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的2024年8月全國天然氣運行快報顯示,今年8月,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5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2%;1—8月,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844.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6%。
各地供暖季陸續到來,今冬我國天然氣供需形勢如何?相關資源方是否做好準備?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日前主辦的天然氣產業發展大會暨今冬明春形勢分享會上,來自油氣及官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一致認為,整體來看,今冬明春我國天然氣供需形勢總體平衡,但不排除極端氣候條件下局部時段和地區出現供應緊張的可能。
■■市場供需整體平衡
與會專家介紹,上個供暖季結束后,全國天然氣供應略顯寬松,市場需求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
“今年以來,國內天然氣價格整體下行,促進天然氣消費規模擴大。”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銷售管理部副經理席海宏分析指出,受成本波動和供應充足等因素影響,國內天然氣價格重心同比整體下移。1—8月,全國LNG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跌447元/噸,城燃管道氣非居民零售價同比下降1.3%,天然氣與煤炭等熱值價差處于較低水平,與柴油價差處于較高水平。“天然氣經濟性較好,給工業、交通和發電等部門用氣帶來利好。”
具體來看,今年1—8月,我國工業用氣93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45億立方米,增幅5.1%;發電用氣量454億立方米,同比增加32億立方米,增幅7.5%。此外,LNG重卡銷量為交通用氣提供支撐,前8個月全國LNG供應2708萬噸,同比增長383萬噸,增幅16.5%。
對于今冬明春天然氣市場供需情況,席海宏指出,從需求側看,正常情況下預計今冬明春(2024年11月—2025年3月)天然氣需求規模為2030億立方米,增速3.5%;工業需求旺盛疊加冷冬情況下需求規模可能達到2080億立方米,增速6.0%。從供應側看,國內籌集資源規模預計為2135億立方米,可滿足市場需求并預留一定變動空間,供需延續“總體平衡,局部偏緊”態勢。但也不排除極端氣候條件影響下,可能出現局部時段和地區緊張情況。”
“預計今冬明春全國總體資源狀態明顯好于去年,進口管道氣、國產氣、儲氣庫采氣、地方儲氣能力和長協LNG資源均有一定增長。正常場景下整體資源平衡,LNG現貨資源需求較去年實際略有降低;極端場景下資源處于緊平衡狀態。考慮到資源和市場分布差異,局部區域仍存在保供風險。”國家管網集團市場部副總經理楊安表示。
■■各氣源供應量將持續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天然氣國產資源量、進口資源量均持續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國內天然氣產量163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1億立方米,增幅6.6%。進口天然氣8713萬噸,同比增長12.3%。其中,進口增量主要來自中俄東線供氣增加、新LNG進口合同履約量增加及現貨LNG增加等。
楊安表示,預計今冬明春國內天然氣產量有望達到108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供應商品量約98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46億立方米,增幅5%,主要增加自新疆、四川、山西、陜西等省區。“根據國家能源局信息,初步統計今年入冬前全國儲氣庫工作氣量達223億立方米,較上年增加33億立方米。另外,俄氣有望今年12月提前達產。”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公司資源與市場部副總經理王欣指出,預計今冬明春各氣源供應量將持續增長,但進口氣具有不確定性。其中,儲氣庫氣量同比大幅增加,供暖季前可采氣量22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5億立方米;國產氣將維持穩定增長態勢,預計增速6.5%;中俄管道東線冬季將進一步增量,預計2024年合同量300億立方米,2025年合同量380億立方米;進口LNG方面,近期國家管網漳州等多座LNG接收站陸續投產,使得接受能力由年初的1.3億噸/年提升至1.5億噸/年,但由于LNG現貨價格波動,現貨供應不確定性增加。
“我國天然氣供應能力將進一步提升,目前已形成以鄂爾多斯、塔里木、四川、南海四大區域為主的天然氣生產格局,未來將持續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預計2035年國產氣將達到3000億立方米。同時建成中亞、中緬、中俄三條陸上天然氣進口通道,正在規劃多條進口氣管道。未來三年新增LNG接收能力超1億噸/年,預計2025年底總接收能力達到近2億噸/年。”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天然氣市場研究所所長段兆芳指出。
■■央企保供齊發力
冬季天然氣安全保供,各大油氣央企是“主力軍”。
“今年國家管網繼續加快干線管道建設,加速‘全國一張網’織網組網。中俄東線增輸工程、金壇儲氣庫地面設施擴能、漳州LNG及外輸管道等管線建成投產。”楊安指出,國家管網今年開展沖峰能力建設,其中資源通道建設類項目12項、管輸能力提升類項目15項、互聯互通類項目8項,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增加管網沖鋒能力1.38億立方米/日。其中今年建設的6項資源通道項目可增加管網沖鋒能力0.46億立方米/日,預計今年管網冬季保供沖峰能力將提升至10.5億立方米/日。
此外,國家管網還推動按合同保供的負荷管理機制落地實施,加速市場化保供進程;持續推動上下載項目投產見效、積極開發創新服務產品,讓公平開放成果惠及更廣泛經營主體。
王欣介紹,中海油主要的保障措施包括強化運營管理,提升設施調峰能力;全力上產國產資源,提前籌措足量進口資源;簽足簽實合同,穩定資源價格。“中海油目前已簽署12份LNG長協,鎖定資源3224萬噸/年,通過優化LNG歷史長協、引入新增長協,長協掛鉤油價的平均斜率大幅下降。LNG現貨來源遍及25個以上國家和地區,通過持續優化資源結構,LNG資源中的現貨比例由2016年的7%增至近年的20%—30%。”
席海宏表示,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堅持“按合同保供”原則做好供暖季天然氣市場保供,充分統籌內外部設施能力,提高采暖季特別是高峰月沖峰保供能力在2億立方米/日水平。“同時,結合市場需求,制定調峰產品,堅定市場化交易方向,充分發揮上海、重慶等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功能開展合同外管道氣量、LNG液體貿易量、儲氣庫調峰經營產品線上交易,滿足用戶差異化調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