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頁巖氣到底發展多少?央地目標不盡一致。
最近,國家能源局發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2020年發展目標:完善成熟3500米以淺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突破3500米以深海相頁巖氣、陸相和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情況下,2020年力爭實現頁巖氣產量300億立方米。
按照重慶市規劃,這一全國產量目標僅重慶即能完成。去年3月,《重慶市頁巖氣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發布,提出主要目標是:到2017年,累計投資878億元,實現頁巖氣產能150億立方米/年,全產業鏈產值730億元;到2020年,累計投資1654億元,實現頁巖氣產能300億立方米/年,全產業鏈產值1440億元。
然而,國家能源局顯然并未將這一使命全部寄望于重慶。文件規定,根據工作基礎和認識程度不同,對全國頁巖氣區塊按重點建產、評價突破和潛力研究三種不同方式分別推進勘探開發。重點建產區包括涪陵勘探開發區、長寧勘探開發區、威遠勘探開發區、昭通勘探開發區、富順-永川勘探開發區。除涪陵勘探開發區、威遠勘探開發區(部分)位于重慶境內,其他與重慶毫無關系。
很明顯,規劃目標出現了央地對接問題。由于未見四川、云南等相關重點建產地區的規劃目標,具體差異多大尚不好確定,但肯定不小。對于行業投資企業來說,意味著不同的預期和投資策略。追問背后原因、追究相關責任,尚在其次。關鍵是做好對接,給行業企業一個更為明確的信號。
現實問題:誰調整。按長幼尊卑,自然是地方聽國家的,按照國家目標調整。但若按照先來后到,則重慶地方規劃發布在前。似乎誰調整意味著誰主動認錯,有丟份之嫌,但為國家計、為民生計又有何妨?趁未造成負面影響前,進一步評估產業發展狀況,抓緊進行研究完善。
長遠考慮:建機制。當前央地規劃誰先出誰后出,隨機性較強,央地規劃如何更好對接,需要建立相應機制,不能自說自話、各自為政。規劃的出臺時機上,也應盡可能相對明確,不能哪天想起、頭腦一熱,便出個規劃。
向來,人們都強調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權威性,無需贅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規劃的延續性,給行業更為穩定的投資預期。根據此前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展望2020年提出力爭產量達到600~1000億立方米,而目前提出的目標僅為其低目標的一半。
2020年,我國頁巖氣到底發展多少?央地目標不盡一致。
最近,國家能源局發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2020年發展目標:完善成熟3500米以淺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突破3500米以深海相頁巖氣、陸相和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情況下,2020年力爭實現頁巖氣產量300億立方米。
按照重慶市規劃,這一全國產量目標僅重慶即能完成。去年3月,《重慶市頁巖氣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發布,提出主要目標是:到2017年,累計投資878億元,實現頁巖氣產能150億立方米/年,全產業鏈產值730億元;到2020年,累計投資1654億元,實現頁巖氣產能300億立方米/年,全產業鏈產值1440億元。
然而,國家能源局顯然并未將這一使命全部寄望于重慶。文件規定,根據工作基礎和認識程度不同,對全國頁巖氣區塊按重點建產、評價突破和潛力研究三種不同方式分別推進勘探開發。重點建產區包括涪陵勘探開發區、長寧勘探開發區、威遠勘探開發區、昭通勘探開發區、富順-永川勘探開發區。除涪陵勘探開發區、威遠勘探開發區(部分)位于重慶境內,其他與重慶毫無關系。
很明顯,規劃目標出現了央地對接問題。由于未見四川、云南等相關重點建產地區的規劃目標,具體差異多大尚不好確定,但肯定不小。對于行業投資企業來說,意味著不同的預期和投資策略。追問背后原因、追究相關責任,尚在其次。關鍵是做好對接,給行業企業一個更為明確的信號。
現實問題:誰調整。按長幼尊卑,自然是地方聽國家的,按照國家目標調整。但若按照先來后到,則重慶地方規劃發布在前。似乎誰調整意味著誰主動認錯,有丟份之嫌,但為國家計、為民生計又有何妨?趁未造成負面影響前,進一步評估產業發展狀況,抓緊進行研究完善。
長遠考慮:建機制。當前央地規劃誰先出誰后出,隨機性較強,央地規劃如何更好對接,需要建立相應機制,不能自說自話、各自為政。規劃的出臺時機上,也應盡可能相對明確,不能哪天想起、頭腦一熱,便出個規劃。
向來,人們都強調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權威性,無需贅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規劃的延續性,給行業更為穩定的投資預期。根據此前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展望2020年提出力爭產量達到600~1000億立方米,而目前提出的目標僅為其低目標的一半。
2020年,我國頁巖氣到底發展多少?央地目標不盡一致。
最近,國家能源局發布《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2020年發展目標:完善成熟3500米以淺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突破3500米以深海相頁巖氣、陸相和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在政策支持到位和市場開拓順利情況下,2020年力爭實現頁巖氣產量300億立方米。
按照重慶市規劃,這一全國產量目標僅重慶即能完成。去年3月,《重慶市頁巖氣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發布,提出主要目標是:到2017年,累計投資878億元,實現頁巖氣產能150億立方米/年,全產業鏈產值730億元;到2020年,累計投資1654億元,實現頁巖氣產能300億立方米/年,全產業鏈產值1440億元。
然而,國家能源局顯然并未將這一使命全部寄望于重慶。文件規定,根據工作基礎和認識程度不同,對全國頁巖氣區塊按重點建產、評價突破和潛力研究三種不同方式分別推進勘探開發。重點建產區包括涪陵勘探開發區、長寧勘探開發區、威遠勘探開發區、昭通勘探開發區、富順-永川勘探開發區。除涪陵勘探開發區、威遠勘探開發區(部分)位于重慶境內,其他與重慶毫無關系。
很明顯,規劃目標出現了央地對接問題。由于未見四川、云南等相關重點建產地區的規劃目標,具體差異多大尚不好確定,但肯定不小。對于行業投資企業來說,意味著不同的預期和投資策略。追問背后原因、追究相關責任,尚在其次。關鍵是做好對接,給行業企業一個更為明確的信號。
現實問題:誰調整。按長幼尊卑,自然是地方聽國家的,按照國家目標調整。但若按照先來后到,則重慶地方規劃發布在前。似乎誰調整意味著誰主動認錯,有丟份之嫌,但為國家計、為民生計又有何妨?趁未造成負面影響前,進一步評估產業發展狀況,抓緊進行研究完善。
長遠考慮:建機制。當前央地規劃誰先出誰后出,隨機性較強,央地規劃如何更好對接,需要建立相應機制,不能自說自話、各自為政。規劃的出臺時機上,也應盡可能相對明確,不能哪天想起、頭腦一熱,便出個規劃。
向來,人們都強調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權威性,無需贅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規劃的延續性,給行業更為穩定的投資預期。根據此前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年)》,展望2020年提出力爭產量達到600~1000億立方米,而目前提出的目標僅為其低目標的一半。 來源:國際燃氣網