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進入市場的品牌而言,希望通過扎扎實實的市場運作去贏得市場通常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進入一個成熟市場、競爭激烈的市場。企業不得不思考如何四兩撥千斤,用最少的力量去撬動這個市場。
制造概念是常用的方式,比如“雙頻”、“綠色”、“有機”等等。通過制造概念,讓消費者把自己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間區隔開來,即所謂的差異化。但是差異化太多,就沒有了差異化。一個激烈競爭的市場,充斥著太多的跟隨性品牌、補缺性品牌,各種概念、各種賣點層出不窮,而消費者的精力又是極其有限的,他們只關心行業的前幾名!
所以,一些高明的策劃人,都是選擇“無中生有、空穴來風”的方法來樹立自己的品牌!這個方法的核心要點是選擇一個行業的領導者,建立一種“無中生有”的關聯、關系,讓消費者把自己和固有的領導品牌放到一起來比較,從而提升自身的行業地位。
案例之一:張默聞
“北有葉茂中南有張默聞”。默默無聞的張默聞,用這樣一種推廣方式來“傍大款”,把自己放在了與策劃界知名人物葉茂中同等的地位上來,輕輕松松的建立一種認知:張默聞能與葉茂中起名,應該不賴!這不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又是什么!
案例之二:恒大冰泉vs農夫山泉
說實話,農夫山泉很無辜。但是作為行業的領導者,被后來者盯上、挑釁又是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是所有大自然的水都是好水”、“我們搬運的不是地表水,而是來自地下3000米的冰泉水!”恒大冰泉知道自己單打獨斗、唱獨角戲很難讓消費者關注、買單。于是設計出了這么一招“無中生有、空穴來風”的把戲,把農夫山泉拉下水。
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在各個行業都能夠找得到。面臨復雜的市場,尋找一個標桿企業(靶子),要么與之攀上關系、要么尋找對方的軟肋來打。總之,讓消費者建立一種印象:既然能跟領導品牌扯上關系、或者對著干,那么一定是有來頭、有實力的!
不用說,消費者就這么膚淺!消費者是看戲的、也是買單的。戲好看了,單自然也就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