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高質量發展
今年冬季供暖怎么辦?國務院已有部署。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能源委員會主任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研究進一步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審議通過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部署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工作。
多渠道保障冬季氣源供應
2017年,河北、山西、等省份因天然氣供應不足,影響民眾過冬,引發廣泛關注。隨著2019年冬季的臨近,供暖問題引起高層重視。
在上述會議上,李克強說,能源關系民生冷暖。北方取暖季節即將到來,要切實抓好保暖保供工作,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做實做細天然氣產儲運銷統籌協調,多渠道保障氣源供應。對今年北方重點地區新增的“煤改氣”用戶,要落實好氣源安排,堅持以氣定改。突出做好東北三省供暖用煤保障。多措并舉,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會議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務實,表現在北方供暖問題上是既堅持清潔供暖,同時堅持從實際出發,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因地制宜解決供暖問題,核心目標是保障民眾溫暖過冬。
事實上,今年冬季天然氣供應壓力仍然不小。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公開表示,預計今年冬季,受供暖用氣需求集中釋放等因素影響,天然氣消費需求較為旺盛,做好今年供暖季天然氣保供工作任務依然比較艱巨。
為此,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計劃會同有關地區、有關部門、有關企業,從以下多個方面做好有關保障工作:
千方百計增產增供。組織上游供氣企業安全高負荷生產,調動煤制氣企業生產積極性,提前籌措進口資源,全力保障用氣需求。已落實資源向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的7個重點省區市傾斜。加快管網互聯互通,提高對重點地區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特別是要借鑒前兩年天然氣保供的一些經驗做法,督促各相關地區嚴格落實好“以氣定改”。
嚴格簽訂履行合同。這里主要涉及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組織上游供氣企業與各地全面簽訂供氣合同,第二個環節是組織各地城鎮燃氣企業與下游用戶全面簽訂供氣合同。從政府角度來講,要督促各有關方面嚴格按照合同保障供用氣,特別是加強簽約履約的信用監管,確保合同執行到位。
建好用好儲氣設施。壓實地方政府、上游供氣企業、城鎮燃氣企業在儲氣設施建設方面的責任,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快開工建設運行一批儲氣設施,入冬前能儲盡儲,增強調峰保供能力。
細化做實應急預案。督促各地和上游供氣企業細化完善“三個一億方”用戶調峰能力,確保民生用氣需要。指導各地針對管網事故、極寒天氣等突發事件,做好應急保供預案,確保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
壓緊壓實各方責任。督促各地切實承擔保障民生用氣的主體責任,供氣企業嚴格履行保障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的主體責任,按照責任分工,加強協調配合,確保不出問題。
據悉,9月中旬,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已組成聯合工作組,對北方12個重點省區市進行督查,進一步壓實責任,查找問題,督促做好供暖季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
多元發展能源供給
李克強在會上說,近年來,我國能源發展取得新成就,為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基礎支撐作用。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推動現代化建設,保障能源供給是長期戰略任務。面對國際能源供需格局深度調整、能源領域新形勢新挑戰,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動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和國際合作,以能源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李克強指出,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多元發展能源供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根據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煤炭開發布局,加快輸煤輸電大通道建設,推動煤炭安全綠色開采和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有效開發利用煤層氣。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促進增儲上產,提高油氣自給能力。深化開放共贏、多元化國際油氣合作。增強油氣安全儲備和應急保障能力。發展水電、風電、光電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水平。聚焦短板,推進能源重大工程建設。
在林伯強看來,富煤、貧油、少氣是中國的能源稟賦特點,如何進一步充分利用煤炭資源仍是做好中國能源發展這篇大文章的必然要求。會議提出加快輸煤輸電大通道建設,推動煤炭安全綠色開采和煤電清潔高效發展,就是務實的表現,特別是考慮到近年來中國在清潔利用煤電方面取得較大進步。
近日,中英學者在英國《自然·能源》雜志上發表報告說,盡管中國發電量持續增長,但2017年所有類型火電機組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排放量較2014年均大幅下降,降幅分別為65%、60%和72%,即從221萬噸、311萬噸和52萬噸分別下降到77萬噸、126萬噸和14萬噸。報告認為,這主要受益于執行嚴格的排放監控體系和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實施核心超低排放技術的推廣與升級。
此外,關于輸煤輸電大通道建設,近日,中國鐵路貨運示范線——內蒙古浩勒報吉至江西吉安鐵路(下稱浩吉鐵路)開通運營,中國鐵路版圖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能源運輸大通道。
“浩吉鐵路填補了我國‘北煤南運’煤運專線的空白。”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浩吉鐵路項目總工程師李永金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的煤運專線主要集中在“西煤東運”,包括大秦線,山西大同至河北秦皇島;神黃鐵路,由神朔鐵路和朔黃鐵路所組成,陜西神木至山西朔州至河北黃驊;侯月線,山西侯馬至河南月山,東延至山東日照。“其他南北向的鐵路,比如京九焦柳線,并不是煤運專線,在煤炭運輸方面發揮的作用有限。”李永金說。
李永金指出,上述煤炭運輸格局亟待改善。在這種情況下,煤炭主要被運往東部沿海城市,再經過江運才能到達華中地區,導致華中一直處于缺煤的狀態。而浩吉鐵路的開通將極大改善這種局面。
李永金進一步指出,浩吉鐵路作為縱貫南北七省區的能源大通道,填補了我國北煤南運專項運輸通道的空白,也對生態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據統計,大宗長途貨物運輸,鐵路相比公路的能耗只有1/7,污染物排放只有1/13,可以說在節能減排方面,鐵路運輸具有很大優勢。
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
在上述會議上,李克強指出,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是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要加快能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攻關,探索先進儲能、氫能等商業化路徑,依托互聯網發展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入推進能源領域市場化改革,放寬油氣勘探開發和油氣管網、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儲氣調峰設施投資建設以及配售電業務市場準入,鼓勵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縮短企業獲得電力的時間。推動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優化能源市場監管,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從高速增長進入了高質量增長的階段,其中一方面就是盡快的培育形成經濟新動能,要素轉變為科技創新、效率等,更多強調發展的“綠色”。
在《巴黎協定》下,中國又提出了有力度的自主貢獻目標,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到203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到65%,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升到20%,特別是受國際社會關注,中國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要達到峰值,并且努力早日達峰值目標。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表示,中國在能源轉型方面有后發優勢,應該把節能作為應對低碳綠色發展的最大戰略。要隨著技術進步不斷進行產業結構調整。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高級經濟師劉滿平亦持類似意見。劉滿平表示,我國能源市場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影響能源領域深化改革和長遠發展的難題和癥結亟待破解。如果將一個產業市場化改革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話,我國電力和油氣市場化改革應該是處于中期這個階段,并且向后期這個深水區逐步邁進。
劉滿平建議,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進一步加大市場化改革的力度。同時,正確處理好能源安全與能源市場化改革的關系;打破行政壟斷,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有序參與能源領域投資,形成能源多元化供應主體和供給方式;促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由契約規范交易活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積極探索區域性能源現貨和期貨市場,提供能源市場化交易平臺,構建有效的能源衍生品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