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甲烷是能源領域減排的重點。日前,生態環境部等11部門聯合公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甲烷排放控制目標。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編制并發布《方案》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內在要求,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自主行動,也是對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貢獻。
“長期來看,《方案》將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導框架和行動計劃,促進中國各部門、行業和地方政府在甲烷減排方面的合作與協調。同時,也將加強監測、核算、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推動數據透明度,以便更準確地評估甲烷排放水平和進展。此外,《方案》還將促進技術創新和研發,推動采用更有效的甲烷減排技術和措施。” 美國環保協會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秦虎表示。
■■ 重視排放管理
甲烷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以及化石燃料的開采和使用,造成大氣中甲烷濃度不斷升高。甲烷相當于給地球包裹上一層更強大的“保暖內衣”,對溫室效應的貢獻僅次于二氧化碳,不容小覷。
我國對甲烷排放控制的實踐起步較晚,雖然從環保、安全、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出發已有措施,但國家層面一直缺乏將甲烷作為溫室氣體進行統一管理的方案。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甲烷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具有增溫潛勢高、壽命短的特點,主要來源于煤炭、油氣生產,農業和廢棄物處理等領域。積極穩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減緩全球溫升的氣候效益、能源資源化利用的經濟效益、協同控制污染物的環境效益和減少生產事故的安全效益。
實現“雙碳”目標,既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也要狠抓甲烷排放管控。《方案》對于“十四五”和“十五五”時期甲烷排放控制予以明確要求。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術和標準體系逐步建立,甲烷排放統計核算、監測監管等基礎能力有效提升,甲烷資源化利用和排放控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十五五”期間,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術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甲烷排放統計核算、監測監管等基礎能力明顯提升,甲烷排放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煤礦瓦斯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種植業、養殖業單位農產品甲烷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此后,石油天然氣開采行業力爭逐步實現陸上油氣開采零常規火炬。
■■ 鞏固統計監測基礎
秦虎表示,《方案》強化了甲烷的綜合利用,短期看,將促進各級政府、行業企業、投融資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加速采取減排行動。“因為甲烷利用是經濟有效地減少甲烷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且通過回收甲烷,還可以增加清潔能源供給。加速甲烷減排和利用能夠同時實現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能源安全和提高企業效益的作用。”
《方案》亮點不少。其中,重點任務第一條就表明中國將加強以科學為基礎的監測,并建立一個全面的甲烷排放監測、報告和核實機制,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透明度。“這可以有效解決中國甲烷排放控制面臨統計監測基礎較為薄弱的問題。”秦虎說。
“《方案》不僅強化了甲烷的利用和排放源頭控制,還制定了不同行業利用和源頭控制的量化指標。比如,在農產品排放強度方面,提出到 2025 年下降的目標。”秦虎進一步指出。
此外,《方案》還強調國際合作,特別是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方案》通過氣候變化南南合作、“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等平臺,共同推動全球甲烷控排交流與合作。
■■ 后續“步伐”需跟上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董文娟撰文指出,未來,中國應加強與歐盟在甲烷監測和減排方面的技術合作,引進和學習行業先進技術和最佳實踐經驗。
從細分能源領域看,秦虎建議,油氣全產業鏈需采取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等措施減少甲烷泄漏和排放,努力減少常規火炬,提高火炬燃燒效率;煤炭領域需要改進煤礦開采過程,減少煤礦甲烷排放,提高低濃度瓦斯及乏風瓦斯利用量。
“同時,還應該研究在國家碳市場交易體系中納入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氣體以及大型煤炭企業和油氣企業的時機和方案。”董文娟建議。
秦虎也表示,未來可有效借助碳市場等工具,采用甲烷減排信用和氣候融資等方式,為甲烷利用和排放控制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