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
供暖季聚焦天然氣:供需緊平衡 民用無大礙
目前我國北方地區已正式進入供暖季。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為做好今年供暖季天然氣保供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會同各有關部門、地方和企業,在天然氣增產增供、管網聯通、儲氣能力建設、調峰預案準備等方面,逐項推動任務落實,力爭把每項工作落到實處。“總體看,今年我國天然氣供需雖然處于緊平衡狀態,但目前已落實的資源量能夠足額保障民生用氣的需求。”
據了解,去年冬季供應緊張是多種因素疊加造成的結果,包括中亞氣源供應的不穩定性,以及大規模增加的“煤改氣”需求等。今年,相關單位早在夏季之前就已經在為供應做準備,包括與中亞氣源方的溝通,加大自產能力的挖潛(如推進塔里木等重要氣田的增產等),準備工作已經做在了前面,因此今年冬季天然氣保供方面有保障。
“兩桶油”打響冬季保供戰
去年底到今年春天,我國華北、華東等地區天然氣出現供不應求,缺口約為50億立方米。今年供暖季國內天然氣供應自然成為關注焦點。
近期,“兩桶油”先后宣布啟動冬季天然氣保供工作,天然氣市場開始升溫。尚未進入供暖季,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以下簡稱“中石油”)的天然氣銷售量和增速雙雙突破歷史最高限。中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有關人士表示:“如今傳統意義上的天然氣消費淡季已不復存在,‘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將成為新常態。”據了解,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城市天然氣終端銷售量同比增長31%,截至9月底,中石油銷售天然氣總量達到122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5%。中國石化方面則透露,今年冬季天然氣保供工作已進入全面沖刺階段。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石油供應國內近七成的天然氣,中國石化是國內天然氣的重要生產商,兩家石油公司先后宣布啟動冬季天然氣保供工作,意味著在冬季取暖季即將來臨之際,國內天然氣的保供工作已正式啟動。
據了解,今年1~9月,中國石油國內主力氣田滿負荷運轉,前三季度產氣超均衡進度。國內生產商品氣72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3.2億立方米,其中長慶、塔里木、四川、青海等四大氣區,產氣量占國內所有氣田產量的85%以上,長慶油田產量刷新歷史紀錄,一些非主力油田,如大慶油田、吉林油田和華北油田也在大量生產天然氣。作為我國石油非常規天然氣的主力,西南油氣田的頁巖氣到年底的產量,將同比增長43.5%。同期,中國石化累計供應天然氣290.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1%。其中,LNG累計進口88.6億立方米,同比增加59.7%。同時加快鄂爾多斯-安平-滄州管道一期工程建設,預計11月中旬投產并實現向河北供氣。
今年以來,《國務院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多份重磅文件相續出臺,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密集召開天然氣的保供會議,協調相關供氣方和需求方,但由于國內天然氣供應增長有限,進口天然氣依然是保持國內天然氣供應增長的重要力量。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內天然氣銷量1104.5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479.6億立方米,同比增加32%,海外進口天然氣成為調峰保供的重要手段。
去冬今春的天然氣短缺,也暴露出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較大不足,儲氣調峰能力欠缺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中石油目前正在加快儲氣庫建設,預計今年底將建成90億立方米的儲氣能力。隨著全國輸氣管道建設的加快形成,中石油將在今年首次實現“南氣北上”和“北氣南送”。
全力保障民生用氣需求
孟瑋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與各有關部門、地方和企業一起,全力以赴、扎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年已落實可供資源量2635億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49億立方米;各省區市全面完成全年供氣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氣合同簽訂,資源全部分解至各地;今年新開工儲氣項目近100個,預計可形成儲氣能力約16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約35億立方米以上;管網互聯互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南氣北送新增供氣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主要供氣企業已基本完成儲氣庫注氣計劃。
為及時應對供暖期間可能出現的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從11月1日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并啟動了“日調度、日報告”工作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每日與相關部門、地方和主要供氣企業進行對接,匯總天然氣供需、價格、管存罐存、進口管道氣、天氣、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和情況,及時指導和督促各地處置個案問題。同時,也將加強價格監測,切實維護民生用氣價格穩定。
孟瑋強調,下一步,在已落實民生用氣需求量的前提下,重點還是要做到責任落實到位,預案準備到位。
健全完善供需預測預警機制
今年以來我國扎實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從中央到地方未
雨綢繆,天然氣供需平衡情況好于去年,民生用氣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高級經濟師劉滿平認為,仍要注意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需做好應急預案,壓實各方責任。
據介紹,截至10月份,已落實天然氣市場可供資源量2635億立方米,比去年實際供應量增加249億立方米。目前,主要供氣企業已經基本完成儲氣庫注氣計劃,氣源串換、管網互聯互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南氣北送新增供氣能力大幅提升,達到3000萬立方米/日。
“此外,冬季保供預案準備充分,政府、企業之間協調性增加,需求側管理得到加強。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調整,將用戶分等級,關鍵時刻按層級壓減供應,簽訂合同等做法,都為采暖季天然氣民生保供提供了有力保障。”劉滿平說。
“要關注可能造成的物價上漲等民生問題。冬季供氣緊張可能引發尿素、甲醇等工業品價格大幅上漲,會加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生產負擔,最終會傳導到消費端。”劉滿平認為,政府部門在做好民生保供的同時,還要綜合考慮多種經濟社會成本因素,充分考慮保供舉措帶來的負面外溢效應。(來源:中國發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