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獻珍報道:寒潮來襲,位于鄂爾多斯盆地的大牛地氣田、東勝氣田,近日夜間最低氣溫達零下24攝氏度,華北油氣分公司為將極寒天氣給氣田生產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超前制定各種預案,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加快新井試氣投產,做好低效井措施改造,日產天然氣較3個月前增加近300萬立方米,確保供氣平穩。
該公司工程技術人員針對冬季鉆井、壓裂、試氣等施工作業,成立冬季連續施工安全保障小組,加強冬防巡回檢查,及時消除凍堵隱患。在鉆井施工現場,搭建防沙棚、保溫棚,確保不漏風不進雪,并為施工人員配齊取暖鍋爐等設備設施,努力將極寒天氣對員工的影響降至最低。棚外閥門管線采用保溫棉和電伴熱包扎,設置防風墻、熱風機對重點區域進行保障,采用保溫罐儲存壓裂液,防噴管、井口設備采用熱水或鹽水進行試壓,利用蒸汽管線對閘門管線進行吹掃,防止凍堵發生。
為加快新井投產,該公司組織開展“決戰50天,產量上臺階”活動,盡快完成62口天然氣井的壓裂投產,并全面推行井長制,確定目標、倒排時間、責任到人,由井長負責協調人力、資金、物資等資源,保障壓裂進度。
在氣田生產方面,今年下半年開始,該公司就采取“冬病夏治”措施,對氣田輸氣管線內積液進行清理,避免凍堵發生、影響輸氣。工藝技術人員結合氣井生產工況,提前篩選出62口冬季易生成水合物、存在凍堵風險的氣井,利用軟件模擬編制環保型水合物抑制劑加注方案,結合生產情況及時優化調整,努力從根源上解決氣井凍堵難題。同時,針對極寒天氣下壓縮機異常停機造成氣井水淹、管線凍堵等難題開展攻關,詳細制定98口重點井應急處置預案,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生產井凍堵影響產量。
兩個氣田存在一些低效井,具有一定穩產壓力。為盤活資源、扶起“躺井”,該公司通過單砂體描述,進行細致摸排,優先對資源潛力大的氣井采取改層壓裂等措施,今年已完成70余口氣井改造,增氣明顯。針對東勝氣田高含水氣藏,他們通過研究氣藏機理,探索出合理配產方案,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自主創新排水采氣工藝技術,有效控制氣井產量遞減,保障高含水氣藏產氣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