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丹超 記者 史潔/文 張之冰/攝 張妍/制圖
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正持續推進管網成環和隱患整治,到今年年底,東部應急氣源站將試運行;同時,為保障從上游接納天然氣后的穩定供應,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堅持建立“多點接氣、環狀供應”的供氣格局。
2小時就能氣化輸入管網 應急氣源更有保障
繞城高速公路下沙收費站北側,矗立著一個巨型罐,它的旁邊還簇擁著一批小罐,一根根管子將它們連接成一片。
這里就是杭州市區現有應急氣源站中投資最大、存儲規模最大的東部應急氣源站,它的主要功能是應急供氣,同時還兼有調峰補氣和汽車加氣等功能,是保障杭城安全穩定供氣的重點工程、民生工程。目前正在緊張地進行儀表遠傳系統、控制系統、監控系統等的調試,預計今年10月左右開始進液,保證今冬用氣高峰來臨前投入試運營。
東部應急氣源站投資額3.2億元,存儲規模1萬立方米,折合氣態約600萬立方米。站內主要有液化天然氣卸車、灌裝、存儲、汽化系統,天然氣調壓輸出系統,BOG(閃蒸氣)回收處理系統,汽車加氣、加液系統,站外配套高中壓燃氣管線以及生產輔助設施。
東部站是國內首次將全容罐技術應用在下游應急氣源站中,罐體采用了世界上安全性最高的技術,里面的液化天然氣處于低溫常壓狀態,是穩定而安全的。
一旦上游供氣不足,罐內的液化天然氣可以通過緩沖罐、高壓泵進行氣化調壓,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將天然氣輸送進高中壓管網內,實現應急供應。東部應急氣源站加上已經建成投運的西部應急氣源站、濱江應急氣源站,可滿足上游斷供后,杭州主城區冬季用氣高峰3天左右、平峰時段6天左右的應急用氣量。
高壓管道“多點接氣” 推動燃氣城鄉一體化進程
為保障從上游接納天然氣后的穩定供應,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堅持建立“多點接氣、環狀供應”的供氣格局。經過十多年的建設,截至2014年12月底,累計投入資金約35億元,已建成投運4個門站、15個高中壓調壓站和142公里高壓管網、4500余公里中低壓管線,初步形成了杭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C”型供氣格局,實現錢塘江兩岸貫通,服務80余萬居民用戶和2800多戶公建、工業用戶。
今年5月,杭州天然氣利用工程高壓管道S6過江段(下沙門站至江東門站)、江東門站工程被列入杭州市政府“建設兩美浙江、打造美麗杭州城市環境提升任務”。S6及江東門站項目是杭州市“多點接氣、環狀供氣”安全供氣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管網成環、門站互通有利于包含蕭山區域在內的杭州城市管道燃氣供應保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目前實現了向杭州主城區八區、余杭區、蕭山區、下沙經濟開發區、富陽區、臨安市的管道供氣。為了打造“西湖藍”,落實市委市政府“加快天然氣管網建設,2015年底前三區四縣(市)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天然氣供氣全覆蓋” 的任務,加快推進燃氣城鄉一體化進程,該公司克難攻堅,敷設市域西部管線,近期還將投入近10億元,將高壓管線延伸到桐廬、建德等地。
保障供應還有重要一環 老舊管網改造和隱患整治
中低壓管網方面,近年來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積極開展庭院管改造、老舊管網改造、腐蝕點修復等隱患整治行動,2014年更是啟動“三年隱患整治”行動,進一步推進各項工作。
為全面有效降低小區庭院管搶修率,保障管網的安全運行,該公司開展了庭院管整治工作,投入資金8000萬元,完成410個小區、8600多棟樓房、40000多根全防腐鋼塑引入管的整改工作,庭院引入管腐蝕搶修總量得到了控制,搶修數量逐步下降。
解決管網運行中老舊的鑄鐵管、鋼管引起的安全隱患,進一步提高杭城管道燃氣安全運行水平,該公司持續進行老舊管網的改造,耗資5500余萬元完成了9公里鑄鐵管和90多公里鋼管的改造工作。
近年來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處置違章占壓力度不斷加強,處置的違章占壓數量持續累計達750余處,有效遏制了違章占壓量的增長。同時,對于腐蝕點修復工作,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引進國內先進的燃氣管網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建立了埋地鋼管安全風險評估系統,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已完成800余公里鋼制管道的檢測工作,并耗資約500萬對發現的腐蝕層隱患進行了修復,之后每年將投入200余萬元用于管道檢查和修復。
2015年是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推動“三年隱患整治行動”的關鍵之年,該公司將結合“打造美麗杭州,建設兩美浙江”示范區,借助政府支持,加大排查力度,同時每年將投入2500萬元左右用于推進庭院管整治、老舊鑄鐵管、鋼管改造以及第三方占壓的處置工作,確保杭城燃氣管網安全運行。來源:杭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