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國海油宣布,我國珠江口盆地荔灣4-1構造超深水海域鉆獲一口天然氣井,測試日產天然氣無阻流量43萬立方米。這是我國首次在超深水碳酸鹽巖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進一步加快深水油氣勘探開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該井位于珠江口盆地面積最大的富烴凹陷——白云凹陷,距深圳東南約300公里、水深近1640米。該井垂深近3000米,完鉆井深近4400米,在水平段鉆遇氣層約650米,有力推動白云凹陷天然氣勘探進程,展現我國超深水天然氣領域勘探廣闊的前景。目前,全球超過70%的油氣資源蘊藏在海洋之中,其中40%來自水深超過300米海域的深水,而1500米水深以上稱為超深水。
中國海油總地質師徐長貴表示,該井的成功鉆探首次揭示了中國超深水碳酸鹽巖這一勘探新領域的巨大潛力,標志著在該領域的勘探認識與作業技術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該井所鉆探的荔灣4-1構造目的層為抱球蟲灰巖儲層,這是碳酸鹽巖的一種特殊類型,發育良好的孔隙,能形成相當規模的油氣儲層,但孔隙連通性略差,產能釋放難度大,為油氣藏研究和鉆井地質設計提出了巨大挑戰。
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總地質師劉軍透露,中國海油勘探團隊自主設計實施全球首次超深水水平氣井酸化測試作業,通過“長水平井裸眼+酸化儲層改造”的方式,成功獲得工業天然氣流,為全球范圍內類似的領域勘探提供了積極的經驗借鑒。
白云凹陷先后孕育了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運營的中國第一個深水氣田群荔灣3-1、中國最大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是我國深水油氣勘探開發的重要區域。此次新發現距荔灣3-1已有開發設施較近,設施設備可共享,對于經濟高效釋放深水天然氣產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