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回升、亞太地區天然氣需求增加等因素推高了液化天然氣(LNG)到岸價格,我國進口LNG價格不斷上漲,國內企業的LNG進口成本增大。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中國進口天然氣3480萬噸,同比增長36.4%。“天然氣進口量與國內產量之比由去年年底的0.64:1擴大到0.74:1。由于冬季的供應缺口較大,而管道氣增量有限,國內大幅提高LNG進口量補充市場需求。但是國際市場的變化使得LNG現貨價格不斷上升,企業LNG進口成本壓力增加。”中宇資訊分析師孫陽表示。
上半年轉瞬即逝。截至6月30日,中宇資訊檢測的154座LNG工廠中,50%以上的工廠長期處于停工狀態,上半年平均開工負荷在37%,比2017年下降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于冬季天然氣供應緊俏,一二月份國產LNG開工負荷不足30%,拉低了上半年的開工負荷。為補充國內冬季天然氣資源的缺口,中石化天津300萬噸/年的接收站已于冬季投運。據中宇資訊統計,截至目前,國產LNG接收站共投產18座,共計接轉能力為5420萬噸/年。
今年上半年,國際局勢動蕩,國際原油價格震蕩走高。“由于亞太地區LNG進口合同中70%的價格與石油指數掛鉤,油價回升推高了LNG到岸價格。同時,中國環保壓力的增加導致亞太地區天然氣需求增加也是LNG到岸價格走高的原因。”孫陽表示。
從國產LNG與進口LNG的售價對比可以看出,國產LNG與進口LNG的售價越來越接近,甚至在今年3月~5月出現重合。孫陽認為,這是LNG市場越來越區域化造成的必然結果。“天然氣進口量與國內產量之比由去年年底的0.64:1擴大到0.74:1,而天然氣進口中LNG增量更多,進口LNG在我國天然氣市場中的比重越來越大。2017年進口LNG在內地的銷售范圍進一步擴大,2018年上半年基本形成相對的銷售區域。”孫陽表示。
2018年LNG市場價格先漲后跌,由于冬季供應不足,每噸價格一度飆漲至萬元。集中供暖結束后,LNG供應得以緩解,但是需求卻表現不佳,市場價格下滑。4月下旬到5月因為供應問題導致LNG價格逆市上行,然而需求不足導致市場價格再次下滑,目前震蕩平穩運行。“經歷了上半年的起起伏伏,2018年下半年冬季保供仍是上游的重頭,要在平穩供應的情況下合理有序地發展下游,既要保障天然氣需求增量,又要使得下游有氣可用。”孫陽認為,自2017年以來,天然氣政策頻繁出臺對市場影響較大,近日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3年計劃”對LNG市場來說無疑又是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