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一城一企”政策加速推進。據深圳市博軼咨詢公司總經理楊常新在6月5日舉辦的第六屆重慶油氣論壇夏季峰會上統計,在已公開發布的文件中,今年前四個月,已有三地政府部門發布有關推進“一城一企”的政策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三地均就推進“一城一企”提出了明確的實施步驟或時間規劃表。山西省晉城市提出,在2024年底前全市城鎮管道燃氣經營企業整合完成,具體分三個階段進行,包括方案制定階段(市級方案出臺后3個月內)、整合實施階段(縣級方案出臺后至2024年12月底)、總結完善階段(2025年1-12月);河南省平頂山市石龍區也提出了摸排、整合實施、總結完善三個階段的整合目標,并與河南省封丘縣均提出,到2025年6月底,完成全域管道燃氣企業整合,基本形成“一城一企,一城(縣)一網”的管道燃氣經營格局的工作目標。
“‘一城一企’在國家層面尚無統一的嚴格定義,簡單講就是一座城市只有一家合法合規經營的管道燃氣企業(下稱‘城燃企業’),這座城市可以是大的省會城市,也可以是直轄市、縣級市。”楊常新在會上如是介紹。
“一城一企”始于浙江省2020年7月發布的《管道燃氣特許經營評估管理辦法》。彼時,浙江省住建廳作出政策解讀,并提出三大目標,其中包括推進燃氣企業規模化整合,即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為手段,鼓勵燃氣企業進行規模化、集中化整合,有條件的地區形成一城一企一網。楊常新稱,此一政策大體上仍屬于原則性指導意見,是指導行業的標桿,此后很多其他省市的相關政策大都有浙江省的影子。
加強行業安全管理水平、解決特許經營權的歷史遺留問題,是“一城一企”加快推進的重要背景和目的。
楊常新在會上表示,“以省級單位來看,越是天然氣市場小、天然氣利用時間較晚的區域,特許經營權的歷史遺留問題就越多。”據他了解,某一小縣城內,還出現了特許經營權區域重復授予現象,導致當地五六家燃氣企業間常產生糾紛。
“一個區域內燃氣企業數量過多,地方管理上也有難度。另外,企業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參差不齊,也難以實現安全管理標準化。”一名熟悉北方“煤改氣”地區城燃市場的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地方民營企業在缺乏經營燃氣經驗的情況下,僅靠持有特許經營權就匆匆上馬,有的甚至尚未建立氣源規劃,采用臨時供氣方式,增加了終端用戶用氣的不穩定性。“很多這樣的公司是為了搞工程賺快錢,然后轉手賣出。”
近年來,全國“煤改氣”接近尾聲,城燃企業用戶燃氣工程安裝主營業務收入有所下滑。同時,隨著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程加快,行業安全監管力度加大,城燃企業老舊管網改造等安全成本開支則在增長。
城燃企業經營的背后,關乎用氣保障和城市安全管理等問題。在近幾年國內部分地區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導致燃氣事故頻發的情況下,從國家到地方均開始著手推動城燃企業區域化整合。2022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其中提出要強化市場治理和監管,支持燃氣等行業兼并重組,確保完成老化更新改造任務,促進燃氣市場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不過,推動“一城一企”落地卻面臨一些難點。楊常新介紹,目前全國燃氣公司約有5000家,包括大型央國企以及以外資、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小型燃氣公司。若讓兩個獨立法人企業完成整合,則會涉及大額投資并購的利益劃分。而在有明確時間規劃的特許經營權整合項目中,被整合方可能存在挾政策坐地要價的心態,導致買家付出更高成本。
楊常新建議,推進“一城一企”應注重市場自身調節機制發揮作用,地方行業主管部門在審批或手續辦理過程中,予以支持和鼓勵,避免過度的行政干預。他表示,城燃行業在過去的30年時間里,通過不斷地并購重組形成了當前以五大城燃為龍頭、眾多中小企業為基礎的格局。“城燃行業這種大型項目間的股權投資并購,可以說從估值體系到交易模式都非常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