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兩家公司的沖突已非首次,從2018年年初至今,紛爭已經達十余次。此次沖突發生后,綏德國土資源局向雙方下發了“關于停止油氣勘探工作的函”,陜西省相關部門已經開始介入調查。
延長石油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發生礦權沖突的屬于延1867井,位于榆林市綏德縣棗林坪鎮中山村南約100米處。該井在2017年11月16日取得林業、土地、環保等鉆前批復手續,由靖邊縣錦程油井技術服務有限公司41147隊負責施工,該井設計井深2112米,目前已鉆至井深1250米。2018年8月31日上午11時許,長慶采氣二廠組織護礦人員,強闖延1867井場試圖阻撓施工時,井場鉆井工人為了保護財產,雙方發生肢體沖突。
然而,長慶油田方面則稱,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有不明身份井隊在長慶油田合法礦權區域內侵權打井,嚴重侵害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屬于非法行為。礦權巡護人員依法阻止不明身份井隊的侵權行為,并非是干涉正常的生產秩序。
由此可知,沖突的根源在于雙方就礦產歸屬權存在爭議。在此之前,雙方就已多次“大打出手”,從2018年年初至今,紛爭已經達十余次。基于長慶油田與延長石油之間的紛爭不斷,目前陜西省政府等相關部門已經前往現場對沖突事件展開調查。
多次卷入糾紛的延長石油與長慶油田,兩者均為國有企業。其中,延長石油隸屬于陜西省人民政府,注冊地在延安市。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延長石油位列288位。長慶油田是隸屬于中國石油的地區性油田公司,總部設在西安,工作區域橫跨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五省(區)。
作為同在陜北區域從事勘探開發的企業,雙方因礦權發生糾紛由來已久,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原因。
2012年7月,雙方在延安成立合資公司陜西延安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延安石油”),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中石油持股51%,延長石油持股49%。按照雙方約定的協議,如果長慶油田與延長石油在某區塊上產生分歧,爭議區塊將劃歸延安石油,從而解決雙方的之間礦權爭議。
但是,目前延安石油的年產量比不上一個采油廠,長慶油田與延長石油也并未將爭議區塊劃歸至延安石油。
陜西省政府人士表示,對于長慶油田,陜西省一直都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其發展,也正是在陜西省的支持下,長慶油田發展良好,油氣當量已經突破5000萬噸。至于延長石油屬于陜西省工業“長子”,其對陜西省的貢獻不言而喻。因此,陜西省希望二者能夠積極溝通,摒棄前嫌,合作共贏。
據了解,延長石油近年來擔負許多社會責任,尤其是在治污降霾和天然氣保供方面做了很大的貢獻,并且曾經提出過“氣化陜西”的設想。為此,延長石油在陜西境內多個市縣進行天然氣的勘探開發。一位延長石油高層透露,為了保障陜西省供氣,延長石油計劃2018年天然氣產量達50億立方米,而2017年天然氣產量僅為20億立方米,因此,企業壓力很大。“長慶油田的壓力也很大。”長慶油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長慶油田承擔著北京、西安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的保供重任,一旦哪里出現“氣荒”,就會受到非議。
但是現在,長慶油田與延長石油之間的礦權紛爭似乎陷入了“死結”。
內部人士認為,既然長慶油田與延長石油之間的紛爭是因為礦權歸屬問題,那么就應該在礦權上找答案,但是現在基于復雜的歷史背景和一些現實原因,沒辦法一下子說清楚,因此需要有一個“第三者”出面調解,才可以避免雙方矛盾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