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一鳴
11月初,一場席卷中國北部和中部地區的寒潮讓全國進入“速凍”模式,作為冬季供暖的主力,“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天然氣正面臨冬季保供的大考。城市燃氣公司呼吁疏導上游的價格壓力,國有石油公司在成本倒掛的壓力下大幅提升供應量以全力保供,今冬明年出現大范圍氣荒的概率并不大,但從產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看,依然有許多制約行業發展的問題亟待破題。
今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進一步擴大
11月7日立冬之日,中國LNG(液化天然氣)在經歷11月早期的大幅上行后快速回調,走出一波向上又下行的行情。
“10月底11月初LNG價格快速上漲與下游城燃補庫、西北原料氣成本上漲、氣量偏緊等因素有關,但高昂的價格很快受到終端市場的抑制。自11月3日以來,我國LNG市場價格一路下跌,主要受到11月份各地城燃補庫基本結束,各地疫情、周末北方大范圍降雪等因素影響。預計LNG全年出廠均價為5320元/噸,同比2020年增長62.54%,比2019年增長39.56%。”卓創資訊分析師陳昭娟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超過四成,除了價格相對靈活的LNG外,由政府定價的低價管道氣是當前中國天然氣市場供應的主力。其中,國有石油公司供應中國近九成的天然氣,石油公司已全面啟動冬供模式,占到全國天然氣市場供應量的七成以上的中國石油將大幅提升今冬明春的天然氣供應量。
中國石油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中國石油在全集團范圍內做好全面部署,今冬明春天然氣資源供應量將突破1000億立方米,同比增加8.4%,創歷史新高。國產氣量、進口氣量、儲氣庫采氣量等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增幅分別達3.3%、17%、16.3%,為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做好資源準備。
中國石化相關人士表示,中國石化將全力保障民生用氣,在上游油氣企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的同時,合理分配資源,每日向近期降溫明顯的華北地區增供天然氣超200萬立方米,儲氣庫也已形成有效工作氣量17.9億立方米,并全面組織開展“壓非保民”實戰應急演練。
據了解,中國石油正多舉措籌措資源,進口資源量將同比增長17%。發揮儲氣庫和自有煉廠“調節閥”作用,加大增量與減量的調控管理能力。一方面,加大儲氣庫采氣能力建設,今年冬季計劃安排采氣量同比增長16.3%;另一方面,通過改造或者利用其他燃料替代等措施,加大自有煉廠用氣壓減力度。
陳昭娟表示,今年以來,國內油氣田持續增產上儲,預計頁巖氣2021年同比增幅將達39.32%。管道氣進口方面,去年年底中俄東線中段投產,中石油國際事業公司與中亞地區一油氣公司簽署短期天然氣購銷合同,從今年10月初至明年3月底,公司將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向中國供氣。LNG進口方面,國家管網所屬7座LNG接收站高峰時段窗口期已全部分配,同比大幅度增長。預計2021年我國天然氣產量或將達2061.1億立方米,同比上漲8.63%,管道氣進口量609.18億立方米,同比上漲26.01%,LNG進口1144.25億立方米,同比上漲21.27%。
“從需求來看,今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進一步擴大。”陳昭娟分析,一是考慮后疫情時代,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而且在“30/60”雙碳目標背景下,各下游領域消費增速可觀;二是考慮氣溫影響,今年冬季預期可能到來的拉尼娜現象,或許會造成北方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會再度出現極端天氣影響;三是考慮今年煤炭電力供需偏緊,相應的天然氣各領域需求將有所提高。但受LNG進口成本偏高、終端價格上漲可能會抑制部分下游需求,春節假期、冬奧會影響,部分下游工業用戶或會出現停產、限產現象,以及受到煤炭的保供穩價等因素,2021年全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3756.5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8%。
冬季充分保供應對嚴峻形勢
中國的天然氣市場已向前邁進一大步,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完成全國一張網的布局,今年是獨立運行的第一年,但每年冬季,上下游的供需矛盾依然會密集爆發,特別是在今年國際天然氣市場價格大幅上揚的背景下,城市燃氣公司向下游傳導成本壓力的呼聲強烈,國有石油公司在嚴重的成本倒掛下,面臨巨額虧損,新成立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是油氣保供的關鍵一環,受到頗多關注。
接近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國家油氣管網公司自9月開始進行總部組織的優化調整,一直在加快理順從三大國有石油公司接收的資產和人員,完善相關的體制機制,今年前九個月管網公司旗下部分分公司經營量的完成情況已出現預警。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冬季保供是最近五年以來準備最為充分、形勢最為嚴峻的一年。準備最為充分體現在行政化和市場化的手段都在增強,最近幾年我國政府對天然氣發展高度重視,特別是對民生用氣高度重視,相關的設施和調峰能力建設都在提高,這兩年在天然氣的應急保供上已經從部委層面上升到中央層面。市場化的手段體現在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后,第三方開放成果明顯提升,調峰的協調性增強,一些氣源的交易建立了單獨的順價機制,明年1月將執行新的管輸定價辦法。俄氣東線輸送能力也可以進一步提高。
“挑戰主要體現在國際市場整體缺氣,今年冬季冷得早,對天然氣的消耗比較大,價格上漲壓力較大,由于價格存在明顯倒掛,市場主體缺乏供應積極性,國有企業在其中承擔保供作用,未來要完善法制建設,讓不同所有制的市場主體一起承擔保供的責任。加之今年是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第一年獨立運行,作為一張網獨立運營,要形成成熟的運營機制需要時間摸索。”劉毅軍說。
近日,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放開液化天然氣(LNG)銷售價格的通知》。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該通知大大緩解了城鎮燃氣企業的銷售壓力,按照“高進高出、低進低出”原則,將購進的LNG資源價格順導至終端用戶,城鎮燃氣企業無需承擔這部分成本壓力,有利于促進城鎮燃氣企業冬季的保供熱情。
劉毅軍認為,應持續推動油氣體制改革,要在實踐中看到未來的發展需求,摸索出一些路徑,比如推進天然氣定價上的市場化,探索和理順天然氣產業鏈運行的機制,制定符合階段性運行的管理辦法。在天然氣的價格改革上,當前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要堅持推動價格改革,應把建立機制放在首位。同時還要防止倒退,特別是要加快疏導上游的價格壓力,比如居民用氣可以調整的幅度小一些,但頻率高一些,工商業用氣應穩步調整價格,不宜幅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