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高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已經成為當今各大產業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當下國際石油石化企業持續加大力度,積極圍繞新一代數字技術構筑競爭優勢。
“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石油石化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科技創新將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點。”近日,中國石油學會副理事長于明祥在中國石油石化企業信息技術交流大會上指出。
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技術融合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為目標,傳統石油石化行業正在“兩化”融合的道路上加速推進,產業鏈不斷整合升級,行業的信息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砥礪奮進信息化轉型意義重大
油氣行業隨著上游進入深水非常規勘探開發以及中下游進入精細化加工階段,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同時,由于全球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推進,以及新能源、替代能源競爭加劇,通過信息化轉型重塑行業競爭力,已漸漸成為從業者的共識。
推動新一代信息化技術與油氣行業融合創新具有巨大潛力,一部分先進的國際石油公司積極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殼牌成立了數字技術創新中心,并與谷歌等互聯網公司聯手打造人工智能平臺、物聯網平臺、數字化人工智能平臺;康菲石油公司在物探作業中利用壓縮等感知技術,在保證3D勘探圖像精度的前提下減少數據量,提高效率;國際知名油服公司研制出適用于石油工業勘探開發一體化的大數據軟件平臺;哈里伯頓公司研制的“智能壓裂機器人”,不僅能實現壓裂方案的智能優化設計、壓裂現場的實時診斷及調整,還能對壓后的單井產量做出預測及效果評估。
“為什么要信息化轉型?”中國石化信息化管理部副主任李劍峰在會上拋出的問題引人深思。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大匡看來,信息化生產力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而目前國內大數據在石油產業應用的發展滯后于大數據技術本身的發展進程。“我們必須借助和順應浪潮,從技術層面促進石油勘探開發行業的整體轉型升級。”韓大匡說。
數字化是信息化的標準之一。據國際知名投行摩根大通預測,大型石油公司推動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成本節約潛在空間約為3000億美元。
以中國石油為例,公司為上游業務制定了統一的勘探開發一體化數據模型EPDM,實現物探、鉆井、錄井、測井、試油試采、油氣生產、井下作業和措施增產等核心業務數據的統一資產管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不斷提升工作效率,自主研發的“夢想云”平臺已在16個油田,以及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和東方物探研究院得到廣泛應用,為992個勘探開發研究項目提供數據支撐。其中,大港油田通過使用勘探開發一體化數據模型,相關數據準備時間平均縮短60%,研究效率整體提升20%。
百花齊放信息化應用多點開花
面對行業競爭格局變化以及全球能源結構優化,國內石油公司信息化轉型的步伐也越來越快。
目前,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在全產業鏈應用信息化技術方面進行探索,應用也多點開花。
在上游勘探領域,中國石油構建了生產經營、協同研究及決策支持一體化運營夢想云平臺,涵蓋30萬口油氣水井全生命周期的生產數據,為600個勘探開發研究項目提供數據支持;中國海油建設了勘探開發實時決策系統,構建起以“井”為中心,井場與基地多學科協同作戰的信息系統平臺,有效節省了鉆井時間、提高了落地層的效率,累計經濟效益超過16億元。同時中國海油運用信息化技術建設了海上智能平臺,盡可能減少海上作業人數,人員可在陸上完成操控與感知作業。
在管道儲運領域,通過強化管道風險管控能力,中國石油已實現了管道完整性管理。超過700家管輸客戶在線上完成計量交接與確認,信息系統與陜京四線、中緬原油管道等新投產管線同步上線運行,以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目標,推動管道業務向智能化發展。
在中下游領域,中國石化已于2015年完成了九江石化、鎮海煉化、茂名石化、燕山石化四家智能工廠試點建設,2018年完成了技術升級,形成了智能工廠2.0版方案,并在上海石化、吉林石化等六家企業進行推廣。同時按照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的實施策略,以煉化智能工廠建設為突破口,逐步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相繼開展了智能油氣點、智能加油服務站、智能管網、智能物流、智能營銷等建設,帶動全產業、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
另外,在綜合管理等方面,中國石油建立黨建信息化平臺。在總部和150多家企事業單位全面上線運行,將4萬余基層黨組織建在網上、70萬名黨員連在線上,形成線上線下相互促進的黨建工作新形態,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中央企業信息化應用最佳案例之一。
順勢而為正是變道超車時
無論是國內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還是殼牌、BP等國外公司,都在信息化轉型的道路上進行積極探索,有些企業的信息化轉型已經初顯成效,但石油石化行業信息化建設整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
雖然信息化技術已多點滲透于石油石化行業,但整體運行水平仍處于初級階段。李劍峰在會上援引咨詢公司麥肯錫的觀點稱,目前想推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高達90%,具體行動的為17%,而轉型成功的僅有2%。“石油石化行業的數字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油氣行業信息化應用整體仍面臨數字化戰略不清晰、數字化程度參差不齊、信息技術深層次的應用不夠、專業技術人才缺乏、企業不適應等諸多挑戰。”中國海油副總經理陳壁分析道。究其原因,與會人士普遍認為,主要是企業整體上的認識不到位,沒有戰略規劃和轉型路徑。
對此,韓大匡院士表示,目前美國大數據在石油工業的應用雖然取得個別較好的研究成果,但總體而言依然處于起步階段。國內石油工業信息化研究深度與國外大體相當,想要真正實現變道超車,關鍵要大力加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應用,把發展目標定位在各個主要專業的全面更新換代上。“只有切實下了大功夫,才有可能真正變并跑為領跑。”
對此,中國石油將信息化作為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重要支撐,強調按照“一個整體、兩個層次”推進。在信息化基礎設施方面,采用“北京與異地互為備份”架構,建成位于北京、吉林和克拉瑪依3個集團級數據中心。同時大力推進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發展,打造現代化管理的新樣本,加速建成“共享中國石油”。
對于中國石化而言,李劍峰表示,一是建設管理云,提升集團管理一體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建設制造云,提升全產業鏈生產運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三是建設服務云,企業間共享資源,做大石化商業生態圈。
中國海油信息化部總經理王同良表示,下一步規劃的重點路徑,一是進一步利用海上無人平臺促進智能油田建設,二是借助自動控制、工業機器人、數字孿生等技術打造智慧工程管理平臺,三是探索建設LNG智能工廠等。
石油石化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是時代所需、大勢所趨,唯有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才能占領優勢,贏得未來。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抓手,石油石化企業必將加快推動信息化領域的核心技術突破,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