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服務行業上游主要包括船舶、泵閥、儀表儀器以及工程輔料等設備提供商;下游主要是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企業。
油服行業由油價主導,油價變化直接影響油氣公司對資本開支的調整,尤其是勘探與開發領域的資本開支,從而影響上游油服行業的經營業績。
當國際原油需求低迷、供大于求時,油氣開發公司為了應對低油價帶來的損失,會壓縮投資,削減支出,原本的開采項目會因此被取消或者延期,油服行業規模收縮,公司業績將直接受到負面影響;而油價較高時,油氣開發公司提高資本支出,勘探開采投入增加,油服公司工作量和價格有望提升,收入增加。
油價是通過影響油公司的資本支出再影響油服行業收入、利潤,邏輯鏈條更長,因此傳導存在時滯。一般來說,景氣向上階段,油氣公司資本開支稍微滯后油價1-2年左右,最終體現在業績的改善方面還需要時間。
油服業務分為陸上和海上兩種業務
油服業務按照原油開采的場所來劃分,大體可分為陸上和海上兩種業務。
陸上業務中,除了常規的油氣開發之外,還有非常規的油氣開發,比如頁巖油、頁巖氣、致密油和煤層氣等。
海上業務中,可以根據開采水深的不同做進一步的劃分,比如海上大陸架、深水和超深水。
陸上油服產業鏈
全球油服市場共分5大板塊:物探服務、鉆完井、測錄井、油田生產服務、油田工程建設,前四項是油氣田開發中的基礎性環節,而油田工程建設則是在確定油氣田有開發生產的價值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工程建設。
從產業鏈角度看,鉆井和完井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大多數,分別占比約41%和26%,裝備開支和海上服務開支大約占到20%,生產占9%,勘探部分占比最小,不足5%。
油服產業鏈五大服務板塊均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部分公司在國內核心產業鏈環節上已具備絕對優勢。
物探服務
物探是指根據地下巖層物理性質的差異,通過物理量測量,對地質構造或巖層性質進行研究,以尋找石油和天然氣的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市場是一個有限市場,長期供過于求,25%左右的閑置率是常態。
最近幾年來看,全球物探市場逐步分化為兩個層次:CGG、BGP、PGS、WGC等主要大物探公司基本占據了高端市場;眾多中小公司共同參與中低端市場競爭,兩個層次的物探市場都呈現出完全競爭格局。
國內物探服務主要由東方物探、川慶鉆探供應,合計市占率達90%以上。
鉆完井
鉆井是勘探、開發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重要環節,也是重要的手段。在石油地質工作中,鉆井的主要目是獲取地下實物資料,即從鉆井中獲取巖心、礦心、巖屑、液態物、氣態物等實物樣品;利用井筒開采地下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完井是油氣井施工中的重要階段,當油氣層經測試及油田視為可作商業開發后,已鉆探的井將需要進行完井以達致最佳的商業生產,同時保護油氣層和延長油氣產能的壽命是完井作業的核心目標。
我國塔里木油田多數井深8,000多米,在全球屬于超深、超高壓、地質條件超復雜的鉆井技術能力。
鉆完井服務板塊主要包括五大鉆探、石化機械、神開股份、寶石機械、宏華集團與中石化、中石油集團內部的油服公司,基本壟斷了整個市場。
測 井
測井,也叫地球物理測井或石油測井,簡稱測井,是利用巖層的電化學特性、導電特性、聲學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測量地球物理參數的方法,屬于應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電、震、測井)之一。
錄井是用巖礦分析、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方法,觀察、采集、收集、記錄、分析隨鉆過程中的固體、液體、氣體等井筒返出物信息,以此建立錄井地質剖面、發現油氣顯示、評價油氣層,并為石油工程(投資方、鉆井工程、其它工程)提供鉆井信息服務的過程。
測錄井服務由五大鉆探、中油測井、吉艾股份與神開股份供應。
油田生產
通過勘探、鉆井、完井之后,油井開始正常生產,油田也開始進入采油階段,根據油田開發需要,最大限度地將地下原油開采到地面上來,提高油井產量和原油采收率,合理開發油藏,實現高產、穩產的過程叫做采油。
油田生產服務中的核心設備裂壓設備主要被中石化旗下的江漢四機、民營龍頭杰瑞股份所壟斷。
油田工程建設
在原油從井下開采出來后,接下來經過的步驟是把分散的油井所生產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產品集中起來,經過必要的處理、初加工,合格的油和天然氣分別外輸到煉油廠和天然氣用戶。
這種工藝的全過程稱為油氣集輸,主要包括油氣分離、油氣計量、原油脫水、天然氣凈化、原油穩定、輕烴回收等工藝。
油田工程建設服務主要由海油工程、中油工程等提供。
資料來源:國金證券
油服市場競爭格局
從全球范圍內看,巨頭油服公司占大部分市場份額。從參與企業角度看,目前行業市場壟斷性高,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一些國際綜合油服巨頭公司手中。
全球油服行業約有50%以上市場份額,長期被四大油服斯倫貝謝(SLB)、哈里伯頓(HAL)、貝克休斯(BHI)和威德福占據。但2019年威德福因財務狀況持續3年惡化,凈資產已為-41億美元,于2019年7月申請破產,這也成為近年來石油行業規模最大的破產案之一。另外,專門的鉆井承包商包括越洋鉆探、SeaDrill、意大利塞班SAIPEM等。
我國油服公司在國際市場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的油服行業,國有企業占據85%的份額,剩下的部分被民營企業以及外企所瓜分,分別占總份額的10%和5%。
油田服務行業的高門檻以及相對較難獲得的三大石油集團內部系統入網資質,前期阻礙了一部分優質民營企業的進入。
民營油服長時期在戰略上緊隨石油央企,受油價波動和石油央企開支影響大。目前中國最大的幾家民營油服在90年代初期相繼成立,此后較長一段時間,民營油服要么提供重資產的設備服務,要么作為國際油服公司的國內代理商提供相關服務,同時在戰略上緊緊跟隨石油央企。
數據顯示,中石油、中石化集團鉆井隊伍完井數及總進尺數的70%及90%都是由各自旗下的鉆井隊伍直接完成。
我國石油開采行業表現出高度壟斷的特征。僅有四家公司享有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權,分別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石油。
中國石油開采領域的主要參與者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三大公司。
目前,我國油服的市場規模約占全球規模10%至20%,其中“三桶油”旗下油服子公司占據國內市場85%,其它非國有企業占據10%,國際油服公司占據5%。
油服具有產業鏈長、專業性強以及國際化的特點,因此要成長為國際巨頭油服公司需要具備三大能力: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在少數領域具有絕對優勢以及開拓國際市場能力。
進入21世紀,為了有效規避油田開發生產的風險和降低成本,滿足石油公司需求,油服公司由單純提供某一工序的承包商演變為提供一體化作業的項目戰略聯盟,實現了與石油公司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是指能夠覆蓋全產業鏈,且從技術到設備均有布局,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在少數領域具備絕對優勢代表公司在產業鏈某一環節有話語權,并建立了較高的行業進入壁壘;國際拓展能力是指公司能夠在國際上搶占市場的能力,具備將優勢產品規模做大的條件。
目前,中海油服、石化油服、杰瑞股份、通源石油、中油工程等多個具備綜合競爭服務能力、在某一環節處于絕對優勢地位的油服公司已布局多個國際市場,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疊加國內“三桶油”勘探與開采需求上升,油服行業產業鏈有望迎來新一輪景氣周期。樂晴智庫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