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當下,隨著5G、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日益成熟,能源互聯網正在逐步走向現實。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數年間,傳統產業價值鏈逐漸被解構,一個全新的能源生態系統正在成型。
為何要發展能源互聯網?近日,國家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原院長邱宇峰在出席2022世界5G大會期間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雙碳”的實現,從根本上來說是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革命或者轉型,所以能源互聯網恰逢其時。
新基建表現在能源領域就是發展能源互聯網,以數字信息技術推動綜合能源系統建設。那么,能源互聯網在實現“雙碳”目標上將會做出怎樣的貢獻和促進作用?
邱宇峰指出,由化石能源轉變成以清潔的水電風電光伏為主,這種轉型就需要發展能源互聯網。要實現轉型,不僅需要把大型水電廠、火電廠和集中開發的風電、光伏發電,通過特高壓的直流或者交流送到負荷中心,比如把西南的水電資源送到長三角,還需要在新能源集中開發利用的基礎上,在城市鄉村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因此電網包括配電網必須能夠有效應對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和隨機性。
以往,電網是根據用電量來定發電量的,預測出未來有多少用電就要相應來安排發電,這全靠電網的調度來實現。但是清潔能源發電的波動性、間歇性和隨機性決定不能再延續以往的模式,這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新能源發電和負荷預測的水平,另一方面要把用電有效管理起來。
在能源互聯網中,電力用戶不再是被動的用電角色,同時也是電源,可以與其他用戶分享多余的電力。廣大的用戶還可以主動參與進來,開展電力負荷的有效調節控制,構建可控負荷、分布式新能源發電、儲電、儲熱、儲冷、儲氫等分布式儲能協調互濟、梯級應用的綜合能源系統。
“所以要構建一個綜合能源系統,包括了發電、用電、儲電儲能等,包括電動汽車這樣具有高度時空不確定性的既是負荷又是電源的參與者,將來隨著電池成本越來越低,車主可以選擇在電網用電高峰時,把電動汽車存儲的電釋放給電網。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大家還可以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把自家樓頂多余的光伏發電賣給附近停車場準備給電動汽車充電的陌生人,也可以在電力交易市場獲得利潤。同時,家庭能耗通過一個APP就可以實現實時監控,家用電器則會根據家庭生活需要和實時電價進行優化調配。”邱宇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