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年度報告(2018)》出爐,報告中指出,我國在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一種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的新型能源,分布廣泛而且儲量巨大。1立方米的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后,可釋放出約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氣,能量密度高,資源潛力巨大。據估算,在世界各大洋中天然氣水合物總資源量大約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儲量的兩倍,被視為“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的首選”。
我國對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從1995年開始,并于2007年5月成功獲取了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成為世界上第四個通過國家級開發項目發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國家。2017年5月18日,我國南海北部取得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的歷史性突破,首次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宣告成功。
如今,在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試采方面,開展了海域基礎地質調查、油氣及礦產調查,了解極地及國際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分布狀況,建立海洋地質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技術體系。建設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實驗基地,占領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制高點,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地質調查和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試采及開發裝備體系。
目前,相關部門已做好天然氣水合物第二次試采準備。圈定天然氣水合物第二次試采礦體,在南海北部優選重點海域啟動了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建設。同時,深化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理論和研發試采關鍵技術,豐富發展了天然氣水合物系統成藏、“三相控制”開采理論,有效指導了勘查和第二次試采準備工作。
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對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甚至對改變世界能源供應格局,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