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產業鏈最上游的原材料之一,電子特氣參與了刻蝕、清洗、外延生長、離子注入等各個環節,對于整個芯片制造業而言不可或缺,因此被譽為半導體的“血液”。
由于會影響到集成電路的性能、集成度、良品率等關鍵指標,所以電子特氣對純度的要求極高。而較大的工藝難度,又導致電子特氣成為成本占比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材料。
隨著芯片制程的微縮,半導體生產對電子特氣的純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進一步加大了中國企業在高端電子特氣領域打破海外壟斷的難度。
5家外資高度壟斷
根據SEMI公布的2020年全球企業在電子特氣市場份額占比,美國、法國以及日本的五家企業霸占了90%以上的市場。
在中國電子特氣行業,圖中的幾大外資企業控制了85%的市場。在高端電子特氣領域,中國企業幾乎100%依賴進口。
在起步晚、基礎薄弱、受限于知識產權的情況下,中國電子特氣產業的攻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近年來芯片國產化程度不斷提升,電子特氣作為被“卡脖子”的關鍵領域,必須盡快實現自給自足。
一方面是為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再受到威脅。
對此,中國電子特氣企業凱美特氣董事長祝恩福曾公開指出:“卡脖子”的電子特氣進口替代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談芯片制造就相當于建空中樓閣。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降低中國芯片產業的成本支出。進口的電子特氣都非常昂貴,價格相當于國產特氣的2-3倍。
而過高的成本支出無疑會影響到資金分配,導致研發投入等方面的資金短缺,削弱了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嚴峻形勢下已經有不少中國企業打破了海外壟斷,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進口替代。例如昊華科技、金宏氣體、凱美特氣等等。
國產攻克難題實現量產
以凱美特氣為例,這家成立于1991年的中國企業,不僅成為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中國區最大的高純二氧化碳供應商;
而且還將二氧化碳產業鏈外延,突破了電子特氣國產化的諸多技術瓶頸,掌握了多項特氣提純核心技術。其生產的高純度氪、氙、二氧化碳均得到國際巨頭液化空氣的認證。
據筆者了解,目前公司電子特氣業務的產值已經接近1億;預計2022年底,凱美特氣將具備200標方氙氣、2000標方氪氣等生產能力。
至于這家國產電子特氣行業龍頭崛起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原材料充足
凱美特氣的二氧化碳原材料是食品級二氧化碳,不僅質量穩定而且產能充足;
凱美特氣還掌握著全國純度最高的氟氣原料,公司二期項目也有新建一套提純裝置,建成投入運行后,該公司將徹底解決氟原料問題。
正是得益于在二氧化碳、氟氪氙氖等原料上的完全自給,凱美特氣才有專心搞研發的底氣。
其次,研發優勢
搞研發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在這方面凱美特氣擁有一支強大的研發團隊。其中不少人才都擁有長達數十年的行業經驗,以及相當豐富的知識儲備。
而且,凱美特氣還為這些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研發環境,設有專業高純氣體以及混配氣體分析實驗室,并配備了多套先進進口分析設備,是目前國內最先進電子級氣體檢測實驗室。
最后,政策、環境利好
除了內部因素之外,外部因素也是助力凱美特氣成為行業領軍者的有力條件。
例如國家的大力支持、中國電子特氣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等,都為凱美特氣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預計2024年,中國電子特氣市場需求會突破1200億元,包括凱美特氣在內的相關中國企業,有望實現更多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