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奮進 實干爭先·企業巡禮
繪就“大強壯美長”的能源新圖景
長慶油田公司牢記政治囑托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3年,長慶油田圓滿完成全年油氣生產任務,油氣當量再創歷史新高。在落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和行動中,長慶油田再次交出了高質量能源供應的滿分答卷。
在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多年居高不下的現狀下,油氣增儲上產,不再只是企業的目標,而成了國家議題。作為我國最大的油氣田,產量連年攀升,而挑戰與破局并存,新形勢下長慶油田是否還有充足的發展潛力?高產量是否可持續?能否適應能源綠色革命加速推進的需要?
著眼長遠,才能實現基業長青。長慶油田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托,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黨組決策部署,堅持以長期主義思維重新審視油田發展,明確“穩”在“大”之前、“大”在“穩”之上,首次提出“大、強、壯、美、長”的發展愿景,進一步豐富建設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的時代內涵,推動公司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以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回答長慶發展的時代之問。
![]() |
在能源保供中彰顯大的擔當
鄂爾多斯蘇里格“風光氣儲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和油氣田區域50萬千瓦風光一體化基地項目納入國家第三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預備清單
大油田要有大實力,更要有大擔當。2023年,長慶油田始終把端牢能源飯碗作為主責主業,堅持“多打能源‘糧食’,打好能源‘糧食’”,統籌高水平油氣穩產和綠色轉型發展,以實干實績挺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石油脊梁”,展現了強國之路上的長慶力量。
為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長慶油田持續打好資源勘探進攻仗,強化區域甩開勘探和非常規油氣勘探,加快推動重點區域三維地震全覆蓋,風險勘探開辟源內大場面,精細勘探挺進西緣復雜區,快速探明第36個億噸級整裝油田,規模勘探深耕隴東深層石油,實現“西峰下面找西峰”,高效勘探快速落實兩個優質儲量目標,斬獲集團公司4項重大發現獎,油氣儲量接替率連續10年保持在1.0以上。
隨著開發逐漸進入后期,長慶油田資源劣質化與生產系統老齡化矛盾交織。如何逆水行舟,讓老油氣田再度煥發“青春”?長慶油田統籌新區效益建產和老區精益開發,突出頁巖油、致密氣提速提效和示范引領,深入推進儲采平衡、頁巖油革命、老油氣“壓艙石”、提高采收率“四大工程”,激發老油氣田上產的持久活力。2023年,長慶油田圓滿完成全年油氣生產任務,連續4年實現6000萬噸以上高效穩產,交出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分答卷。
作為我國陸上天然氣管網中心和“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樞紐,長慶油田生產的天然氣除了輸往京津冀以及陜甘寧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以外,還通過“西氣東輸”、陜京管道等多條能源國脈,源源不斷地送達廣東、香港、澳門等地,保障全國40多個城市近4億民眾的民生用氣,為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注入了“綠色動能”。當前,7000余名采氣人奮戰在高原荒漠,以每日1.5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產量,全力保障下游用戶用氣需求。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長慶油田不斷加快新能源業務發展,充分發揮油區豐富的風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新能源業務,加快推進以“風光氣儲氫一體化”為主的示范項目落地。2023年,油田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達14.73萬千瓦、年風光發電量突破1.8億千瓦時,油田能耗總量和強度實現“兩連降”。陜西榆林1萬千瓦分散式項目正式獲批,實現分散式風電指標零的突破。先后與蘭州、楊凌示范區簽訂2000萬平方米地熱協議,地熱產業邁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油氣田區域2個新能源大基地項目列入國家第三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預備清單,數量和規模均排中國石油第一。
![]() |
在價值創造中積聚強的底氣
已成功開發36個油田、14個氣田,2023年,長慶油田利潤貢獻穩居集團公司首位
大油田要強動能,更要強底氣。2023年,長慶油田從科技強身、人才強企、管理強基入手,積累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功能、核心競爭力,描繪新圖景。頁巖油資源規模效益開發有序推動,人才評價體系優化完善,提質增效“精進版”再升級……長慶人探索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
面對低滲致密復雜的油氣地質對象,長慶油田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依托國家示范工程、中國石油集團重大專項,加大新技術、新工藝室內實驗評價和現場試驗力度,鑄造具有長慶特色的技術利器,為勘探發現、儲量提交和高效開發提供有力保障。高質量推進工程技術革命,實施常規區油氣新井單井日產提高1噸和1萬立方米的“兩個1”工程,國內首個頁巖油水力壓裂試驗場取得重大進展,集成創新水平井大平臺體積壓裂技術。隨著油氣勘探不斷向更廣、更深、更復雜的儲層拓展,長慶油田以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加快資源轉化節奏,持續攻關非常規資源高效開發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低滲透、超低滲透、非常規資源開發極限,建設低滲透及非常規油氣科技創新高地。2023年,長慶頁巖油年產量占國內頁巖油總產量的60%,成為國際上低豐度、強非均質性陸相頁巖油商業開發的首個成功案例,為油氣增儲上產注入了新鮮血液。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長慶油田在科研條件配套、科研團隊配置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夯實創新根基,落實人才強企戰略舉措,全方位培養、支持科技領軍人才勇闖創新“無人區”。如今,“雙序列”改革全覆蓋、“千人工程”人才庫更豐盈、“揭榜掛帥制”“賽馬制”穩推進的“大科研”格局為科技創新注入不竭動力。截至2023年,長慶油田培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9人、集團公司高層級專家16名、集團公司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人選25名。
今天的長慶油田,既要重體量,更要重體質。這就要求一切工作要向價值聚焦、向價值流動。長慶油田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深入落實“四精”要求,堅持“先算后干、事前算贏、成本倒逼、效益優先”經營理念,持續抓好提質增效,全力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嚴控油氣完全成本。全年制定實施“七個優化、八個提升”132條具體舉措,完成累計控投降本完成率100%。在效益建產方面,突出儲量、產量、投資、成本、效益一體化,持續深化產能建設大項目閉環管理,合理匹配試驗攻關和規模建產,確保從方案設計源頭就開展提質增效。2023年,在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助力下,長慶油田利潤貢獻穩居集團公司首位。
在改革深化中錘煉壯的筋骨
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油氣新能源物聯網,12萬口油氣水井數字化覆蓋率達99.3%
近三年,長慶油田用工總量有效控制,用工勞效持續攀升,實物生產率提升達20%以上
大油田要壯底盤,更要壯筋骨。2023年,長慶油田加快能源國企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把深化改革作為破解難題、突破困境的“關鍵一招”,通過在破與立中錘煉“筋骨”,將改革、創新的戰略意義提升到新的高度。
以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效率為中心,長慶油田結合油氣田企業管理特點,科學構建對標管理體系。針對戰略管理、組織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等多個重點提升領域制定管理提升任務,確定管理成果。立足影響企業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經濟、技術、管理指標,科學建立“四縱四橫”對標指標體系,創新對標管理提升模式,多維度延伸對標管理觸角,業務領域、基層單位、生產輔助單位同發力、共提升。
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長慶油田聚焦以打造“歸核化”業務發展布局、構建“扁平化”勞動組織模式、搭建“標準化”組織機構框架和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為內容的“四化”管理,加快傳統油氣生產與新能源開發深度融合的同時,有序壓減管理層級,構建集中監控大運行模式,全面提升生產組織快速反應能力和勞動力配置使用效率。持續推進信息化與新型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生產現場數字化智能化條件下生產組織方式轉型,圍繞“現場作業智能操控、生產運行智能管控、勘探開發智能協同研究、經營管理智能決策分析”四大轉型方向,高效規劃“長慶數智”2.0總體架構。截至2023年底,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油氣新能源物聯網,12萬口油氣水井數字化覆蓋率達99.3%。
以“合規管理提升年”為契機,長慶油田精細制定任務運行大表,將50余項具體工作落實到部門、具體到單位、細化到個人。通過開展合規管理專項檢查,強化對制度建設、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法律與糾紛、內控與風險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建立健全法律合規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長效機制。建設“投資、成本、承包商”三大管理閉環,圍繞“橫向全業務貫通、縱向全過程監督”兩條主線,貫通投資計劃管理信息系統、業財融合管理平臺、招標與承包商綜合管理系統,打造“三環兩線”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實現數據精準、信息共享。同時,圍繞井控、油氣管道、儲氣庫及含硫場站、重點工程建設、特殊作業“五個重點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集中整治,統籌部署、科學謀劃,以強有力的舉措全力出擊,保障油氣生產安全,問題整改率達98.5%。采氣一廠充分發揮智能作業管理、智能巡檢、危險作業可視化、氣井智能生產等6個管理系統的保障作用,危險作業及日常作業效率提升25%,異常井識別準確率達90%以上。
在為民造福中跑出美的姿態
新增造林總面積9000余畝
累計有26個采礦權進入省區級綠色礦山名錄,8個進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
大油田要發展,更要和諧。2023年,長慶油田實施公益項目91項,新增造林總面積9000余畝、種植總株數達68.9萬株,大力開展“五安行動”,不斷讓發展成果惠及員工群眾……用心用情與地方共贏、與社會同頻、與員工共鳴,譜寫了為民造福的美麗新篇章。
長慶之美,體現在“企地一家親、共譜發展曲”的社會責任上。2023年,長慶油田在陜西、甘肅、寧夏3省區28個幫扶村派駐50名駐村干部,其中駐村第一書記16人,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采氣二廠駐陜西米脂縣王坪村第一書記張文程的幫扶下,王坪村成立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集體收入;建設互助幸福院,改善老人生活條件;推動和諧文明美麗鄉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如何跑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接力賽”?長慶油田變“輸血”為“造血”,將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重中之重,與屬地政府共同打造能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在吳起縣支持成立蕎麥醋廠,在環縣支持成立雙廟犇鴻養殖場,在米脂縣支持成立雪瑞豐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年累計銷售農副產品100余萬元。
長慶之美,體現在油田發展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亮麗風景上。長慶油田堅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油一滴也不采”,累計關停封堵自然保護區、水源地內的油氣水井近千口,實施站庫拆除和植被恢復,關停站庫44座,有效守護了蓑羽鶴、沙蘆草等國家保護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提升了水土資源保持能力。
長慶油田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三年行動,筑起“中國石油長慶林”等10多個大型生態屏障,打造出8個國家級綠色礦山,油氣區綠化率超過95%。2023年,積極響應國家開展全民義務植樹號召,新增造林總面積9000余畝,種植總株數達68.9萬株。一套套“組合拳”統籌著穩增長與碳中和的協同發展,也勾勒出一個將綠色作為主色調的生態油田。
長慶之美,體現在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為民情懷上。長慶油田大力開展安業、安居、安心、安康、安養“五安行動”,一個個“民生紅包”精準擊中員工需求的“靶心”,托起員工群眾穩穩的幸福。2023年初以來,46項前線保障點民生工程順利完工,隴東三期住宅項目順利交付,1006套公租房竣工投運,油田多層住宅電梯加裝工作持續提速,興隆園職工餐廳改擴建工程竣工投運,食堂健康營養管理水平持續提高,520名退休人員內部服務關系順利轉接,233名離退休老同志“夕陽關懷”健康體檢項目有序實施……一件件難事的解決,一件件實事的落實,在長慶油田留下了一串串解民憂、惠民生、聚民心的堅實腳印。
在守正創新中邁向長的基業
各單位黨委開展主題教育調研1059次,提出破難題、促發展舉措262項,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231項
歷經半世紀風云,長慶油田提出建設基業長青的百年長慶。長慶如何長青?靠的是強黨建、樹品牌、立精神。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長慶油田始終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開展基層黨建“融合提升年”活動,制定十個提升目標,探索形成“十個有機統一”黨建融合重要經驗,促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有機融合。加強黨員干部管理監督,以管好“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深化基層腐敗問題專項治理。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出臺“1+3+1”大監督體系實施辦法,明確“三道防線”監督責任清單,編印全面從嚴治黨手冊,公司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的“四梁八柱”日趨成熟定型。真心實意為員工群眾辦實事,主題教育期間各單位黨委開展調研1059次,提出破難題、促發展舉措262項,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231項。
樹立企業形象,實現品牌價值增長。錨定建設“長慶品牌卓著的大油氣田”目標,優化頂層設計,長慶油田制定了《長慶油田公司新時代品牌引領行動實施方案》,推動品牌建設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品牌價值。在具體實踐中,借助駐華外交官走進長慶、國資委“視覺新國企·強國新圖景”傳播、媒體開放日等重要活動,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互動交流,并圍繞重大成果宣傳持續穩健發力,實現品牌建設有感傳播,在對外傳播中“揚”品牌。與此同時,選樹推薦全國人大代表張紅玲、“隴原工匠”楊義興、中國石油“感動石油人物”楊偉偉等先進典型,并組織“能源報國就是我們的海誓山盟”系列融媒體報道、《戈壁荒原“采氣人”》等宣傳,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石油故事,訴說企業的不易與不凡,以先進人物“亮”品牌。
注重文化引領,長燃精神之火。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落實文化引領戰略舉措,著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為加快建設基業長青百年長慶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成功舉辦中央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座談會,多個石油文化陣地分別入選集團公司第二批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和工業文化遺產、慶陽市紅色和工業研學線路。由集團公司黨組宣傳部指導,長慶油田牽頭與中央歌劇院聯合創作的大型交響情景歌劇《奮斗》在北京成功演出。組織中國石油作家深入油田采風,深挖精神文化資源潛力,形成精品力作。開展“賡續精神學鐵人、踔厲奮發新征程”征文、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歌聲里的長慶”原創歌曲展演等活動,在全體干部員工心中激蕩起熱愛長慶、奮斗長慶、奉獻長慶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