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稱,集裝箱船成為了中國出口爆款,訂單交付周期都已經排到了2026年。
而伴隨著北溪管道出現問題,有著“造船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之稱的LNG船也變得愈加緊俏。“一船難求”的局面,也讓中國的LNG船在全球市場上吸引到了越來越多的目光。
如今,中國造船業的整體實力已經位居世界前列。但回憶往昔,中國造船業其實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發展才有了現在的行業地位。
從弱到強:中國造船業已走到世界前列
回顧發展歷程,其實世界造船業的格局在過去這么多年里發生了很多次變動,以階段劃分,包括歐洲獨霸、日歐共治、日韓并立、中韓爭霸等。
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日本也逐漸被韓國甩到了身后,與此同時,中國進一步走到了舞臺的最中央。
1978年算是中國船舶業的起點。據了解,那年冬天,六機部部長柴樹藩在會議上轉達了上層的最新指示:“中國的船舶要出口,要打進國際市場!”
經過努力奮斗,到1995年時,中國已近成為了繼日韓兩大造船國之后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國。
在金融危機爆發后,隨著全球經濟增速下滑,造船業也經歷了行業低谷。中國造船業也經歷了痛苦的調整革新,期間也有諸多造船廠倒閉關門,但好在中國造船業最終還是于這一輪全球造船行業興衰中,超過日本,逼近了韓國,直到整體反超。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于9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至8月份,中國造船三大指標繼續位居全球第一。
2022年1-8月,全國造船完工239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8.9%。承接新船訂單280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2.9%。8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20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5%。
與此同時,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5.4%、50.6%和47.7%,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此外,1-8月,我國船舶出口金額為135.5億美元,同比下降5.2%。
大型LNG船領域,中國船廠仍處于追趕階段
不過,以上說的是中國造船業的整體形勢,但其實在各個細分領域的情況又不盡相同。
按照船舶實際用途可將船舶分類為運輸船、工程船、漁船、港務船等,運輸船又可進一步細分為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雜貨船、LNG船、海上儲油船等,其中散貨船、集裝箱船以及油船通常統稱為三大主流船型。
以上三大主流船型在我國1-8月船舶出口金額中占據主導地位。
另外,航空母艦、豪華郵輪、大型LNG船又被稱作是造船工業的“三顆明珠”,最能代表一國的造船實力。
其中,大型LNG船是當下需求非常旺盛、利潤非常高的種類。
此外,在全球碳中和趨勢下,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全球LNG進口量也是連年增長,如下圖所示。
天然氣主要運輸方式包括以氣態進行管道運輸和以液化天然氣(LNG)進行海上運輸。伴隨著用氣大戶歐洲地區的管道出現問題,大型LNG船的需求更加旺盛。
因此,大型LNG船其實是中日韓等世界各大造船強國必須力爭的領域。
所謂的LNG船,是指在零下163℃低溫下運輸液化氣的專用船舶,建造難度不亞于航母。在這個明星品種上,韓國和中國的實力對比如何?
經查詢,在LNG船領域,韓國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此后于二十余年間就已經逐漸成為該領域的“龍頭老大”。
而中國則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
2008年,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方才首次打破韓國、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的壟斷,建造交付了中國第一艘大型LNG船。
不過,發展并非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歷經了起起伏伏。
據悉,在2018年,中國廠商一單LNG船訂單都沒有接到。而到了2021年,中國在全球新建LNG船的市占率就達到10%。
目前,除了滬東中華這家龍頭外,2022年3月,江南造船也接到了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的兩艘17.5萬方LNG運輸船訂單,成為第二家進入大型LNG船建造市場的國內船企。緊接著,2022年4月,同樣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大船重工成為國內第三家進入LNG市場的船企。
從2022年的接單情況來看,1至8月,全球111艘LNG船訂單中,韓國廠商拿到了其中的83艘,大宇造船、三星重工、現代重工作為韓國造船三巨頭,目前其訂單基本已經排到了2026年下半年。
而剩下的28艘訂單則被中國順利拿下,這也創下了歷史最好接單紀錄。
而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球新接造船訂單中,我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占全球市場份額的近三成,達到27.2%。
雖然目前還處于落后位置,但相較于韓國來說,中國還是擁有一些獨到的優勢。
例如,中國規模龐大、門類齊全的工業基礎以及市場空間,能夠為造船廠提供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這些對于造船廠的長期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造船產業鏈上有哪些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造船產業涉及眾多細分領域,目前產業鏈上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
例如,中國船舶(600150.SH)是中國船舶集團核心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主攻造船、修船與船用低俗機制造。
中國重工(601989.SH)專注打造海洋防務機及海洋工業開發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深海裝備及艦船修理改裝、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擁有我國目前最大的造修船基地。
亞星錨鏈(601890.SH)專注于船用錨鏈與海工系泊鏈。
不過,以上只是船業領域內上市公司中的幾個例子,像杭齒前進、濰柴重機等公司也都具有船業相關的業務或產品,后續投資者在投資中仍需深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