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旗下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昆侖能源有限公司)媒體開放日活動在北京舉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00857.HK)副總裁、昆侖能源有限公司(00135.HK)董事局主席凌霄在致辭中透露,為了北京人民溫暖過冬和用氣產業能低成本發展,多年來,中國石油一直對北京市降價保供,僅2018年就對供北京的燃氣補貼約60億元之多,平均每方氣補貼約3毛3分錢。
1987年,北京市首次引入華北油田的天然氣,但受氣源保障能力的限制,發展較為緩慢。自1997年至今,天然氣在北京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從1%提高到32%,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城市,僅次于莫斯科。目前,北京市天然氣供應主要依托中國石油陜京一線至四線、大唐煤制氣管線、寶坻-香河-西集聯絡線等輸氣管道,以及天津大港地下儲氣庫群、河北唐山LNG接收站等儲氣調峰設施。中國石油是北京市在天然氣上游唯一的供氣企業。
據了解,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天然氣銷售企業,國內年產天然氣逾千億方,年進口資源超過700億方,干線管網總里程近4萬公里。2018年資源供應量達1745億方,占全國消費總量近65%。
凌霄表示,由于我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機制正在形成、尚不完善,中國石油在發揮資源供應“定盤星”和市場波動“壓艙石”作用的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一邊是市場需求的剛性增長,一邊是增量有限的資源稟賦,不得不用高價進口氣彌補國內缺口。由于進口資源成本與門站價格倒掛,自2011年以來,單是進口氣環節虧損就已超過2300億元。”
據其介紹,首都北京作為國家重要敏感地區,用氣呈現“兩大”特點:一是用氣總量大,年消費量占中國石油供應總量1/10以上,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33%)已經超過國際平均水平;二是冬夏季峰谷差大,冬季高峰月用氣量是夏季的5倍以上。為保障北京市的冬季用氣,中國石油需要利用遍布全國的多個LNG接收站、多個儲氣庫和進口高價LNG資源、動用高成本調峰資源,以滿足北京地區巨大的冬季調峰需求。
從數量上看,隨著北京市空氣清潔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衛戰”深入推進,北京市近年來的天然氣需求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北京分公司供應天然氣156.1億方;2017年,供應天然氣160.2億方;2018年,供應天然氣達184.4億方,占中國石油全年銷量的10.7%。到2018年底,北京市宣告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成為中國第一個將燃煤發電寫入歷史的城市。
凌霄稱,盡管俄羅斯天然氣今年年底將進入我國,但其年增量僅占需求增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但天然氣供需緊張的局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石油將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加大上游勘探開發力度,多渠道尋找成本合理的資源,持續完善管網及儲氣調峰等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