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管網安全運行事關民生大計。為加快推進城市燃氣管網及設施老化更新改造,系統整治燃氣安全問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燃氣安全風險,堅決遏制燃氣安全事故,多地近日召開專項治理部署會議,重點推進“帶病運行”老化燃氣設備更新改造。
廣東省燃氣安全專家程喜兵表示,隨著管道燃氣大規模普及利用,燃氣安全隱患日漸突出,進一步加強城鎮燃氣安全管理,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已成為城市治理的重要課題。
“燃氣安全重于泰山,保障用氣安全任重道遠。”程喜兵說,“攻堅燃氣老舊設施更新改造,消除‘帶病運行’老舊燃氣管網安全問題,讓‘城市血管’更健康,是相關主管部門和燃氣企業的重要任務。未來,主管部門還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進一步加強治本攻堅力度,疏通安全監管落實障礙,切實將燃氣安全治理措施落實到基層末梢。”
多地重點推進整改
當前,燃氣管網設施老化腐蝕、管道占壓、安全間距不足、第三方施工破壞等問題突出。
“燃氣普及和大規模利用已有二十多年,很多管道設施已達到設計使用年限,設備設施老化給用氣安全埋下隱患。”程喜兵坦言,此外,十多年前的燃氣行業標準規范不完善,工程建設管理不規范,早期建設的埋地鋼管很多都是在施工現場做防腐層施工,防腐質量以及陰極保護措施質量難以保證。目前,大量的小區埋地燃氣管道與架空立管的彎頭連接部位、穿越樓板孔洞部位存在老化漏氣問題,就與防腐質量問題密切相關。燃氣管道設施老化以及燃氣工程建設管理不規范是造成燃氣管網‘帶病運行’的主要原因。”
“燃氣管道及設施還普遍存在燃氣標志標識缺失、管道平面位置及埋深底數不清、竣工圖紙竣工資料缺失等問題。”程喜兵指出,“由于此前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項目短時間內急劇增加,但國內具備天然氣管道勘察、設計、施工等專業資質的單位卻有限,在市場需求刺激下,出現掛靠借用租用資質、層層轉包分包等亂象,給工程質量及安全埋下隱患。”
據了解,基于上述原因,不少燃氣工程原始資料及檔案管理不規范,不少工程投產通氣使用多年卻未通過竣工驗收,工程檔案缺失、不準確等問題普遍存在。
為保障燃氣運行安全,多地將推進老舊燃氣設備改造提上日程。
山東省將扎實推進用戶端、餐飲等經營單位燃氣設備加裝升級或以舊換新,推動液化氣廠站標準化更新建設,實施燃氣企業智能化提升建設。2024年,全省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800公里以上,到2027年更新改造2100公里以上。還將通過智慧化手段,重點支持在主城區人員密集場所等四級地區和20年以上燃氣管道閥井加裝物聯感知設備,在廠站加裝視頻、壓力流量監測設備。
河南省公布的相關方案,鼓勵推廣應用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實現老舊燃氣管道設施的智慧化改造與更新,從源頭提升燃氣管道設施本質安全以及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運行水平。
廣東省也將有序推動地下管網、地下管廊、橋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線工程配套物聯網感知設備建設,加快推進燃氣等老化管道更新改造,運行年限滿20年的燃氣管道應改盡改。
“組合拳”推動政策落地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各地行動方案是提綱挈領的指導性、方向性文件,未來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和經營企業形成合力打好“組合拳”,將政策真正落地。
程喜兵表示,目前燃氣管網存在隱蔽管道設施管理不足的問題。“城市中有很多在隱蔽位置敷設的燃氣管道,比如敷設在河道、隨橋梁敷設、建筑管道井或設備層敷設等情況,沒有設置方便進入的檢修通道,或者因空間所限導致巡檢人員難以進入燃氣管道所在位置。這樣的管道在日常巡檢管理中很容易被忽視,安全隱患也很難被發現。政府層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法規和標準,針對隱蔽部位燃氣管道重點加強管理和巡檢迫切且必要,摸清底數重點加強管理。”
廣東省燃氣高級工程師曠華指出,很難完全摸清埋藏隱蔽的管網 “家底”。“可以有針對性分批實施改造,將超深或占壓管道遷改到可控可查的位置,對與埋藏較淺可控的管道進行扎實的安全隱患排查,分級分區域控制隱患較為合理。”
此外,按照現行法規條例,燃氣經營企業每年需入戶安全檢查一次。“實際上,這樣‘一刀切’的頻次并不合理。比如新建的使用年限不久的住戶或商戶一年一檢的頻次可以,但設施已老化的設備或管道一年一檢肯定不夠,應根據使用年限和老化情況增加巡檢頻次。”程喜兵指出。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根據有關規范,調壓設備需要每三年更換皮膜等易損件,但實際上安裝后幾乎很少進行維護保養。“企業一味考慮運營成本,不壞不修,一壞就可能導致下游發生超壓事故,或者導致燃氣泄漏事故造成嚴重后果。”一位不愿具名的燃氣企業人士說,“別讓整改落實總遇‘腸梗阻’。”
程喜兵表示,近幾年國內持續開展多輪燃氣安全專項整治,但燃氣安全形勢仍然嚴峻復雜且事故頻發多發,主要原因就是隱患排查治理在基層一線仍然不扎實、不深入,專項整治“雨過地皮濕”,燃氣安全的基礎與內生動力仍然薄弱。當前,燃氣管道和設備老化“帶病運行”、燃氣管道被建構筑物占壓、第三方施工破壞燃氣管道、用戶端燃氣隱患突出和用戶安全用氣知識和應急能力不足等問題,依然是制約燃氣安全的主要突出問題。“政府主管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強監管和執法,加大燃氣安全隱患整改和燃氣設施保護的執法懲處力度,加強全社會的燃氣安全宣傳和教育。”
整改管網資金很關鍵
提高燃氣管網運行效率及安全性能,守護城市“生命線”,資金從哪里來?
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在出資方面,要求專業經營單位依法履行對其服務范圍內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的出資責任。同時,建立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資金專業經營單位、政府、用戶合理共擔機制。對更新改造涉及的道路開挖修復、園林綠地補償等收費事項,按照“成本補償”原則統籌。
從目前的整改情況看,政府通常會為基礎設施改造和升級提供資金支持。這部分資金可用于燃氣管網的改造,以提高安全性能和效率。另一部分則來自企業自籌資金,如燃氣公司或相關運營企從自身的經營收入中籌集資金,用于管網改造升級。
此外,燃氣公司也可以通過吸引社會投資或向銀行貸款的方式來籌集資金,或者通過增加用戶燃氣使用費、一次性收取改造費用的方式來分攤成本。
中國燃氣相關負責人表示,老舊管網改造是一項公益性、惠民性強且技術要求高、資金投入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公司將以本次城鎮燃氣管道“帶病運行”專項治理為契機,攜手同行企業向各級政府發改部門、住建部門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建議,推動氣價機制進一步完善,為燃氣企業安全措施投入提供有力保障,確保專項治理工作落實落地。
受訪人士表示,燃氣設備更新改造需要燃氣企業投入更多安全運營成本,但目前燃氣企業經營承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未來亟需理順天然氣價格上下游聯動機制,讓順價更順暢,促使燃氣企業更有“底氣”投入安全運營,保障燃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