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4月27日,北京燃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國際燃氣聯盟(IGU)2022-2025年主席、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執行理事長李雅蘭出席“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暨2021首期陸家嘴‘能源+金融’講壇”并作主題演講表示,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道路上,中國天然氣發展有需求、有資源、有基礎、有政策,是能夠承擔基礎保障能源責任的主體能源。同時呼吁在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時,要特別重視甲烷減排與碳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揚長避短,不斷鞏固天然氣的基礎能源地位,全行業共同努力推動天然氣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進入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中國碳減排目標日益堅定。而中國能源碳排放量占比30.34%,在中國現有的高碳能源結構下、降碳排放強度難度很大,所以落實“雙碳”目標的本質是降低碳排放強度。李雅蘭介紹,產生相同熱量、天然氣是化石能源中碳排放最小的能源。而且,天然氣也可以與風能、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協同發展、互為伙伴。同時,在減碳的同時,牢牢守住安全保供底線。可以說,天然氣作為資源豐富、供應充足、成本相對低廉、使用便利、節能減排效果顯著的最清潔的化石能源,是中國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節能減排、治理大氣污染、建設美麗城鎮等方面最為現實的選擇。所以中國能源低碳轉型必須以減煤、控油、增氣為目標來優化能源結構。
北京就是國內通過低碳能源轉型和節能降耗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典型城市。李雅蘭介紹,北京從1997年開始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大規模發展天然氣。從1997年到2020年,煤炭消費量從3000多萬噸降到不足300萬噸,煤炭消費占比從52.3%降低到2.0%,而天然氣消費占比從0.4%上升至34%。北京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能效,形成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雙降”的發展格局,連續十幾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萬元GDP能耗和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標。![](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支撐我國天然氣產業大發展的條件日趨成熟
李雅蘭認為,中國在實現碳中和的道路上,將經歷能源“清潔化、低碳化、中和化”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不是完全分割的,在“清潔化、低碳化”的同時,也要同步進行“中和化”。大力發展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綠色電力,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關鍵。2030年,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要增加到12億千瓦以上,到了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占中國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超過50%。可再生電力上網比例大幅提高的同時,也需要靈活、穩定的調峰電源支撐,天然氣靈活性強、排放少、供應穩定,既是替代煤炭、實現“清潔化、低碳化”最現實的選擇,又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最適合的調峰電源,是促進“碳中和”的關鍵能源。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道路上,天然氣將發揮重要作用。
李雅蘭強調,天然氣不是過渡能源,而是促進能源低碳轉型、承擔基礎保障能源責任的主體能源。她認為,支撐我國天然氣產業大發展的條件日趨成熟,中國天然氣發展有需求、有資源、有基礎、有政策,在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氣能夠承擔基礎保障能源責任,是名副其實的主體能源,也因此未來十年仍是中國天然氣發展的黃金期。
首先,我國天然氣大發展有剛性需求。擴大天然氣消費對環境質量的改善作用明顯,但天然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僅為8.3%,不僅低于亞洲國家12.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球24.8%的平均水平。我國人均天然氣年消費量僅為217立方米,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一半,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顯示出了極強的發展韌性。
第二,我國天然氣大發展具有資源支撐。國際天然氣資源充足,可供開采超過200年。LNG技術迅速發展進一步增加了資源供應量,豐富了供應渠道,改變了國際貿易格局。過去十年,全球天然氣貿易量年均增速4%,2019年更是達到9.2%。國內方面,隨著上游開放力度的加大,更多主體進入資源開發領域,天然氣供應也在日益增加。
第三,我國天然氣大發展有產業基礎。我國天然氣下游已形成多主體、多元化市場格局,城燃企業超過3000家,央企、地方國企、外資、民營企業充分競爭,企業能力不斷提高,在確保安全運營的同時,向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第四,我國天然氣大發展有政策支撐。天然氣將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已成為共識。2019年12月9日,國家管網公司成立為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平開放提供良好條件。上游市場將被進一步激活,中游企業將更加專注于基礎設施建設,中游基礎設施不足的瓶頸將被打破。管網第三方公平準入將強化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提高管網的集約化水平,刺激上下游競爭。隨著《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改革力度空前的政策措施不斷出臺,再加上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深入,環保政策不斷落實,天然氣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環境。
李雅蘭認為,落實“雙碳”目標的本質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準確的說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或者是將排出來的二氧化碳儲存或利用起來。一種處置二氧化碳的思路是用“切除、封堵”的辦法,將二氧化碳打入地下、封存起來。實踐證明,這種辦法成本高、效果不理想,并未得到廣泛認可。國際上已將二氧化碳處置的重點從封存轉移到利用上,出現了采用等離激元二氧化碳合成清潔燃料等新技術,呼吁在解決氣候問題時,要特別重視碳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通過大力發展碳利用技術,將二氧化碳從負擔變為資源,促進天然氣本身實現凈零排放,為天然氣的發展贏得更大的話語權。
她同時強調,鞏固天然氣的基礎能源地位也需要高度重視甲烷減排工作。甲烷同時作為天然氣的主要成分與溫室氣體之一,預計2020年全球天然氣生產、儲運、銷售全過程的甲烷排放量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5%。在油氣產業鏈中,上游企業重視和管控水平相對較高,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企業紛紛提出規劃和目標并且積極兌現減排承諾,而下游的城燃企業的甲烷減排意識和管控能力則有很大差距。甲烷控制與減排已是評價燃氣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指標,要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北京燃氣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甲烷減排工作的城燃企業,借助IGU平臺積極參與全球燃氣行業的甲烷減排行動,非常樂于分享經驗,推動全行業甲烷減排工作前進。
在碳中和背景下,中國低碳能源轉型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天然氣行業上中下游都要承擔起基礎保障能源的責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儲氣能力、提升保供能力。下游城燃企業則可以從節能出發拓展終端能源服務市場,推廣節能產品、節能技術,提供個性化能源解決方案,從燃氣服務商努力轉變為能源服務商,推動全行業高質量發展。
李雅蘭最后表示,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碳減排,是我國未來同步達成經濟發展和碳減排目標必由之路。未來我國要走出一條中速增長、低排增效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著力建設綠色發展和氣候友好型社會。中國天然氣行業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承擔起人類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的此次“大考”,呼吁燃氣人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北京燃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國際燃氣聯盟(IGU)2022-2025年主席、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執行理事長李雅蘭
北京,低碳能源轉型和節能降碳的典型城市![](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暨2021首期陸家嘴“能源+金融”講壇在有“東方藍寶石”美譽的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辦
全行業共同努力推動天然氣行業健康快速發展![](http://m.zw-screw.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位于擁有“東方藍寶石”美譽的中國金融信息中心 金偉良攝
碳中和背景下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暨2021首期陸家嘴“能源+金融”講壇是由國家管網集團生產經營本部、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上海碧桂園中心共同主辦,旨在總結2020年天然氣保供經驗,分析碳中和背景下,2021年天然氣供需形勢以及探索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