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四川省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會在遂寧召開。會議要求全省要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今年四川35%以上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同時,在全省實施城市環境衛生“提質效”行動,在加快設施建設與管理服務方面補短強弱,真正讓城市有“面子”、有“里子”。
會議強調,要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為總抓手,統籌發展與安全,加速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全力推動四川省城市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會議通報了2022年全省城建工作情況。城市韌性明顯增強。全省城鎮燃氣安全排查整治攻堅工作全面完成,共入戶安檢城鄉居民燃氣用戶2438萬戶、商業用戶63.2萬戶,整治重大隱患120個、一般隱患22.11萬個、使用安全問題247.89萬個,燃氣安全事故多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排水防澇扎實推進,開展城市“清腸行動”,疏通排水管網4000余公里,完成169個重要易澇點整治;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評選確定了10個省級海綿示范城市,廣安市、廣元市成功入選國家示范城市,四川省是全國唯一成功申報兩個城市的省份,全省設市城市超過30%的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全年經歷了13輪強降雨考驗,城市(縣城)安全度汛。
城市建設提質增效。順應現代城市建設新理念新趨勢,落實《四川省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抓實國家105和省級102“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1366個污水垃圾“新三推”項目,315個內澇治理項目和8個軌道交通項目,全省完成市政公用設施建設投資2075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同比增長9.1%,道路橋梁、軌道交通、排水、市容環境衛生等項目投資分別占全國同類別項目的9.1%、8.3%、10.3%、10.9%。出臺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方案,全年實施更新改造項目312個,共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80.63億元、居全國第一,完成更新改造燃氣、供水、排水管道6900公里。搶抓國家政策機遇期,市政基礎設施領域104個項目獲得國家政策性金融性開發工具支持,投放基金54.3億元。
城市環境持續改善。污水垃圾“三年推進方案”扎實推進,設市城市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較2020年提高9.2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比達74.3%,均提前達到國家“十四五”目標要求;自貢、瀘州、德陽、內江等12個地市和都江堰、廣漢、渠縣等11個縣(市)已基本實現“零填埋”。建筑垃圾管理更加規范,綜合利用率達60%。72.7%的城市社區達到綠色社區創建要求,超額完成國家目標任務。創建節水型小區100個,完成成都節水城市復核工作。推薦成都成功申報國家供水漏損治理試點。排查37個設市城市建成區所有水體,未發現返黑返臭及新增黑臭水體。建成城市干污泥處置能力2371噸/日,焚燒占比達60.4%。
會議要求更加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增強城市本底、深化川渝合作。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極一源、兩中心兩地”的戰略目標,特別是高品質生活宜居地的建設要求,持續深化川渝住建、城管領域合作,給兩地人民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和實惠。各地要立足自身比較優勢,在海綿城市建設、“新城建”、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污水垃圾治理、軌道交通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繼續加強與重慶的交流協作,促進城市能級提升。
當前,四川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8.4%,已經步入城鎮化較快發展的中后期,由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會議要求各地要抓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這個“牛鼻子“,推動城市開發建設方式轉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謀劃推進一系列城市建設領域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著力解決城市建設管理整體性、系統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長性不足等突出問題和短板,提升城市品質,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四川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葉長春主持會議,遂寧市住建局、成都市城管委、成都市水務局、自貢市住建局、德陽市城管局、宜賓市住建局分別作了交流發言。會前,參會人員還現場調研了遂寧在海綿城市建設、污水處理運行、城市精細化管理等方面取得的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