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中國石油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構建我國四大能源運輸通道的重大工程,也是我國建設的首條第三代天然氣管道工程,具有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點。”山東省能源局石油天然氣處負責人介紹,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山東段總投資約100億元,起自德州市武城縣,止于臨沂市臨沭縣,全長460公里,途經德州、濟南、泰安、濟寧和臨沂5市15縣(市、區),設置功能站場5座、截斷閥室21座,其中安平—泰安段管道于2020年10月開工,計劃今年6月份投產;泰安—臨沂段管道施工已全面展開,計劃2023年5月份投產。中俄東線全線貫通后,將與東北管網、陜京、山東管網、西氣東輸等互聯互通,形成“全國一張網”。
聚焦打造山東段精品工程、優質工程、亮點工程,省級成立項目專班,建立聯絡員制度,實行銷號機制,工作壓茬推進。省有關部門、沿線地市協調聯動,全力當好“店小二”,助企紓困解難題5個方面20余條。承建單位強化創新突破,在定向鉆穿越齊長城、DN1200管徑單次穿越、高級別動火作業、單日焊接量等任務中屢創國內紀錄。
“作為全國第三代長距離、大輸量天然氣管道標志性工程,采用1422毫米大口徑、X80高鋼級、12兆帕高壓力、380×108立方米管道,國內口徑最大、鋼級最高、壓力最高、輸量最大,施工難度不言而喻。”國家管網中俄東線山東段項目負責人說,以打造全國“智能管道樣板工程”為目標,集中開展“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運行保障技術”“智慧管網建設運行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重大科技攻關,智能工地、數字孿生體、智能感知、智能運行等一批創新成果應運而生,為全省乃至全國智能管道建設提供借鑒。據統計,項目累計完成48項試驗測試,制定形成19項技術標準,國內首次實現100%全自動化焊接、100%全自動超聲檢測、100%全機械化防腐補口。同時,通過“移動端+云計算+大數據”體系架構,集成管道全生命周期數據,實現管道可視化、網絡化、智能化。
下一步,山東將錨定“平安管道、綠色管道、發展管道、友誼管道”目標,加速推進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加快推進管網互聯互通,打造更高質量的“全省一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