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整體心態較好,旺季到來,市場需求增加,加之成本上漲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動,預計短期內液價或將持續推漲走高。
![](https://pics5.baidu.com/feed/5ab5c9ea15ce36d3dc9829ea04ba4980e850b118.jpeg?token=68b10e6c4d7d706a1695ac3b73a97143)
相較于煤和石油兩種傳統化石能源,天然氣具有清潔環保、安全性高、燃燒效率高等特點,近年來發展深受關注,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國內,其需求增長潛力巨大。
根據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預測,2030年之前,天然氣消費需求年均增長率有望保持在2%,而煤和石油年均增長率僅為0.7%;且到2035年,天然氣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有望達到25%,超過煤和石油。
![](https://pics1.baidu.com/feed/0b7b02087bf40ad1704dace7166562d8a8eccedd.jpeg?token=151ee80dacf0a4f0cf91291d46045d04&s=922B60A4F3423770347E4B930300D088)
我國是全球天然氣消費第三大國,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根據BP公布的數據,截止至2017年末我國已探明天然氣儲量僅有5.5萬億立方米,排在俄羅斯、伊朗、卡塔爾、土庫曼斯坦和美國之后;2018年產量1615億立方米,進口依存度高達43%。
對比英美等天然氣產業發達,市場機制成熟的國家的發展路徑,可以發現美國天然氣行業快速發展期約35年,1938-1973年間呈現天然氣管道建設發展與消費量增長兩個特點,且兩者呈現較強相關性。
其中,1965-1970年管道長度CAGR達3.5%,消費量CAGR達6.7%。1973年管道建設基本成熟后,于1992年實行漸進式天然氣改革。
對標美國,我國近13年消費量復合增速達13.03%,但是管網建設與消費量配比仍低于發達國家,根據“十三五”規劃,2025年長輸管道里程預計達16.3萬千米。
![](https://pics2.baidu.com/feed/0df3d7ca7bcb0a46e1103c32502a85236b60af5f.jpeg?token=e86e5f8adc145dceddd8234159f0d483)
國內能源資源結構呈現出“富煤貧油少氣”的特征,2001年至2019年,2001年我國天然氣產量達到310億立方米,2019年我國天然氣產量達到1777億立方米,2001年來復合增速超過10%,隨著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從24%上升到44%。天然氣進口包括管道氣(氣態)、LNG(液態),其中LNG占比穩定在40%以上,2019年占比達到60%。
中國天然氣主要生產地區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區(陜西28.73%,四川24.50%,新疆21.30%),進口管道氣也主要從西北、西南和東北進入我國市場。
而消費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華北、華中、華南、華東地區(江蘇10.14%,廣東7.78%,北京7.02%),供需地區嚴重錯配。地域性供需不匹配可以通過天然氣管道的合理、有效分布予以解決,管道資源在全球天然氣產業鏈中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目前,我國天然氣管網已初步形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聯通境外”的格局,已建成西氣東輸管道一、二、三線,陜京系統、澀寧蘭、中貴、中緬、川氣東送、秦沈、哈沈等多條大口徑的長輸天然氣管道,以及用于大區域資源調配的中貴聯絡線和冀寧聯絡線兩大跨省聯絡線工程,已經形成了“西氣東輸、海氣登陸、就近供應”三大供應格局。
華潤燃氣、港華燃氣、新奧能源、中國燃氣、昆侖能源是國內前五大城燃公司,市場份額不斷增長,2018年合計占有國內天然氣供應市場的32%。國內天然氣消費仍在增長,2016-2018年年均復合增速17%。
天然氣行業研究框架:
![](https://pics6.baidu.com/feed/d62a6059252dd42aec60eb633f7228b2c8eab85a.jpeg?token=b93a50d00c4e11a34902be0ccc284ad5)
21世紀以來,可以說我國始終在自上而下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
自2011年底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在兩廣試點以來,天然氣價改開始加速推進,目前已在天然氣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均取得了相當進展:以“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為主線,在上游放開LNG、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氣價格;中游依靠成本加成原則為管輸費用定價、推進城市門站價市場化等。
本輪天然氣價格改革“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已初見成效。明確加強“輸配氣成本和價格”監管,加快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政府只對屬于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的管網輸配價格進行監管,氣源和銷售價格由市場形成。
天然氣價格改革是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進將改善價格扭曲局面,還原天然氣商品屬性。
此外,除常規天然氣外,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LNG等非常規天然氣價格已放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前期工作進展可觀。
![](https://pics7.baidu.com/feed/0824ab18972bd40708a913d147c0ed560fb30904.jpeg?token=5daf3b478eaf18bc0c2a76dd0327ac5b)
使用天然氣在部分消費場合對煤進行替代已經成為大氣減排的一項重要途徑。部分發達國家在歷史上也經歷過大氣重度污染階段,加大推廣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使用占比,進行能源結構調整,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成功經驗。
疊加當前環保依然較為嚴格,在環保重壓下,對于能源結構調整和煤炭使用量的控制提升至新的高度,而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在國家層面已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當前頂層政策正推動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不斷發展。
未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的高速增長(特別是相對于石油、煤炭的增速)仍是大勢所趨。包括BP、中國石油、EIA、IEA、IHS等在內的組織均預期在未來20-30年內,中國將是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