國內天然氣開發類專業創立者,對我國天然氣開發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貢獻突出。
西南石油大學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負責人張烈輝教授(中)在指導學生。
科研創新
實現多個全球“首創”
西南石油大學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成立于1958年,團隊深耕天然氣開發科學與技術難題,取得重大進展,實現多個全球“首創”。在全球范圍首次突破寒武系特大型碳酸鹽巖氣藏高效開發難題,使我國成為首個掌握該類氣藏整體高效開發核心技術的國家;原創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固態流化開采方法,支撐全球首次海洋水合物固態流化成功試采,研制的固態流化噴嘴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首創多尺度頁巖氣賦存與非線性耦合傳質理論,揭開川南頁巖氣藏“出氣”認識盲區,支撐建成年產超100億方的我國最大頁巖氣生產基地。
團隊科研成果解決了重大理論與工程技術難題,被全國90%以上氣田應用,助力中國“氣大慶”和川渝天然氣千億產能基地建設。例如:首次建立高含硫氣藏氣-液-固(硫)滲流理論,支撐普光氣田建成我國首個、世界第二個超百億立方米特大型高含硫氣田,保障國家“川氣東送”重點工程順利實施;填補國內復雜海相頁巖氣開發空白,支撐我國成為全球第二頁巖氣產量大國,助推國家能源結構優化,有力支撐四川2030年實現頁巖氣300億方規劃目標。
一連串矚目成就的背后,是西南石油大學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65年如一日深耕于天然氣開發領域的堅守和付出,他們攻堅克難,為我國天然氣開發科技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
油氣開發人才培養
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培養人才
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到天府之國,身份從油企員工轉變為來華留學生,西南石油大學伊拉克籍留學生李誠對這3個月來的一系列變化,仍感到不可思議,他在家書里寫道:“我愛中國,是中國給了我求學的機會。”這封家書發在社交平臺后,引發了不少留學生共鳴。
李誠口中的機會來自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一個教育合作項目。為幫助伊拉克重建,2022年3月,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聯合西南石油大學啟動伊拉克籍學生赴華學歷教育項目,每年提供30-50個赴華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名額。
今年春季,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14名伊拉克籍學生踏上中國土地,來到西南石油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
瞄準“‘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及出海企業的人才需求短板,建立緊密對接的人才培養體系,是西南石油大學對外開放辦學的特色之一。如今,開放的大門讓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學生能夠走進西南石油大學深造求學,目前,學校接收的留學生中99%來自“‘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培養油氣開發人才300余人。
此外,團隊還培養了全國扎根西部油田的第一位博士江同文、“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覃敏、“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劉洪濤等大批天然氣開發優秀人才。
團隊負責人張烈輝教授表示,天然氣開發教師團隊將薪火相傳,繼續堅守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一線,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雙碳戰略目標作出西南石大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